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英汉否定极性项语义特征的比较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英汉否定极性项语义特征的比较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否定,句法,语义
论文概述:

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运用语料收集法,收集英汉语中含有否定极项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对语料进行整理分析,描写英汉语否定极项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

论文正文:

第一章介绍

1.1问题
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式只能在消极的环境中使用,如任何、任何时候、任何时候等。汉语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如“任何”、“从不”和“根本”。这些表达通常只出现在否定的情况下,但仅限于肯定的句子。这种只能出现在否定结构中并受否定表达限制的词或固定用法在否定结构中起着语义强化作用,被称为否定极性项。英语和汉语都有负极性术语,有些表达相同的概念,有些在选择允许的环境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差异。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负极性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内在规律。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语义层面上的负极性项,找出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并有助于加强对负极性项的理性理解。通过对比,本文揭示了英汉否定极性项的句法分布规律和语义特征,并试图解释其异同。
英语和汉语的负极性术语在句法上都受到负运算符的约束,这符合约束理论的原则。它受到语义上单调蕴涵的限制,呈现出共同的特征。不同语言中的负极性项有各自的特点,在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上也有异同。然而,控制负极性项的机制是相同的,这符合语言内部的操作机制和通用语法的操作规则。

1.3研究现状
关于负极性项目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负极性项目的类别”问题,即多少单词属于负极性项目;二是“负极物品许可条件”问题,即负极物品许可条件的限制和选择;第三是“许可关系、分布特征和特征描述”问题,即许可语言和否定极性项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

3.1国内研究者
使用不同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句法中的负极性项。Klima(1964)提出负极项必须与负算子“同构”。普罗戈瓦茨(1988,1994)提出了否定极项遵守约束理论的原则A;Linerbager(1980)提出了一个“线性限制条件”来解释负运算符和负极性项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下面分别讨论这些要点。
克利马(l%4)从句法角度提出了负极性项和负算子在同一个结构中。他还根据英语中典型的否定极性any的句法分布和允许词的语义特征提出了any许可原则:“,any只能由具有位于同一结构中的[+情感]特征的操作符来允许。这种权限语言不仅是一种显式的负运算符,而且还有许多隐含着负含义的负运算符,如企业(urPrise)、再生产(rezuctant)、害怕(wow)等。他认为负极项必须得到负算子的允许,也就是说,负极项和负算子之间有特定的句法限制。
杰克森·道夫(1972)认为负极性术语的“许可语言”是一种具有[+情感]特征的算子。[+情感]特征算子和负极项之间的关系是“算子变量”关系。负极性项的存在取决于具有[+“清晰”特征的算子。然而,他也观察到克利马(1964)说“在同一结构中”的表达是不准确的。他认为负极项只能由负算符来允许,负算符的分量支配它。............................
..............................

第二章负极性[概述/br/]
负极性是一个跨越不同语法层次的问题。从句法上讲,负极性项与负运算符有一定的句法关系。负极性项和负极性运算符可以组合成其他负极性成分,例如no ever-neve:;或者可以用另一种否定形式来代替,比如NOTANY-NO,也有一些短语形成的负极性术语,它们不能再单独使用,但必须与负运算符同构才能在意义上形成一个整体。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负运算符反映基本信息,而负极性术语传递附加信息。负极性项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的特殊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层面找到控制不同语言中负极性项的共同机制(Klima,1964;霍恩,1978年;Giannakidou,2002年;以色列,2004年).

2.1负极性术语的定义
负极性术语是指通常出现在负面环境中的语言现象。在引入负极性术语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然后,根据前人的研究,定义了负极性项,并划分了允许负极性项存在的条件,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范围,为负极性项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2.1.1否定的定义
否定是一个意义和肯定相反的语法范畴。否定意义的表达有特定的语言形式,而否定在特定语言中的表达形式不一定相同。语言学家对否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耶稣会士最为著名。他通过大量的语言调查得出结论,“人类语言中的否定意义是”(小于,小于),即语言中的否定是差否定。《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否定”的定义是:(1)对事物存在或真实性的否定,如“对一切事物的否定/完全否定”;(2)否认、反对。如“消极判断”。汤普森(1998)将语言的否定形式分为三类:否定冠词、否定动词和否定动词,所有这些都与句子的核心谓语动词直接相关。英语否定可以体现在形式和意义上。英语否定有多种形式,但一般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1)语法手段构成否定形式(即使用独立的否定标记not,never: no等)。);(2)词汇手段构成否定形式(即否定词缀构成否定,如un-、non-、-les等)。)。
除了以上两种否定标记外,英语中还有许多表达否定意义的单词,如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
..............................

第三章英汉负极性句法对比分析.............................................12
3.1英汉有限负极性对比......................................................13
3.2英汉副词负极性对比........................................................25
3.2.1英语副词负极性的句法分布和分类……25
3.2.2英汉副词否定极性的句法比较.........................................26
第四章英汉否定极性语义对比分析.............................................30
4.1英汉负极性语义及分类...........................................33
4.2英汉否定极性项语义特征的比较......................................................34
4.2.1英汉负极性项的语义特征........................................................34
4.2.2英汉负极性项的极性语义特征.........................................36
4.3特殊负极性物品分析.......................................................................39
4.3.1订单限制规则.................................................................................39
4.3.2英汉负极性习语........................................................41
....................................................................

结论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英汉负极词,界定研究范围,分析两种主要负极词的句法分布特征。否定极性项的认可受到句法、语义甚至语用因素的限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负极性项需要经过相似的负运算符的认可,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负极性项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但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英汉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否定句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结果表明,不同语言中的负极性项各有特点,在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上有异同,但控制负极性项的机制是相同的,这符合语言内部的运行机制和通用语法的运行规则。
在句法结构上,英语中的“any,aNP”和汉语中的“any”和“a quantity (name)”是由限定词组成的不定名词短语(indefiniteNP),在否定结构中受否定运算符的约束。另一对是副词ever、atall等。英语和副词如“从不”、“最轻微”和“基本”等。汉语在句法分布上有很大差异。负运算符允许和限制英语和汉语的负极性项。英语否定句,无论是限制性的还是状语的,都要服从允许语言的c命令。在汉语中,限制性的负极性项在宾语的位置上受焦点和优势的支配。然而,在逻辑形式上,英汉否定极性项在表达上是一致的,并且受制于否定范围内成分的支配。
在语义层面上,英汉否定极性项都具有极性语义特征。根据英汉否定极性项的语义共性,从语义表达和极性语义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负运算符在否定结构中包含基本的否定意义,而负极性术语仅用作搭配,位于助词的位置。它们不包含负面含义,对负面内容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负极性术语对于理解负语义内容是不必要的,也不影响对负意义的语义解释,但是它们可以使负表达成为语义表达的焦点。……

参考
[1]柏林格。http://sblunwen.com/yinguyjxlw/dwighi.(1977)。伦敦:朗曼。
[2]克罗夫特。& CruseA。《认知语言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3]海尔格曼,莉莲。(1995),《政府的税收》,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4]萧,苏樱。(2004),两种类型的电子敏感表达式。AcademiaSinica女士,台北。
[5]贾梅布拉斯和詹诺夫。(2004年)。第一语言获取信息:[大学正式化/br/][6]LadusawWA。(1980年)。极化灵敏度。纽约:格陵兰出版社。
[7]LadusawWA。(1996),否定与极化项目,《当代经济学理论手册》,第321-341页。牛津:布莱克威尔出版社。
[8]拉潘,沙洛姆。(2001年)。综合心理学理论手册。布莱克威尔出版社。[有限公司/br/] [9]安鲁潘。《论否定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4)。
[10]陈小香,罗琼鹏。否定词的极端敏感性和允许条件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 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