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演变趋势研究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演变趋势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4232字
论点:份额,劳动,劳动者
论文概述: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主要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同时包含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利用倒U模型分配理论(库兹涅茨),对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份额的变化、劳动份额在不同产业之间的

论文正文:

引言的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世界,收入分配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严重偏向资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中国,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从1979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从1978年到1990年,基于省级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数据,我国劳动报酬的比重相对稳定。然而,自1990年代以来,工人薪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53%下降。从1990年的31%上升到39%。2007年为74%,共减少13。57个百分点。尽管这一比例到2010年有所增加,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此外,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2007年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仅为39。74%,低于同期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2005年到2008年,美国的劳动报酬比例为56.6%,英国为53.8%,日本为55.1% 韩国51.8%,德国49.5%,等等。 上述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是劳动报酬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劳工报纸丑陋比例的下降将导致一个国家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影响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模式,挫伤工人的积极性,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可能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扩大的催化剂。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谜团,研究如何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十二五规划中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主题。 第二节相关概念的定义1。不同的学者对劳动收入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劳动收入比例是指工资在收入中的比例。周公的公式用V/ (C+V+M)表示,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工人获得的工资就是劳动收入 肖邦宫媛和丁李芬(2010)指出,劳动收入是劳动者通过智力和体力等主观劳动贡献所获得的收入。 顾树堂(2000)进一步指出,劳动收入主要有三种形式:工资收入、准工资收入和企业家收入 然而,大多数居民的劳动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收入。 陈斌凯等人(2009)将劳动收入定义为基于就业的劳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补贴等。 韩金华等人(2010)认为,劳动收入相当于劳动报酬,主要是指劳动者凭借劳动所获得的工资,由货币工资、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三部分组成 李志迁(2006)认为劳动收入等于劳动报酬和劳动税的总和 劳动力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实现配置和形成价格。 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劳动者通过以劳动为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分配而获得劳动收入。这里的劳动收入不等于劳动报酬。 第二,劳动报酬对劳动报酬的定义,凯恩斯(1939)和布朗(1952)将劳动报酬定义为普通工人的工资,不包括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报酬 约翰逊(1954)认为劳动报酬包括企业家收入和农民收入,但只占这两部分的2/3,其余的1/3是资本收入。 在我国,谢潘等人(2010)指出,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总报酬,不同于劳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附加值贡献率 张尚峰、徐冰(2010)建议采用收益分成法。根据生产要素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份额,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 沃森(2011)认为,中国工人的薪酬包括工资收入,即员工薪酬、个体工商户和农民收入的总和。2004年后,统计局调整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个体工商户的净收入,将部分工人薪酬包括在内,其余部分不包括在工人薪酬内。 在中国的统计年鉴中,劳动报酬的解释是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 根据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四个部分:工人报酬、净收入税、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其中,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包括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它还包括职工享受的免费医疗和医疗保健费用、通勤补贴和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区分劳动报酬和所有者获得的经营利润并不容易,这两部分都被视为劳动者的报酬。 ?基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获取劳动报酬数据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从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表、资本流动表的实物部分和收入法计算的省级国内生产总值 钱解珍(2008)使用从三个不同渠道获得的数据来计算中国的要素分配份额,这证实了数据源的选择对要素分配份额几乎没有影响。 本文旨在从时间和空两个维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根据收益法计算的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本研究所需的数据。因此,本文提到的劳动报酬主要是基于省级收入法中的数据。 第一章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第十七节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s 17第二节西方收入分配理论,……s 18第三节,本章总结…………”第二章s 22时间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趋势...第1节……23 .从宏观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趋势;第2节……23从中观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趋势;第3节……26从微观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趋势;第3节……28第四节本章概述……33第三章空内部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地区差异……35第一节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地区差异……35第二节中国劳动报酬比重的地区差异将逐步缩小……37第3节本章总结……39摘要本文基于时间和空之间的两个维度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运用逆u型分布理论(kuznets)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份额的变化、不同行业之间劳动力份额的变化以及中国四大经济区之间劳动力份额的差异 本文首先用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初始分配中劳动力份额的总体变化趋势。据认为,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劳动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缓慢上升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和快速下降阶段,并指出我国劳动份额的变化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劳动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运行轨迹,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其次,它显示了三大产业之间劳动力份额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各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来衡量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表明当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时,中国的总劳动力份额肯定会下降,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比重将再次缓慢增加。 最后,分析了四大经济区劳动力份额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人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省份劳动力比例较高。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比重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甚至高于全国。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仍处于U形曲线的左半部分。然而,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坚持“十二五”区域经济总体战略,将逐步导致我国劳动力比重的区域差异,并缓慢向“U”型曲线右半部发展。 本文运用数据和图表分析了中国劳动力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变化,并从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劳动者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劳动力份额下降的原因。针对这些影响我国劳动力份额变化的因素,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劳动力份额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1]丹尼森,欧洲金融时报,1974年,http://sblunwen.com/ldshxlw/美国经济增长会计,1929-1969年,布里金斯研究所。[2]多尔蒂。1991年,“七国集团国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比较”,哈佛大学博士论文。[3]费尔德斯坦,2007,“工资反映了生产率的增长吗?”,NBER工作文件。[4]卡尔多n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M]//法恩茨,海牙首都纽约理论;圣马丁出版社,1961年。[5]南卡罗来纳州本特利纳和圣保罗,“解释劳动力份额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2003,3 (1)。[6]安德鲁·泰勇。劳动力份额波动,有偏见的技术变革,和商业周期[。《经济学动态评论》,2004(7):916-931。[7]阿·埃·哈里森,“全球化侵蚀了劳动力的份额吗?一些跨法院证据,“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油印本,46,2002年。-[8]布兰查德,0。贾瓦齐,2003,“监管和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经济效应”,《经济学季刊》,第118卷,第879页?907[9]李海英,谢德英和邹海飞,“收入分配的动态”,《加拿大经济学杂志》,第33卷,第4,2000期,第937-961页。[10]安东尼·阿特金森。《收入分配、证据和解释的变化》,[,德国经济评论,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