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20字
论点:审计,委员会,制度
论文概述: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作用机理及内在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并着重分析审计委员会及其特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以上市公司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从中国琼民源、银广厦的金融欺诈案件到安然、世通等世界上市公司的倒闭,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每个金融欺诈案件的曝光几乎意味着相关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因此,当人们指控欺诈性公司时,他们也会指责注册会计师。政策制定者还将把视角从宏观资本市场监管转向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以期规范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约束企业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最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遏制金融欺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委员会(Andit Committee)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司治理体系被构想和发展起来。其初衷是在董事会中建立一个独立的财务和审计监督机构。根据国际经验,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董事会承担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及相关公司治理相关的监督职责,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避免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合谋。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有效的审计委员会也可以帮助公司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上市公司治理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金融欺诈,包括最近的科龙和东方电子。这些都表明,我国原有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运行不尽如人意。建立新的监督机制以克服原有制度的不足已成为共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此背景下,西方企业普遍采用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适时引入中国企业制度建设,无疑将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注入新的活力。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建议上市公司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相关决议设立战略决策、审计、提名、薪酬和评估等专门委员会。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在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2002年1月,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正式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开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正式建立。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独立审计委员会。目前,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和主要工作包括:审查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的质量;审查独立审计师的聘用情况,提议聘用外部审计机构,并批准审计和审计相关服务;以及审查和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原董事会的结构。因此,西方引入的公司治理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实施效果引起了许多人的研究兴趣。审计委员会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就。系统建设和实施已经成熟。然而,它在中国才出现6年,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西方现有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它需要在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层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检验。然而,毫无疑问,审计委员会制度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当前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它将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发展路径,对进一步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十分必要,也是本次研究的出发点和重要契机。
本文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分析了外部审计师收取的费用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特点之间的关系,以透视和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可以说,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然而,审计师费用与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质量、审计意见购买等密切相关。研究审计师费用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全面衡量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影响,深入分析内部公司治理制度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检验检验审计委员会制度能否在弥合注册会计师公众期望的差距方面发挥实际作用。同时,通过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其特征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有望丰富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找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从而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因此,国外审计委员会的研究方法更加完善,研究内容更加深入细致,视野更加广阔。在国外关于审计委员会的文献中,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有效性是主要方面,其中大部分是实证研究。早期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证明审计委员会是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伯基特(Birkett)(1986)研究认为,尽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等机构明确鼓励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审计委员会缺乏清晰一致的操作指南,审计委员会的目标难以实现。Cobb(1993)认为,成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减少虚假财务报告,并首次全面调查了各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其的影响,包括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任期、与审计员的私人接触、股份所有权和出席会议的频率。结论是独立性和任期对审计委员会的效力最为重要。Wild(199刁)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立前后盈余反应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审计委员会产生了影响。Deehow等人(1996)发现,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财务欺诈。Beasley(1996)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蓝带委员会于1999年9月发布了《审计委员会报告》,提出了10份关于提高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报告和建议,呼吁全面加强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此后,证交会发布文件采纳蓝带委员会的建议,修改相应规则,要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并据此进行披露。此后,研究主要集中于审计委员会的特点和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有效性。根据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外部审计质量、控制企业盈余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3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费用的理论分析……21-39
3.1审计委员会的一般理论.........21-32
3.2审计费用的一般理论分析.........32-34
3.3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34-39
4实证研究设计.........39-56
4.1研究假设.........39-41
4.2研究设计.........41-44
4.3实证结果和分析.........44-54
4.4实证研究结论.........54-56
5研究启示和建议.........56-62
5.1中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56-58
5.2对中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启示.........58-60
5.3本文的局限性.........60-61
5.4未来研究方向.........61-62

结论

完善的信息披露不仅可以将审计委员会运作的相关信息传递给股东、监管机构和其他各方,还可以为评估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虽然《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公司治理信息时报告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但没有明确的披露程度。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在财务报告中用“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运作良好”来概括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为了提高审计委员会的透明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当将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信息作为强制性披露内容,另一方面扩大披露内容,明确披露程度。具体来说,应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相关信息:(1)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和职能,审计委员会的章程或工作规则应在指定网站上披露;(2)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三)审计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的最低会议次数、审计委员会今年召开的会议次数以及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的情况;(四)审计委员会的年度工作和审计委员会具体工作的披露。上面公开的信息是相对完整的,而且这些信息也是非常基本和容易获得的。上市公司收集这些信息不会带来更高的成本。通过完善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机制,将大大提高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透明度和对信息使用者的监督,从而有效促进审计委员会的规范运作,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治理功能。
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现行安排与审计委员会的原有性质相去甚远。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提高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治理效果和效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理论界和决策者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
[1]赵永杰。金融自由化导致的效率低下http://sblunwen.com/czsjlw/在没有运行良好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下[。《货币、信贷和银行杂志》,1986(18)
[2]莱文,《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观点和议程》,[J]。《经济文献杂志》,1997(35)
[3]库马尔,中国。在没有运行良好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的低效率:[评论。《货币、信贷和银行杂志》,1994(26)
[4]迈赫拉,杨永平。货币、信贷和银行杂志,1989(21)
[5]朗瓦尼,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货膨胀和过渡经济的增长[。《货币信贷与银行杂志》,1997(29)
[6]帕格诺,《金融市场与增长:概述[》。《欧洲经济评论》,1993(37)
[7]金,李维恩,r .金融企业家精神与增长:理论与证据[J]。《货币经济学杂志》,1993(32)
[8]斯蒂格利茨,《国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论文集,世界银行经济[增刊。《回顾与世界银行研究观察》,1994(2)
[9]道格拉斯,中国北方。金融体系结构[。《金融研究评论》,1992(10)
[10]哈耶克,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硕士。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