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100字硕士毕业论文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经济促进关系的实证分析

36100字硕士毕业论文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经济促进关系的实证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100字
论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市
论文概述:

本文是经济发展论文,本文主要使用了协整检验、面板数据模型和多层统计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统计方法,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背景
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一个永恒主题——发展。经济增长是所有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发展,它必须首先允许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同,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如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结构。为了研究这些因素,大量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时期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城市化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属品。因此,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在城市,增加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即城市化水平。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扩散效应增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提高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因此,城市化水平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意义重大。它曾被定义为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即它将对21世纪的人类发展进程产生影响。这是斯蒂格利茨定义的,他在我们第一次进入21世纪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迄今为止,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我们建议,在第二个十年,50%的中国人应该生活在城市里,在第五个十年,至少75%的中国人应该生活在城市里。毫无疑问,城市化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

1.2文献综述
从理论角度来看,国外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实证方面,国外学者利用大量数据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867年城市化提出后,罗默于1986年首次提出城市化,通过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来促进经济增长。卢卡斯(1988)提出城市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来影响经济增长,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果。Bertinelli和Black(2004)通过建立一个特殊模型来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考虑了技术创新水平、生产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诸多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城市化的一个独特因素——拥挤成本的影响。陈爱民(2005)认为城市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Polese (2006)研究了许多经济理论认可的结果,即城市化和城市增长是生产力和收入水平长期持续增长的自然结果。亨德森(2007)分析的结论引起了学者们对不同规模城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争论,即知识溢出对大城市的技术增长有影响,但对小城市没有影响。Yuki (2007)指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有关。1867年,一位名叫阿塞尔达(A.Serda)的西班牙工程师在其著作《城市化的基本原则》中出现了城市化一词,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引入中国。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过程的衍生物,因为它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经济发展的结晶。20世纪9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意识到城市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经济增长而言。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把实现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热点问题。
………

2发展中大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1大型发展中国家概述
本文的实证分析基于11个大型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欧洲的俄罗斯、非洲的南非、埃及、墨西哥、巴西和美洲的阿根廷。综合国力是指各种国家战略资源的总和,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资源和军事实力资源。一般来说,它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配组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的最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综合指标。因此,根据综合国力选择的国家在政策建议中更具现实意义。
……………

2。2城市化概述

2.2。1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它已经引起了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四大经济学家对城市化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解释,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一词有不同的解释。其中,经济学家从生产力、经济结构、产业集聚等经济因素的角度,认为城市化是从农村自然经济向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转型过程。地理学家从地区间位置变化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居民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空;社会学家从人类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农业到非农业的户籍登记过程。这是城市化的官方定义。城市化被视为三个转变过程。首先,人类生产从农村生产转向城市生产。第二,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第三,农村人口经过改造后成为城市人口。与此同时,城市本身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总的来说,每个学科从自己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的概念是正确的。作者本人总结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城市化概念,即城市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体现在城市经济成分的变化、城市居民总数的变化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并改变了城市经济因素。与此同时,流动的居民像罗马人一样,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这个定义涉及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因此,本文定义的城市化概念是城市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体现在城市经济成分、城市居民总数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上。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共同融合.........15
3.1变更的选择和计算.........15
3.2协整测试过程和结果.........16
3.2.1共同整合概述.........16
3。2.2平稳性测试.........17
3.2.3协整检验.........20
3.3面板数据模块测试过程和结果.........21
3.3.1面板数据模块概述.........21
3。3.2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1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多层统计.........24
4.1多层统计模型简介.........24
4.2过度生产和多层统计模型分析结果.........24
4.2.4分析结果.........35
5结论和政策建议.........36
5.1主要结论.........36
5.2政策建议.........38

4大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层次统计模型分析

4.1多层次统计模型简介
多层次统计模型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可称为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模型或经验贝叶斯模型。多层统计模型是分析和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的有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社会中,有很多数据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使用传统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有许多局限性。因此,多层统计模型作为国际统计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在过去的20年中发展非常迅速,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由于传统统计模型需要假设现实中难以建立的线性、正态、方差齐性和独立性,传统统计模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降低,多层统计模型的出现符合时代要求。对于多层统计模型的理解,可以通过与传统统计模型的比较来深入理解。对于层结构间具有协方差的估计值,传统方法不能分析不同单元间差异的原因,可能会过分估计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和影响程度。多层统计模型可以通过层结构之间协方差的估计值找出不同单元之间差异的原因,可以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层次结构,通过调整数据的聚类性质可以获得更有效、科学的参数估计,还可以提供正确的标准差、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检验等。多级统计模型的具体含义是有一级和二级两级方程。在数据方面,也有一级和二级数据。首先以第一层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然后以方程中的截距和斜率为因变量,以第二层变量为自变量,建立截距和斜率的分层二方程。通过这种分层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层次变量对分层因变量的影响。多层统计模型适用于具有平稳过程的数据类型。对于非平稳数据,分析只能在特殊函数处理和优化后进行。以下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更好地理解多层统计模型。
………

结论

基于11个发展中大国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检验、面板数据模型和多层统计模型对发展中大国的城镇化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然而,在多层次统计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并不通过劳动力总数和资本形成总量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城市化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具体结论总结如下:通过协整检验,马来西亚、阿根廷和埃及的劳动力总数为二阶协整检验,其他8个国家的劳动力总数为一阶协整检验,11个国家的城市化率、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形成总量为一阶协整检验。因此,在ADF检验后,只选择城市化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本文选取了11个发展中大国进行的协整检验,但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与其他学者选择一国、一国所有省份和一省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