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75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工业空集中化对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

3875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工业空集中化对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750字
论点:日本,产业,空心化
论文概述:

无论从中日两国的资源、贸易结构还是国际竞争力上看,两国之间都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日本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贸易关系,才能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广阔商机及潜在的消费市

论文正文:

一、产业“空心化”理论回顾及其历史 发展随着日本对外投资的发展,日本国内围绕对外投资与产业空心化的讨论随之增多。关于对外投资的发展是否与产业空心化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一种看法认为,对外投资的发展必然导致产业空心化,因而主张控制对外投资的规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对外投资不一定必然导致产业空心化,只要合理调整好对外投资的结构,那么,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不仅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而且能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即产业升级。由于两种看法所导致的政策主张截然相反,因而,为了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必要从产业空心化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投资与发展国内产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对产业“空心化”概念的基本认识 关于产业“空心化”(hollowing out effect)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起步很晚,尽管产业空心化现象早在 19 世纪就已出现于英国的殖民帝国主义经济中,但直到本世纪 70 年代美国发生产业空心化以前,几乎无人从产业空心化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这一问题。80 年代末,日本学术界专门就产业空心化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进入 90 年代,我国经济学界也涉足了这一领域,但研究者和发表的文章甚少。到目前为止,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概念还未达成一致。产业空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包容的最大范围内,它将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趋于上升,整个经济朝着“软性化”方向发展。虽然“产业结构软性化”是现代国家产业发展中具有共性的东西,但在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客观前提下,它却转变为产业结构空心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为产业结构空心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温床。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受资本本能的驱使,制造业的生产据点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积累到一定水平,产业空心化最终形成。在上述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将“产业空心化”混同于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经济软性化”概念,没有看到资本的本质属性。第二种观点则只看到了结果。因而第一、二种观点都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只有第三种观点辩证地阐述了产业空心化的前因后果,生动地再现了产业空心化形成的客观过程。这一点已被产业空心化的演变的历史过程所证实。 (二)产业“空心化”的历史发展分析 最早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是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英国。经过 18 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英国登上了“世界工厂”的宝座。此后,英国长期依赖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通过维护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再加上对殖民地进行大量的资本输出,使英国殖民帝国沉湎于殖民利益的安乐椅之中,在美国、德国等后起工业化国家迅速发展的时候,放松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逐步形成了国内产业增长缓慢甚至落后于资本输出的局面,英国本土的经济基础因此遭到了严重削弱。但在 19 世纪,这种国内经济基础的削弱被其可观的殖民利益掩盖着,难以察觉。随着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东方诸民族国家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利益逐渐消失,其经济空心化的弊端暴露无遗,并由于积重难返而成为困扰 20 世纪英国经济发展的“英国病”的最主要症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意把战争扩展到全球。为了支撑规模宏大的战争,本身经济力量并不太强的德、日疯狂地向外扩充其战争经济来源,实施以战养战计划,通过掠夺占领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庞大的海外战争经济体系,再加上国内大量青壮年被征上前线,国内劳动力缺乏,以及大量民用企业转向军需生产等因素,本土的经济基础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战争后期,轴心国的海外战争经济体系崩溃,而早已空心化的国内经济再也无力挽回其在战场上的败局。
 二、日本产业“空心化”分析 80 年代末,对于日本有无产业空心化现象以及空心化到何种程度,学术界争论不休。进入 90 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明朗,诚如驮田井正所说,“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结构性变化。因此,萧条和空心化,  是由经济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所引起的现象”。学术界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有无空心化的问题了,而是直面产业空心化问题并为之寻找原因。 (一)日本产业“空心化”的现状分析 产业空心化在日本的出现主要是在 1985 年广场协议后,在 90 年代获得迅猛发展。近年在日本再度活跃起来的“产业空心化论”认为,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其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了海外,致使国内投资相对萎缩,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贸易出现逆差。那么,目前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的程度如何?本部分从贸易与就业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必须承认,日本失业问题空前恶化的主要症结在日本国内,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只是很小的次要因素,结构升级迟缓导致结构性失业增加、企业破产严重导致破产企业职工失业以及企业雇佣制度僵化、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才是导致日本失业日趋严重的真正根源。由此可见,从日本的对外贸易与失业状况来看,日本确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但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严重。 (二)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成因分析 从国际因素来看,日本的产业空心化,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从国内因素来看,是日本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结果,是对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的综合反应。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日元大幅升值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日元总体上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有三个升值期,即 1986-1988 年、1991-1995 年、1999-2000年。日元升值使得日本企业的人工费和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能源等费用若以美元计算则大幅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上升,国际价格竞争力减弱。1993 年当日元升值到 1 美元兑 101 日元时,夏普公司对其国内外的企业人工费(含工资、奖金、补贴和福利)进行调查的结果是,若以日本国内企业人工费为 100,则国外企业人工费在美国为 66,在英国为 32,在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等东亚国家分别仅为 24、10、6 和 3.5。据世界银行 1994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日本痛失连续 8 年雄居世界竞争力首席的宝座而屈居第三位,1995 年又降至第四位。众多日本企业在面临着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国内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削弱、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形势下,被迫将其部份甚至全套制造业生产工序向海外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致使日本各类企业的海外生产额占其总生产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1989 年日本 22.5%的小型企业和 4.9%的大型企业的海外生产额占总生产额的比重超过了 30%。到了 1994 年,日本 66.7%的小型企业和 17.6%的大型企业的海外生产额占总生产额的比重超过了 30%。而到了 1999 年日本 86.9%的小型企业和30.7%的大型企业的海外生产额占总生产额的比重超过了 30%。 二、日本产业“空心化”分析……………7(一)日本产业“空心化”的现状分析 ……………7(二)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成因分析 ……………11三、日本产业“空心化”对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14(一)中日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15(二)中日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分析……………16四、反驳“中国威胁论” ……………20(一)“中国威胁论”的提出……………20(二)日本产业空心化进程中的“中国因素”……………23(三)从中日贸易关系反驳“中国威胁论” ……………25 结 论

通过对产业空心化的概念、演变历史及理论探讨的分析,可知产业空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必然要经历产业空心化的。在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情况下,近年来,伴随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推进,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及贸易逆差现象,这使日本政府和国民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感到恐慌,致使日本媒体提出了与产业空心化相联系的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日贸易摩擦日益白热化的条件下,这种言论只会有碍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事实上,无论从中日两国的资源、贸易结构还是国际竞争力上看,两国之间都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日本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贸易关系,才能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广阔商机及潜在的消费市场,做好产业调整,从产业空心化顺利过渡到产业升级,尽快的使日本经济从低谷中走出,使中日贸易关系正常化。总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是空前未有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和灾难,对日本而言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加入 WTO 之后,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将会对日本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

1.孙景超和张淑英。冷战后的日本经济[。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社,1998: 100-256。
2,杨梁冬等主编。日本经济形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8-156
3,薛肖静,白薛洁等。当代日本产业结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60-320。
4,[驻日居民]彭张金。警惕日本在21世纪的衰落:制度危机和教训[。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78-99。
5,[日本]山本三彦。贸易摩擦与前景[。尤菲·葛,1986: 24-26。
6,赵方。日本市场经济体系研究——对后发展国家的启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90-174。
7,[美国]作者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5-131。
8,[英语]亚当被迷住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成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 1-370。
9,[英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译。高鸿业。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 137-263。
10,庞德良。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和工业空新华社[J]。日本期刊,1998,(3):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