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2314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分析

22314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2314字
论点: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论文概述: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共享、运输成本、对外开放三个因素能够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产生明显影响。说明降低劳动力成本及运输成本,提升平均劳动生产值及对

论文正文:

前言
工业分布不均空在世界所有国家都很普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工业分布不均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产业集聚的深化,产业集聚通过中间投入共享、劳动力池和知识溢出等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日益突出。因此,产业集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对产业集聚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受数据限制,国内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仅限于约20个两位数的产业。事实上,不同类型制造业的集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果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观察不同类别制造业的集聚趋势和影响因素,将为调整中国制造业的布局空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外向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布局正在发生变化。然而,现有的研究还没有解决这种变化将如何发展、发展趋势如何以及影响因素如何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利用空之间的基尼系数、乙二醇指数和区位熵来考察中国两位数和三位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变化趋势,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为政府调整空之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和测量方法
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定义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相对集中地使用劳动力作为投入要素的制造业。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分工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周勇等(2006)劳动系数指数1和海关统一税则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行划分。通过测算2010年30个两位数制造业的劳动力系数,结合海关统一分类标准,选取文化教育体育用品、纺织服装、鞋帽、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家具、工艺品等制造业、纺织工业、塑料制品、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等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材、竹子、藤条、棕榈和草制品、橡胶制品、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纸张和纸制品、饮料制造等15个两位数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集聚的定义
目前,产业集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就用“工业区”的概念来描述集聚。他认为,工业区是由相互关联和密切分裂的企业集中在特定地区而形成的。韦伯首先使用了“集聚”一词,认为集聚因素是一种“优势”,或者是一种低生产成本,或者是生产被带到某个地方时产生的市场化和成本节约。胡佛根据韦伯的定义进一步将集聚分为地方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克鲁格曼对产业集聚的定义体现在中心-外围模型中。他认为,在两个地区、两个部门、一个要素的模式下,在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制造业将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集聚中心,而另一个地区将成为农业外围。同一时期,波特将产业集聚定义为在探索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的集中。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本文将产业集聚定义为特定地理范围内单一产业的集聚,并主要以省份为地理单元考察两位数和三位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3.工业集聚的测量工业集聚的几种常用测量方法如下。
(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1.马歇尔的工业区理论
1890年,马歇尔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讨论了由特定地区的工业集中形成的工业区。他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法院保护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包括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扩大自身生产规模后,在技术、机械和原材料方面能够获得的优势。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众多隶属于同一个生产部门的小企业由于地理集中而获得的优势。克鲁格曼将这些优势概括为知识溢出、劳动力共享和中间投入共享。知识溢出反映在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使得它们的秘密容易被披露。劳动共享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集中在工业领域的专业企业可以培训和吸引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形成一个低成本和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的共享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随着专业化企业的集中,一些辅助产业似乎将为专业化企业提供运输、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等辅助服务,从而帮助这些企业节约成本。马歇尔理论为新经济地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2.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
1909年,韦伯在探索产业区位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了产业集聚现象。他较早提出了“集聚”的概念,考察了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其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韦伯认为,工业区位的选择通常受到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因素的影响。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企业会选择最低的生产成本。其中,集聚因素,即集聚带来的经济优势,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单个企业扩张引起的集聚水平的提高,包括企业规模的简单扩张和通过自身组织的改进实现的规模扩张。第二个层次是由多种企业的集中导致的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集聚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市场优势、技术装备发展、劳动组织发展和整体经济组织的良好适用性。同时,他指出,集聚也会导致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等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将构成集聚的分散。虽然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分析,但它已经成为现代区位理论的基石。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趋势..............................10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总体特征……10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区域差异……16
三、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因素..............................18
(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因素……18
(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19
Iv .政策建议...................24
(一)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24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5
(3)深化改革开放..............................26
结论
本文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处于明显的集聚状态,但也有分散化的趋势。根据集聚的一般特征,其两位数产业和三位数产业大多处于中高集聚程度,产业内集聚程度差异很大。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产业开始从集中向分散转移。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中部和东北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正在上升。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波动较大。一些省市和地区优势产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地区间分工日益合理。
其次,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共享、运输成本和对外开放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有显著影响。这表明,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平均劳动产值和对外开放,可以促进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然而,知识溢出和地方保护对其没有明显影响。
第三,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和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空布局提出合理的调整意见: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开放。
参考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奥古斯都·特罗斯科。经济空[订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何灿飞。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和集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萨德,瓦特尔。[区域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约翰·冯·杜宁。孤立国家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d。
[10]陈永鹏。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长沙:湖南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