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690字硕士毕业论文景观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某公园景观设计综述

32690字硕士毕业论文景观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某公园景观设计综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690字
论点:矿山,公园,废弃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业废弃地的治理和矿山公园的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的理论指导矿山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的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矿产资源枯竭,后来出现了废弃的矿山。废弃矿山是矿产资源枯竭的特殊土地。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它们的生态结构和自然景观。如今,我国许多矿业城市都放弃了矿山。如何做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如何保护矿山遗留下来的矿业遗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遗迹,是关系到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造成的人地矛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电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杨端用于废弃矿山的重新规划和设计,矿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已成为控制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矿业遗迹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都开始重视矿山公园的建设。2005年7月23日,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第一批矿山公园,201?一九九二年十月七日,第二批矿山公园获准兴建。到目前为止,我国有66个矿山公园,其中20个已经开放。在我国,矿山公园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景观设计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导致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希望能促进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进步和完善。

1.2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本选题研究的目的
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大量矿产资源枯竭形成的矿业废弃地。毫无疑问,开采资源的过程和开采的完成将对矿山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二氧化硫的扩散、废水和废物的排放沸腾以及空气体中粉尘含量的增加,污染了当地空气体、水和土壤,并成为难以解决的“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城市中心区扩大了。许多土地没有使用,包括废弃的矿区。对于这些废弃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废弃矿山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对过去矿业城市的废弃矿区进行再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发展。矿山公园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型公园。对其景观设计的研究,有利于设计更合理、更具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本文对废弃矿山景观设计进行了调查研究,建立了矿山公园系统模型体系,建成了以保护矿业遗迹为主,科普教育和旅游休闲为辅的综合性公园。

1.2.2本专题的重要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能依赖牺牲自然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矿业废弃地的管理和矿业公园的建设,提出了指导矿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理论。通过废弃矿山原有资源的更新、改造和再利用,可以恢复退化的景观,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矿山公园可以利用景观设计来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采矿设备、地质遗迹、矿坑、水体、植物等现有资源,结合景观生态学和相关技术手段,对废弃矿山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使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科普知识教育, 生态休闲观光可以在恢复矿山生态的同时进行,从而达到废弃土地再利用,将废弃矿区变成绿色环保公园的目的。 矿山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公园。我国矿山公园的建设是近年来开始的。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探讨对景观设计和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废弃矿山景观设计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地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存在着大规模的退化景观。鉴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应该通过退化景观的处理和再利用,尽最大努力解决人地矛盾,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领域的研究将对退化景观的生态恢复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2.1中国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废弃矿山的管理,这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开始的。然而,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矿山生态恢复一直处于小规模、不成熟的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该国已恢复了各种矿场的532,000公顷废弃土地,其中40,000多公顷已恢复到大中型矿场。然而,全国乡镇小矿区的生态恢复很少。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山西朔州、山东兖州等矿区,正在不断实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建设,有一些生态恢复的优秀范例。然而,Xi安太堡露天煤矿、兖州煤矿、深京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开始形成。近十年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北京矿冶学院、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然而,该研究旨在改善环境,维护矿区安全,缓解土地需求压力。目前还没有对矿山景观设计和矿山公园建设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第三章废弃矿山景观特征……20-24
3.1废弃矿山的特征...................20-22
3.1.1土地特征...................20-21
3.1.2景观特色...................21-22
3.2废弃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2-24
第四章建设矿山公园的意义...................24-28
4.1建设矿山公园的生态意义...................24-26
4.1.1废弃矿山的生态特征...................24
4.1.2废弃矿山的生态存在需求...................24-25
4.1.3矿山公园的生态意义...................25-26
4.2建设矿山公园的人文意义...................26-27
4.2.1保护矿业遗迹的意义...................26
4.2.2矿山公园景观的典型特征是...................26-27
4.2.3它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7
4.3矿山公园的社会经济价值...................27-28
第五章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8-42
5.1矿山公园景观设计原则...................28-30
5.2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方法...................30-32
5.2.1保留和重建...................30-31 [/BR/] 5.2.2设计...................31-32
5.2.3生态恢复设计...................32 [/BR/] 5.3矿山公园具体景观设计...................32-40
5.4...................40-42

结论

矿山公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经济转型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公园。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矿业废弃地种类繁多,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应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发展模式。景观设计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重塑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景观设计过程实现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矿业遗迹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矿山公园典型景观设计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矿山公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矿山景观设计的概念,探讨了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然而,本论文涉及景观设计、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美学、艺术等多门学科,矿山废弃地本身极其多样,无法为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标准化方案。在分析废弃矿山环境特征和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对未来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1。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将生态环境管理与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景观设计实现公园的生态恢复。
2。注重创意设计,打造精品工程,深入挖掘矿业文化内涵和精神。让每一个矿山公园充满创造力和独特性,突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3。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在处理好矿业遗迹与公园的功能关系后,矿业遗迹见证了人类矿业的历史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并保留了价值。不同的矿业遗迹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设计公园铺装、绿地、水体、小品等各种景观元素。还应与矿业遗迹相协调,突出遗址本身,突出公园的主题。
4。借鉴欧美和日本发达国家后工业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将工业废弃地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指导我国矿山公园的建设。
5。通过矿山公园景观设计,重建和美化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现代景观设计解决废弃矿山问题。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妥善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挖掘和展示矿山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创造具有生态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新景观,使我国矿山公园景观设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生态设计是当今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思想之一。推广低能耗、环境影响小、材料循环利用的新景观是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做了全面的研究,希望能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及其他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论文的研究主要依靠查阅相关文献,但缺乏相关研究领域的相关实践和学术交流。此外,矿山公园的数据相对较少,我的理论水平有限。这篇论文肯定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我敦促专家学者批评和纠正我。

参考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南京:东南出版社,2010.1。
[2]伊恩·雷诺克斯。马查格。《与自然一同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3]余空见,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和教育[硕士]。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弗雷德。A. Dieter。生态设计——建筑。风景。内部。[区域可持续设计与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约翰_0。西蒙兹。景观设计-场地规划和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俞空见。庞伟。文化与杂草之美——工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綦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孔祥伟,李佑威。俞空见与“土地之名的乡土景观”[:北京:生活。阅读。新知识联合出版公司,2009.10
[8]比尔·路德。张明顺译《建筑材料、能源与环境走向生态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
[9]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李德钖。通往生态设计之路——一个团队的生态设计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