>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全球语境下地方文化传播规律的异同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全球语境下地方文化传播规律的异同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文化,传播,全球化
论文概述:

传播力是推广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中,必须从各个环节去深入理解文学本质和传播体系,构建一个传播迅速准确、覆盖范围广泛的文学传播体系。

论文正文:

第一章,绪论

(1)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球化正在重塑世界,麦克卢汉对“地球村”的隐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一个现实。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洗礼。马克思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所有巨大的上层建筑都将缓慢或迅速地变化。”
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变化导致了东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共同作用于人类的上层建筑。民族和地区弱势文化受到“文化帝国主义”的攻击。全球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经历了颠覆和重组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也在微妙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全球化”不仅加速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而且渗透到文化之中,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文学作为一个“悬浮在/[/k0/中的更高的意识形态领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写照和表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它也在加速自身的全球化转型,这种转型极其隐蔽,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缓慢的数量变化过程中。“文学全球化”将带来价值观和活动的根本变化,从而影响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核心。在这种背景下,“本土文学”和“世界文学”不断地处于冲突和融合之中,正在经历“全球化”的洗礼和考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进入了研究领域。在全球文化冲突和寻求文化认同的浪潮中,本土文学如何在全球化与地域主义、同质化和异质性的对抗和互动中保持民族特色,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中国的版权贸易逆差持续增加。地方文献的输出、出版和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极其欠缺。中国地方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试图找出本土文学海外传播规律与本土文化的异同,并解释中国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中国地方文学的有效跨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问题
“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全世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长久的愿望,那就是渴望一个和平的世界和更美好的生活。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指在全球化中国家和文化的融合。全球化、政治和经济一体化也对国际体系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矛盾和对立围绕着东西方、南北方、穷国和富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变化。从反抗和斗争到对话与合作,最终实现了双赢,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也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内涵。社会制度的这种变化将直接推动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文化在其伴随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历了裂变和重组,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新文明。这种文明将前所未有地超越地区、种族和国家的界限。它将以普遍的方式出现,并将影响我们未来文明的重建。............................
..............................

第二章文学评论

(1)中国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和过程:经济、贸易、政治、哲学、文学艺术
中国以多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了跨文化交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经济贸易到政治文化,从思想哲学到文学艺术,中国进行了多种跨文化交际尝试。与其他形式相比,文学艺术最具感染力。它们可以跨越文化、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对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普遍的描述和批判,并引起世界广大公众的同情。文学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着悠久的跨文化交流历史。汉代,张骞开创了对外贸易,向中亚出口丝绸和漆器,并将中原的中国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因此,以张謇进入西域为内容的传播活动揭开了中国传播史上的第一页。”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也以贸易的形式传播东方文化,用中国的瓷器、茶叶、铁等产品换取亚非国家的象牙、香料等特产,实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种最初的贸易交流,通过互相交换各自的专长和工具来传播发达文明的阶段,基本上是单向的文化交流。
作为当时一个相对文明的国家,中国以经济和贸易的形式向其他不太文明的国家输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当时的社会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在和平国家、和平人民的条件下,统治阶级更倾向于主动进行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中国“先外交,后内政”的典故也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的对外交流直接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国家和平,人民放心,民族文化的传播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官方支持,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播。“根据一般法律,中外关系的建立总是始于官方接触之前人民之间的相互接触以及对这种非政府接触的承认和管理。......与此同时,民间接触往往是官方接触的延续。”[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的个人经历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的兴趣。西方国家的官方使节和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中国圆规、印刷术、火药等。最初是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的。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承载中国文明的先进技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真正的人类交流是思想文化交流,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和实践文化。停留在实用文化中,弘扬民俗风情只是一种普遍的交流。只有思想和哲学层面的交流才能渗透进文明的内在神经。”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自17世纪以来,中国儒家哲学经典如《论语》和《大学》一直被法国思想家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伏尔泰曾在谈到东西方国家的关系时说:“他们根本不需要我们,但我们需要他们。”...................
..............................

第二章,文献综述...............................................................................................6
(1)中国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和过程:经济、贸易、政治、哲学、文学和艺术…… 6
(2)“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意识”和“文学意识”..............................8
(3)地方文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9
第三章,中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11
(1)地方文学和世界文学.........................................................................11[/溴/] (2)第4章..........................................................11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本土文学,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14
(1)翻译为“看门人”-沟通障碍..............................14
(2)“文化适应理论”——媒体障碍...........................................16
(3)“文化折扣理论”——内容壁垒.........................................21
(4)“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认知”——受众障碍……21
(5)“低语境”和“高语境”——影响障碍..............................24

结论
中外文化文学交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共存和发展的多元文化和文学不断丰富着全世界人民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促进人类的交流和理解,最终实现世界精神文化的伟大繁荣。我们不应该急于成功。相反,我们应该采取长远的方法,不断捕捉中国乡土文学的精神内涵,加快中国乡土文学对外出版的步伐。这对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当今信息密集的社会生活中,传播力量是促进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深入理解文学的本质和传播体系,构建一个快速、准确、广泛的文学传播体系。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文化在其伴随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历了裂变和重组,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新文明。这种文明将前所未有地超越地区、种族和国家的界限。它将以普遍的方式出现,并将影响我们未来文明的重建。世界将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在这个村子里,信息和技术将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将不再有隔阂,不再有“异质”文化,也不再有信息传播的障碍。然而,“地球村”的精彩画面可能只是麦克卢汉的乌托邦幻想。事实上,“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已经粉碎了和谐的幻想。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入侵”披上了文化交流的外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文化瘫痪”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起到了“文化屠杀”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世界统一”霸权主义的新时代。先进的媒体手段使信息传播渠道更加畅通,但它扩大了信息发达国家和信息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鸿沟”,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遭受着极其危险的“失语”。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弱势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保护,“文化帝国主义”将导致全球文化的统一。全球化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正在爆发,“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化”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进行之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
[1][美国]爱德华·赛义德,《赛义德选集》,谢邵伯、韩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巴兹尔·哈蒂姆&兰·梅森。http://sblunwen.com/kwhjjlw/话语与译者[。隆安,1990
[3]邓洪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翻译中保持文化多样性》现代传播学,2000年
[4、《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5]葛浩文。文学和翻译家[。中国新文学漫谈[。香港:香港文学研究所。1999年
[6]郭广清。通信课程[硕士]。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7]关世杰。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习提高外汇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费孝通。人类学与文化意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9]赵欣瑜,何林。新中国文学西方传播的先驱:中国文学五十年[。中国图书新闻。2005年
[10]胡志峰。电影电视文化的前沿[。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