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养老保险政策的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38100字硕士毕业论文养老保险政策的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00字
论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养老
论文概述: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从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梳理上海城镇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指出影响制度财务可持续的各种因素。然后基于对上海养老保险参与主体负担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本着这一精神,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有效地将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背景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养老保险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养老保障,而应该在促进社会福利、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循环发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占据更高的地位。其核心基础是保持财政可持续性,即基金收支平衡。这就需要对制度任主体的承受能力和相应的责任承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有助于推动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研究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术界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涉及融资模式、个人账户和过渡成本的消化。

(一)融资模式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养老金收支平衡一直是首要问题。融资模式的选择也集中在如何保持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上。

1。蔡芳和孟新主张全面积累制,并从老龄化角度对中国养老保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认为,现收现付制度无法应对中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全面积累制度可以大大减轻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中国必须转向积累制度。1王艳等人使用一般均衡模型,从隐性养老金债务和过渡成本的角度,考察了各种改革方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结论是,对现收现付制度的政策调整不利于财政可持续性,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必须过渡到全面积累制度。吕远认为,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构筹资模式,将部分积累制改为全额基金制,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以建立个人账户。

2。朱庆倡导现收现付制度
朱庆认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是选择有利于提高未来劳动生产率的养老基金筹集模式。目前,中国没有必要进行转型。何张永和袁志刚认为,基金积累制度的引入不会改变演员的最佳行为,而现收现付制度会改变演员的最佳行为。因此,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的时机尚不成熟,现收现付制仍是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融资模式。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分析,中国应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选择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伯杰使用一个迭代模型来检验不同制度安排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效率的影响。结论是现收现付制比基金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代际帕累托有效分配。

3。提出部分积累制
王凯发认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取决于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历史传承和现实。考虑到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选择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4赵曼认为,部分积累模式在保持一定社会协调性的同时引入了个人账户,这使得该制度具有很强的激励相容性。伯杰等人使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以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失业率和政府预算赤字为指标来考察养老金改革对经济的总体影响。他们认为,结合统一会计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制度安排上是可行的。

(2)个人账户问题
面对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未来个人对自己的养老金责任将逐渐增加。个人账户的引入代表着积累制度的引入,是维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必然措施。学者们对中国个人账户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使个人账户真实
朱庆对使个人账户真实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财政负担能力的限制,很难在全国推广。7 .林余明通过对解决隐性债务的各种措施的评估,认为有必要充分了解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从空账户向实际账户转变的长期性质。8 .中国经济改革学会专家组和郑炳文通过对6个欧亚国家实施个人账户体系改革经验的分析,指出借鉴名义账户体系可能是解决养老金空账户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措施。910编书和穆怀忠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名义个人账户体系的金融不可持续性,论证了实施个人账户的必要性。李夏虹、王宏伟从个人账户的具体管理模式上指出了他们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第二章养老保险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养老保险制度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1987年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养老保险中,不仅意味着解决目前已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意味着考虑未来劳动一代的养老问题。福利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将养老保障制度视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范畴。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不会降低后代的福利,同时确保当代人福利的增加。从宏观角度来看,养老保险的发展应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超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个可持续运行的经济社会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一套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持续发展的政策、方法和制度。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来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指在不损害退休人员利益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方式维持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的能力,即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如何划分养老责任的安排,即如何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主体之间划分责任。养老保险财务制度是实现这一安排的具体形式。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养老保险的财政可持续性(Financial sustainability)是指在不任意提高缴费率、降低福利支付水平、利用财政预算填补养老金赤字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缴费率支付当前和未来的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的征收和分配应考虑到支付养老金的能力,而不能通过牺牲未来支付养老金的能力来满足眼前的支付能力。养恤基金的筹集必须充分考虑养恤基金持有人的承受能力,即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第三章上海养老保险改革的演变……17-28
一、上海养老保险改革的演变及金融状况.........17-20
(一)上海养老保险改革的演变.........17-18
(二)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财务状况.........18-20
二。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0-24
三。有待总结的问题.........24-25
(一)历史债务责任不明.........24-25
(二)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25
iv。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分析.........25-28
第四章上海养老保险的金融可持续发展.........28-38
一、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分析.........28-32
二。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企业财务负担分析.........32-33
三。个人负担能力分析.........33-38
(一)个人负担能力分析.........33-36
(二)对个人账户的进一步理解.........36-38
第五章实现养老保险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38-50
一、上海市养老保险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8-46
二。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46-50

结论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都处于调整时期。为了应对严重影响系统可持续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成本增长,各国的主要变化趋势是在系统层面,表现在责任分担机制的重建、政府参与的减少、个人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协会、家庭和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多支柱制度。建立、完善和管理多支柱养老体系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体系中的地位,建立基于相关主体承受能力的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利用多支柱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有效作用。只有明确养老保障各项目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才能避免制度外因素的干扰,从而锁定制度的支付风险,维护制度的正常运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而这种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则侧重于把握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参考
[1]周小川。社会保障和企业盈利能力[。经济和社会制度比较。第6期,2000年
[2]马丁·费尔德斯坦。杰弗里·利伯曼。实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潜力[。
[2006年第5号社会保障体系3]钟任瑶、查建华。上海社会保障和谐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比尔/] [4]郑炳文。个人账户资产在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中的作用——200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雷斯科特·[的理论贡献》,见:占敏高建国。资产建设和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121。
[5]张史飞,唐军。个人发展账户设立。打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持体系的困境[电子商务。中国社会学网
[6]唐军.资产建设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第07号
[7]刘庆瑞、苗洪钧。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的策略研究[。《人口杂志》,2004年第4期,
[8]2007年,上海人力资源报告[R],上海统计网
[9]郑炳文。关于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思考——国际比较视角[。《管理2005年世界第10期》,
[10]杨燕绥等编。《全球养老保障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翻译)[。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