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旬阳古韵蜀河会馆建筑保护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

5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旬阳古韵蜀河会馆建筑保护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6000字
论点:建筑,旬阳县,会馆
论文概述:

本课题注重调查研究,以客观的分析对比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作为对一个特殊地域的特殊建筑形式、文化内涵及周边环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出对蜀河镇会馆建筑及其民俗曲艺文化的

论文正文:

1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建筑遗产的“真实性”,而对其“完整性”有所忽视。这是因为对于建筑遗产而言,从结构上保存历史文化建筑的“完整性”并不现实,而恢复其在物质方面的“完整性”势必会影响其“真实性”。于是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忽略了从深层次、全方位理解建筑遗产“完整性”的重要意义,并因此过多的专注于单一的建筑遗产保护而忽视了它所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周边环境。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保护一座文物建筑,要适当的保护它周围的环境”。①这使得建筑遗产、遗址的“周边环境”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中陆续出现了关于“周边环境”的概念。直至2005年通过的《西安宣言》,“周边环境”一词最终被明确的定义,并和古建筑、古遗址、历史区域的保护相联系。
《西安宣言》承认了周边环境对古迹遗址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贡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周边环境指的是紧靠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和延伸的、影响其重要性和独特性或是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组成部分的周围环境。除了实体和视角方面的含义之外,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社会和精神实践、习俗、传统的认知或活动、创造并形成了周边环境空间中的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前活跃发展的文化、社会、经济氛围”。《西安宣言》还认为:“不同规模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包括城市、陆地和海上自然景观、遗址线路以及考古遗址),其重要性和独特性在于它们在社会、精神、历史、艺术、审美、自然、科学等层面或其他文化层面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它们与物质的、视觉的、精神的以及其他文化层面的背景环境之间所产生的重要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一种有意识和有计划的创造性行为的结果,精神信念、历史事件、对古遗址利用的结果或者是随着时间和传统的影响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机变化”。通过以上原则,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己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

2.旬阳蜀河镇地理人文概况

    地理环境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通过物质生产及其技术系统等中介,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矿藏等因素,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尤其是对于早期人类的聚居、农村与城市的形成以及由此而推进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进而作用于各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

2.1旬阳区位及历史沿革

2.1.1旬阳县区位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水上游。地处东经1030 58’-1090 48\'、北纬320 29’-33 0 13’之间。旬阳县东移仙河中下游与大南河(陨西县)分水岭为界,有北向南,依次同同湖北省的陨西县、陕西省的白河县毗邻;南以寒家山一一铜钱关一线及大神河与汝河、冠河(平利县)分水岭为界,由东向西,依次为湖北省竹山县、竹溪以及陕西省平利县接壤;西以王莽山—包家山一线为界,同陕西省安康市相邻;北由西向东,以下茅坪、洛架河沟口及蜀河与仙河上游(陨西县境)分水岭为界,分别同镇安县、湖北省郧西县相接。地图似不规则三角形。北宽南窄,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79公里,周长约390公里。故明代既有“八百里询阳”之称。

2.1.2旬阳县历史沿革
    《元和郡县志》载:“询阳县因询水以为名”。旬阳地区,商周时期属古庸国,周匡王2年(公元前611年)楚人灭庸,归属楚国。楚怀王17年(公元前312年),秦国战胜楚国旬阳地区归于秦国。秦昭王3年(公元前304年),秦楚和好,旬阳地区复归楚国。楚项囊王19年(公元前280年),秦大败楚国,旬阳一带复归秦国有秦一代,在今旬阳县城设置旬关,西汉初期,始以旬关置旬阳县。旬阳县得名于旬水。
    东汉建武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