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8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采纳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98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采纳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800字
论点:废弃物,农业,农户
论文概述:

本文在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及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时序变化趋势以及转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武汉市、随州市的微观调查数据,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资源高投入模式的帮助下,我国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农产品短缺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然而,这种高投入换高产出的模式也带来了耕地质量下降、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现代农业曾被称为“石油农业”,其发展理念受到质疑,世界各国都呼吁建立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循环农业”应运而生,它利用物质循环利用的原理和多层次的循环利用技术来实现少量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链概念的延伸,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模式。根据循环农业的发展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现工业附属物(如农业废弃物)的可持续利用。事实上,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也呈现增长趋势。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业废弃物因其巨大的能量而被称为“错位资源”。如果不经过科学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显然是对循环农业内涵的依赖。因此,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保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看过去五年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我们都强调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2008年,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持;2009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应该加快。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科技发展。2012年,特别强调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农业科技发展首次得到全面部署。这个话题的起源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
以资源废弃物转化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技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旨在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增加生态和就业的新型农业技术。由此可见,推广和实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然而,在我国农业废弃物技术推广中,存在着循环经济理念和意识缺乏、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滞后等问题。如何突破这一制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迫切要求。此外,如何从农民的角度探索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困境也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基于农民行为理论、调查分析方法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等统计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农民的角度对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的采用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储存和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意愿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主体放弃的动态模型,并提出提高农民技术采用意愿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的意愿,充分发挥农民在技术采用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微观主体,也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导力量。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对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农民只有采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才能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实现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明确了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环境知识变量和技术特征变量对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农民采用技术的意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依据。
(2)为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推广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是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在梳理和回顾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农民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采纳行为的各种因素,构建了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相关主体的动态模型。通过比较各个学科的兴趣需求,探索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综合示范推广的有效途径,为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推广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2.1理论基础
2.1.1农民行为理论
国内外对农民行为理论有三大研究学派:一个是小型农学学派,典型代表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第二个是以俄罗斯经济学家a?Chayanov第三是以中国历史学家黄宗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

2.1.1.1农民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
舒尔茨坚决反对“重工业轻农业”的长期观点和实践。在他看来,农业不是无用的。如果发展模式合理,也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舒尔茨基于传统农业的视角,对小农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小农并不愚蠢。他们是理性的“经济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基于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考虑,他们努力实现手中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总的来说,小规模的农民经济尽管“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波普金在他的著作《理性小农》(Rational Small Farmers)中认为,农民可以从价值观和自身偏好的角度来评估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佳选择,从而最大化效用和预期收益。基于此,波普金提出了“农民是家庭福利的最大化者或理性个体”的假设。然而,查亚诺夫认为,小农经济类似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满足家庭消费是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目标。农民的目标是追求风险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农业劳动具有疲劳和单调的特点,但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农民必须从事农业劳动,因此,劳动与休闲之间的行为选择成为农民的重要主观决定。在正常情况下,当市场工资高于边际效益时,资本主义农场将不再投入劳动力。但对于小农家庭来说,即使此时市场工资高于边际收入,只要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小农家庭仍将保持劳动力投入。然而,一旦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小农经济将失去继续生产和扩大投资的动力。因此,查亚诺夫赞同舒尔茨的理论,认为“小农经济是低效、非理性和保守的”。

3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利用途径........23
3.1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及变化趋势分析........23
3.2湖北农业废弃物回收途径........28
3.3湖北省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采用流程........31
3.4本章摘要........35
4农民采用农业废物回收技术的意愿........36
4.1理论分析........36
4.2数据源、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37
4.2.1数据源........37
4.2.2模型构造和变量选择........38[/比尔/] 4.3农民采用农业废物回收技术的意愿........40[/比尔/] 4.4测量模型估计和结果讨论........45 [/BR/] 4.5本章概述........49 [/BR/] 5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50
5.1组成........50
5.2实施中各主体行为分析........51
5.3本章摘要........53
5.4

结论

在详细阐述农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省废弃物资源的存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以及转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武汉和随州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对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利益相关者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推广目标过程中的博弈行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文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1995-2011年,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价值存量和增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就阶段而言,1995-2003年为第一阶段,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的农业废弃物价值存量和增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而2003-2011年为第二阶段,农业废弃物价值存量和增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即基质、材料、能源、饲料和肥料。然而,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受到农民文化素质低、循环农业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完善程度低、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水平低的严重制约。
(3)性别、教育水平、农业收入比例、对环境知识的理解、环境评估、可感知的易用性、可感知的有用性和其他七个变量是影响农民采用农业废物回收技术意愿的关键因素。然而,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这三个变量在10%置信水平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变量不是影响农民采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意愿的关键因素。
(4)政府部门、技术研发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采用的生态目标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形成双赢局面,但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持续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当政府部门、技术研发机构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所采用的生态目标过程中的努力与零显著不同时,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所采用的生态目标就可以实现,各方都能达到自己的利益。

参考
1。埃弗里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辛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白建等。农民采用浓稀技术的因素分析——以湖南石门为例,[。广东农业科学,2010 (9): 269-271。
3。程艾华。国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9年世界农业》(3): 13-15。
4。曹广桥、张宗彝。影响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 (8): 69-74。
5。马岩陈李丁。农民的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2007,(2): 691-697。[/比尔/] 6。蔡荣,蔡淑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者调查数据[。资源科学,2012 (9): 1705-1711。
7。陈宇萍、张家强、吴海涛、丁世军。资源贫困地区农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4): 130-136。
8。陈志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12): 112-116。[/比尔/] 9。邓大才。社会化小农:动机和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3): 9-16。[/比尔/] 10。迪洪伟。印度阿比舍克工业公司推出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印纸[。论文信息,2009 (7):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