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理论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理论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艺术,人格,教育
论文概述:

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要以人格来塑造,人格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高尚品质来体现,艺术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直观的艺术作品可以净

论文正文:

介绍

   
1. 1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精神思想与价值观念发生相应改变,艺术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品,各类文艺活动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充斥于人们视觉中的艺术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作品甚至传达出低俗的思想,在社会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理性思维被提到至高的地位,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单一,理性与感性严重分离,学艺术的学生多了,但出于兴趣的少了,其中有许多投机取巧及追求名利者,如中国的艺考热艺术教育存在技能化、功利化的倾向,艺术教育在调和人的知情意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健全人格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有诸多人品、艺品兼得的艺术家:林风眠、吕凤子、姜丹书、颇文梁等等,他们的作品各有风格,但都能给观者传达出一种美感,给人以惬意、舒服、感动甚至是震撼心灵的感受。现在社会也涌现出了一批造诣与学识深厚,人品高尚、在艺术领域做出极大贡献的艺术家,但也存在另一种不良现象,即一些艺术家与艺术教师为人浮躁、淡漠,创作出的作品缺乏内涵,有些教师本就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心思也不在教育上,培养学生只顾知识的传授,很少考虑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甚至一些教师在自身人格的塑造上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学习及健全人格的养成。    技能、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一个人的发展,但人格比知识更为重要,只有知识而缺乏基本人格的人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艺术教育在培养合格的艺术家、提高学生艺术教育的质量、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艺术教师,本就有着向学生传授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其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深远,应从一言一行树立榜样,以自身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正确处理艺术技能与艺术品格的关系,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李叔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不仅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注重因材施教;不仅为学生传授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也将学生的艺术潜质发掘出来。李叔同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将知识与做人的道理同时教给学生,他认为器量、胆识是一个人能有所成就的先决条件,他的教育活动始终坚持“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的人格艺术教育观,因此,他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尊重与崇敬,作为一所普通师范的教师,他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艺术学习氛围,将学生的艺术潜质充分挖掘,培养出优秀的艺术教师,培养出丰子l恺、吴质平、吴梦非等艺术教育界的大师,并能使自己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代代相传,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教育领域的人才。    李叔同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力,源于他的学识与品格。他出生成长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不仅拥有了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诗、书、画、音乐创作样样精通,也是早期留学日本,接受新思想、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留学生;他率先在学校开设人体写生课,带学生户外写生,在学校设置漫画社、木刻社等各种社团,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李叔同明确提出了“器识为先,文艺为后”、“应使文艺使人传、不应使人以文艺传”的人格艺术教育思想,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其任教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①,学生上艺术课都是提早去,学艺术多出于自觉性,校园里每天都可以听到练琴声,学生学艺术的积极性高涨,也较有成效,当时浙一师的艺术教育也明显优于其他学校。因此,笔者认为将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仅能使更多的人对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活动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当时浙一师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看到人格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现代艺术教师也有一定的启示性。   
1. 2研究现状    李叔同②的国内外研究不乏其人,以国内研究尤为突出,其研究成果也愈来愈丰富,影响范围涉及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亡1942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之后,与其生前交往密切的师友、佛学界同仁便纷纷以文章的形式来怀念这位在艺术界与佛学界作出贡献的大师。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描述其人其事的传记、年谱、小说、影视剧更是屡见不鲜,有缅怀、回忆、纪念、评论、研究各类文章,涉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佛教、交友、教育精神、出家缘由等多个方面,细微到有研究其儒学思想对管理者的启示、李叔同的忧患意识等内容,甚至社会上形成了“弘学”研究领域。李叔同的各类研讨会如李叔同的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弘一大师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弘一大师绘画作品欣赏交流会,海峡两岸弘一大师德学研讨会议,第三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等,在天津、湖州、杭州、泉州、北京、厦门、台北等全国多地举行,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李叔同的各类研究机构,如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等。研究的主要学者有:林子青、郭长海、刘晓路、陈星、方爱龙、陈慧剑、秦启明、黄爱华、吉田千鹤子、西棋伟等等。    李叔同的圆寂至今已有七十余年,但其研究的步伐却尚未停止,甚至研究者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传奇人物的成分,有他在艺术领域的开拓贡献,也有他重兴南山律宗在佛教的建树,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来自他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查询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后发现,人格教育、艺术教育涵盖面广,相关学术论文也比较多,与李叔同有关的学术论文与之相比就要少的多。中国知网中有32 0条,维普中有394篇,万方有110篇①,网络资源库中与李叔同艺术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相对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多,如陈星《李叔同在浙一师时期的艺术教育实践一兼论李叔同首用人体模特进行写生的时间》,杨和平《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孙继南《李叔同一弘一大师的音乐思想与实践》,硕士论文有刘基玫《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研究》,夏文玲《试论李叔同美术教育思想》,也有关李叔同人格教育研究的,如金梅《李叔同人格力量之表现》、杨晓文《李叔同的性格与人格》,秋月《李叔同实教注重人格感化》,硕士论文有黄揪萍《弘一大师李叔同德行文艺之研究》,关于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少,尤其是以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研究作为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方向的更少,但对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笔者将目标定位在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领域,力图丰富李叔同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当下人格艺术教育缺失的现状带来一定启示。   
1. 3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论文选取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和目标,通过大量阅读李叔同的研究文献和资料,对李叔同的生平和艺术教育活动进行梳理和分析,选取与本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参观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和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纪念馆,力图对李叔同的生平有更直观、更丰富的了解与体验。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走访参观法等多种方法对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进行分析,同时阅读教育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力图对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理念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分析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的独特性,并得出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本文以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理念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五章内容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等。第二章主要从李叔同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社会交友、艺术活动、浙一师范人格艺术教育环境等入手,分析李叔同人格教育理念形成的背景。第三章主要是对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实践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分析,凸显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的独特性。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活动是其实施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与主要表现,李叔同在艺术教学中“做一样、像一样”的敬业精神、突出的综合艺术才能、有温而厉的教学态度,通过言传之余的身教及人格感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代教育家黄炎培、艺术教育家姜丹书、刘海粟、徐悲鸿等对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活动的肯定评价,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的独特性与价值。第四章主要分析李叔同人格教育实践的意义与影响,包括对艺术教育新局面的开创、对学生艺术学习与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当代教师的启示。最后一章是结束语,是对全文的概括性总结。   
1. 4论文创新点    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更加多元化,受到多重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传统儒学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少,大众的人文素养也较缺乏。时代不同,社会主导思想发生了相应变化,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形态亦有较大改变,加之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学科界限更加清晰,学生知识学习目的性强、学习内容单一,理性与感性不能协调发展,难免出现人格缺失的现象,部分艺术品的审丑趋向更是将错误观念与思想影响到社会的各个人群。艺术教育具有协调人的知情意的作用,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格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恰当的方式将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受到中西两种思想影响的李叔同始终坚持道德修养,将品格看的比才艺更重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器识观,并将这种人格艺术教育理念应用于具体的教学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人格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使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有了突出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同时代艺术教育家对其肯定评价便可窥见一斑。对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的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入的研究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思想,呈现李叔同艺术教育的特点,对现代艺术教师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启示意义。 关于李叔同艺术教育活动的研究已经有不少资料,其具体教学活动事例也被作为基本材料应用于各类学术研究中,但笔者试图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在对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时,一方面能理论联系实际,从李叔同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具体分析,也能够以当时艺术教育家对李叔同艺术教育的成就进行佐证,这也正是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最后能够将李叔同的人格艺术教育与当今艺术教育人格缺失的问题相联系,为教师带去一定的启示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这篇论文的论述是有必要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的。 2 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 14-252.1 早期成长经历与.......................... 14-152.2 求学之路与先进........................5-182.2.1 南洋公学与新学..................... 16-172.2.2 东渡日本与..........................17-182.3 社会活动与全面................. 18-212.3.1 文学创作活....................... 192.3.2 丰富的艺......................... 19-212.4 浙一师人格艺术....................21-252.4.1 经亨颐与人...................... 22-232.4.2 夏丐尊爱的.................23-253 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 25-353.1 李叔同人格艺术教..................... 25-273.2 人格与艺术教....................... 27-293.2.1 艺术教育与人.................. 27-283.2.2 艺术教育与人.................... 28-293.3 重视人格的艺术教....................... 29-333.3.1 “做一样、像一样”的........................... 29-303.3.2 突出的综合艺术才能 ......................................303.3.3 温而厉的教学.................. 313.3.4 言教之余的身................................. 31-333.4 同时代艺术教育....................... 33-354 李叔同人格艺术教.......................... 35-44................................................................  结论    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要以人格来塑造,人格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高尚品质来体现,艺术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直观的艺术作品可以净化心灵、提升素养,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将艺术教育德育化!李叔同艺术教育的成功来自于他将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巧妙结合,来自于他对艺术教育“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的器识观,即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理念的坚守与实施。注重人格修养是李叔同一生都在坚持的品性,出家前如此,出家后依旧没有改变,甚至对自己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叔同生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早期儒家文化形成的人文修养和综合艺术修养,新学教育与东渡日本接受西方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学习,共同完善了李叔同的人格构成。他的多才多艺不仅来自自身的天赋,也来自勤学苦练,他能潜心研究,亦积极参加社会各类文艺活动,从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结构。浙一师的人格教育环境为李叔同人格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外在保障,李叔同的嘉言彭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自身深厚的学识以及恰当的人格感召方式,都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一代代传播开来。李叔同出家后,学生创办学校的经费无法解决,李叔同寄出自己的书画,让学生出售以筹集资金,一些学校的教师、校长感觉当老师生活清贫,李叔同也写字画送给他们,抗战时,好友夏丐尊送李叔同的金贵眼镜也被他托人卖掉,以换取粮食供给百姓…无怪乎他人格艺术教育的实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能开创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并影响着身边的朋友。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反而匾乏,感性与理性无法调和,艺术审美存在低俗化的倾向,社会上存在着人格教育缺失的局面,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担当着重任,而其中的教师更是关系重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深刻影响,教师的高尚人格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教师不完善的人格会对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且影响深远。艺术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艺术教师担当着培养学生真善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学习前人的经验,完善自我人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当代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1]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编.《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弘一大师全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陈星主编.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学术文从[M]杭州:西冷印社,2000曹布拉著.李叔同一弘一大师研究一百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郭长海,郭君兮.李叔同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陈星.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M]北京:中华书局,2005余涉.漫议李叔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罗明.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孙建昌.浙一师别传:书生意气[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谷流,彭飞编.弘一大师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