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最高当局对俄罗斯右翼政党态度的转变及其破坏原因

38570字硕士毕业论文最高当局对俄罗斯右翼政党态度的转变及其破坏原因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570字
论点:右翼,政党,俄罗斯
论文概述:

在二月革命爆发之前,“君主专制,东正教,人民”就已经失去了市场。作为旧贵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右翼政党的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

论文正文:

前 言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右翼政党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本人深知自己的史学功底薄弱,而搜集的材料也殊欠充分,因此文章必有很多讹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 1 章 右翼政党的成员组成及变化趋势 1917 年革命前,俄国的极右翼政党中最主要、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以 А.И.杜勃洛文为首的俄罗斯人民同盟 СРН,及后来从俄罗斯人民同盟中分离出来的以Н.Е.马尔科夫为首的俄罗斯人民革新同盟(СРН-обновленческий),以 В.М.普利什凯维奇为首的米哈伊尔天使长俄罗斯人民同盟(СМА),莫斯科的君主同盟(其领袖依次是 В.А.Грингмут,一战前及战争期间 И.И.Восторгов、В.В.Томилин、С.А.Кельчев)。还有俄罗斯议会,但它的纲领规定其活动主要在学术领域。另外还有一些右翼政党,如俄罗斯人民同盟,很早便停止了活动。总之述几个右翼政党是影响力比较大的政党。 1.1 右翼政党成员的社会成分 在俄罗斯人民同盟和其他君主派右翼政党中,其上层领导人和普通成员之间在阶级成分及社会地位上有很大区别。就所属社会阶层而言,上层领导人多为贵族、地主、宗教神职人员。下层大都是农民、小手工业者、工人等无产阶层。右翼最著名的领导人弗.米.普利什凯维奇、尼.叶.马尔科夫都是贵族地主出身,亚.瓦.杜勃洛文则是一位儿科医生、医学博士。就社会地位而言,上层领导人大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特权阶级、官员,下层则多为蒙昧的无产者。据统计,在俄罗斯人民同盟及其他的君主派右翼政党的领导机关中,贵族占到了总人数的 61.5%,宗教神职人员占到了 4.5%,商人和荣誉公民占 8.8%。从职业方面来说,官员占49.5%(其中包括政府的高级职员),知识分子(如医生、教师、律师、工程师、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占 18%,未摆脱旧的宗法制度的商业高利贷资产阶级占 8.2%,地主占 4.1%,神职人员占 4.8%。当时沙俄警署对于 1915-1916 年右翼政党社会成分留下了一些说明,有助于我们了解右翼政党基层成员的来源和组成。如雅罗斯拉夫尔的警署长官在 1916 年 1 月 7 日的资料中提到,“在当地俄罗斯人民同盟的人群中(大约 500 人左右),都是小商贩,旧货商,泥瓦匠,木工,菜农,工人,郊区农民,他们在文化层次上落后于反对派群体,但却忠于联盟的思想宗旨”。又如,在乌克兰赫尔松市在 1916 年初活跃着 3 个俄罗斯人民联盟的支部—城市联盟、铁路联盟及民族工人联盟,从名字即可看出成员主要是铁路工人,地方建筑及工厂的工人。 

1.2右翼政党数量的变化

据专家估计,右翼政党的数量1908年接近40万,1916年为45,000,甚至更少,比1908年减少了90%(从40多万减少到45,000)。应该指出的是,1915年成立的俄罗斯爱国联盟的人数没有计算在内,只有在莫斯科的成员人数已知为1000人时,其分支机构的数目才为人所知。因此,后一个数字略低。到1907年底,帮派组织已经在66个省和地区开展活动。俄罗斯人民联盟有2024个分支机构。其他政党有105个分支机构,共有401,000名右翼成员。大多数右翼分子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的右翼宣传和活动收效甚微,因为这些地区的种族冲突并不十分激烈。芬兰没有右翼组织。中亚、高加索和波兰的右翼成员不超过75,000人,他们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行政中心。右翼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多民族地区非常活跃。半数以上的右翼成员居住在犹太人居住的15个省份。俄罗斯人民联盟(俄罗斯人民创新联盟和杜布罗夫尼克分子)、米哈伊尔大天使俄罗斯人民联盟和俄罗斯君主制联盟的一些地方分支由于某些原因减少了战争期间的活动。随着积极分子加入军队,一些地区的分支机构,如叶卡捷琳娜堡,停止了他们的活动。1916年,所有右翼组织继续在大多数省份、城市和村庄开展活动。虽然他们的人数比1908年上半年少9倍(从401,000人到45,000人)。在一些省份,特别是在西部省份,成员人数减少得更多,达到10倍。这些地区主要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伯利亚省份(伊尔库茨克和其他)。内部省份的人口数量略有下降(乌拉尔地区伏尔加河流域的中下游)。

第 2 章 右翼政党的纲领和策略 2.1 右翼政党的纲领右翼君主党 对于国家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主要问题的根本观点:强调俄罗斯的不同于西欧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坚决反对欧式国家体制和及其学说(议会制及其他等等),坚决反对西方的文化及精神发展模式,西欧的世界主义思想会损害俄罗斯自身文化,而欧式的工业化道路则更是会导致人民的无产化。右翼政党的根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三位一体”—东正教(教会)、沙皇专制、俄罗斯民族。“这些不可撼动的祖国的、与生俱来的国家特性的根本原则”是所有右翼政党一致赞同的。“忠于沙皇、忠于信仰、忠于祖国”在右翼地方组织的文件中处处可见。例如,在俄罗斯人民同盟雅罗斯拉夫尔支部向“联盟兄弟们”的呼吁(1911 年初)中说道:“这三个神圣的词汇—信仰、吾皇、祖国烙在了我们俄罗斯人民同盟的旗帜上,在这面旗帜下聚集了千百万准备以其鲜血向沙皇、祖国及国家尽忠的俄罗斯人”。又如,该支部在 1911 年 9 月 8 日的支部会议上做的决议中曾说道:“任何政党和联盟,如果它不能遵循俄罗斯人民同盟的根本原则—东正教、沙皇无限专制、俄罗斯的统一不可分割,那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会与他们建立任何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极右翼政党的观点中采取了斯拉夫派的的主要思想,虽然承认西欧的的物质技术成就,却认为取得这些是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精神的贫乏、物质上狭隘的自私自利、人民的赤贫和无产化,因此一切罪恶的源头都是西方,甚至批评彼得一世的改革,认为他企图把异己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嫁接到有着自己伟大独特性的俄罗斯。不仅资本主义的制度、学说受到批判和排斥,西方的民主被认为是最大的邪恶,认为选举机构毫无价值,因为聪明人的一票胜过千百愚昧的、“笨拙,恶毒小人”的嚎叫,只有俄国的沙皇专制才是符合俄国感情的政权形式。君主派Н.Н切尔尼亚耶夫曾说:“俄国专制制度是把俄国 1.4 亿人统一起来的最好方式”,俄国是可以避免经受资本主义的奴役的。对于社会主义学说更是大加排斥,认为是来自西欧的反基督的毒物。

2.2右翼政党的战略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右翼对于恐怖主义斗争方式及街头暴力组织的态度问题。苏联时期的文献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以某些由君主色彩的人民团体同自由、激进观点的支持者的非法冲突的个别案例为例证,而代替了右翼党领导的立场。(这些支持者的观点是对发表的 1905 年 10 月 17 日宣言的反应)这些冲突往往两败俱伤,却为描述君主制支持者提供了依据,而这些所谓支持者甚至不是某些流氓党、杀人组织的成员。例如,В.Н.Залежский 在《右翼分子》这一小册子(1929年出版)里把他们的策略归为挑拨、屠杀、暗杀,旨在肃清革命者,恐吓人民。(他在此指出,类似的活动不会阻挡革命运动)。类似的说法以后也有。在苏联大百科全书第 40 章的文章《俄罗斯人民同盟》中,右翼政党的策略被定义为赤裸的毒打与杀害。对先进的革命工人和知识分子驱散集会与射击人群是民族土壤上的杂草。类似的观点在现在的某些著作中叶存在。例如,其中之一便这么说:“反人道的野蛮策略”、“杀戮盛宴”、“他们的极度保守性”。因此研究右翼政党的策略前,有必要先言明对于恐怖及屠杀手段的态度。
战后右翼则主张用德国人的土地来奖励人民。第三届右翼党团主席、教授、历史学家 А.С.Вязигин 在给第四届杜马代表、俄罗斯人民革新同盟的中央委员会主席马尔科夫的信中说:“比起限制王权,人民更关心获得土地问题,满足人民的这种愿望是当前沙皇的首要任务。那些因伤而丧失劳动的人不应仅得到每年 2卢布 50 戈比的补贴,按老规矩应把从德国移民那里收回的非国有土地分发给他们”。在其他的右翼政党人的通信中也有类似说法:继续拖延没收德国人土地和工厂,会给革命分子乘机煽动革命的机会。虽然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右翼比杜马和政府更加偏激,但在这方面的活动最终也没取得明显的成效。 第 2 章 右翼政党的纲领和策略……………72.1 右翼政党的纲领…………… 72.2 右翼政党的策略……………14第 3 章 右翼政党灭亡的原因.……………203.1 上层当局对右翼政党态度的转变.……………203.2 右翼政党的内部斗争……………223.3 群众基础的变化……………24结论……………27
结 论
右翼初期的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少农民和工人参加了自己的政党,首先,这是因为其宣传的“俄罗斯族利益”在许多民族矛盾激烈的地区很受欢迎,处于民族的情绪,下层工农很容易为此所动;再者,当时的形势还未恶劣到到让大部分底层人民对沙皇失去信心的程度,很多农民和工人的君主情结根深蒂固;最后,右翼对于解决工人的恶劣处境和农民的土地问题的确提出了一些比较务实的建议,并起到了一定实际作用,这多少博得了部分工人和农民的好感。虽然随着形势的恶化,人民甚至对政府失去信心,更遑论对待忠心耿耿于沙皇的右翼政党了。在二月革命爆发之前,“君主专制,东正教,人民”就已经失去了市场。作为旧贵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右翼政党的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1. 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 1986 年。2. 李永全著:《俄国政党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3. 熊复主编《世界政党词典》,红旗出版社,1986 年。4. 张友渔主编《世界议会词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年。5. 赵晓呼主编《政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6. 索洛维约夫主编《俄罗斯思想》,贾泽林、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8 月。7. 刘显忠:《近代俄国国家杜马:设立及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11 月。8. 曹淮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9. 陈之骅:《俄国沙皇列传》,东方出版社,1999.6。10. 【俄】戈.瓦.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孙静工 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