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3622字硕士毕业论文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体系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33622字硕士毕业论文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体系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3622字
论点:外汇市场,货币政策,压力
论文概述:

本文是银行货币学论文,本文探讨了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现状,目前中国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目前货币政策的现状,通过利用从2001年至今的相关经济数据,构建了适合中国的用以衡量外

论文正文:

一.导言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之一。中央银行的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改变货币供应来调节总需求。多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然而,经济理论已经证明,这些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国家会根据经济的阶段性运行特点适时改变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因不同阶段而异。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次,通货膨胀水平严重(1978-1998年),价格迅速上涨。这发生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波动已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此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平衡“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双目标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的双重目标不一定是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往往被动地以交替紧缩和紧缩为特征,央行监管的力度和时机难以把握。因此,稳定价格和促进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价值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那时起,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理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中国的大门已经向世界敞开,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腾飞。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加强,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加快。然而,外向型经济无法逃脱国际收支平衡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热钱的涌入,从而带来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但仅仅6.5年后,到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82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二、以往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外汇市场压力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外汇市场压力的概念最早是由格顿和罗珀在1977年提出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货币对外失衡的一个好指标。在此基础上,魏曼克通过1995年对外汇市场压力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外汇市场压力的内涵。他利用汇率变化解释了一国货币的外部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外汇市场压力的应用,并提出了外汇市场压力的一般定义。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市场压力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外汇市场压力的定义和计量,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用环境管理计划指数识别货币危机。至于外汇市场压力的具体测量,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方法: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

主要有以下模型用于用模型依赖法(model dependency method)衡量EMP指数:第一个是吉尔顿和罗珀相互依赖的两大国家货币分析模型(缩写为G-R模型)。该模型通过国际收支的理念建立了适用于所有汇率体系的两国货币模型。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由外汇储备和汇率变动率之和表示。二是学者罗珀(Roper)和图莫夫斯基(Tumovsky)在1980年提出的IS-LM模型(缩写为R-T模型)。该模型在开放经济的一般信息系统模型中引入了随机变量。这种模式与前者的最大区别是建立了政策反应职能。魏曼克在1995年再次指出上述模型的缺陷,首次给出了不依赖模型的外汇市场压力的一般定义,建立了IS-LM-A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模型的EMP指数。之后,她根据一般定义推导出指数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的估计公式,从而完成了衡量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干预程度的一般分析框架,被称为衡量外汇市场压力的第三模型。

在广大学者的实证研究和分析中,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结构尚未商业化,只有一些可供选择的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利率平价考虑,从而影响了所测EMP指数的真实性。针对这种情况,卡明斯基在1996年删除了利率指数,并提出了一个只包括汇率和外汇储备变化的非模型依赖指数。然而,随着全球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利率的变化也缓解了一个国家外汇市场的压力,因此这种方法给出的环境管理计划测度只是近似值。此外,戊烯cost、Van-Hooydonk和Van-Poeck等学者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2001年EMP指数中各因素的权重,并构建了新的EMP指数。其他学者也通过方法做了一些实证研究。例如,斯塔瓦雷克在2005年通过战争遗留爆炸物法(ERW method)分析了1993-2004年四个中欧国家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发现中等汇率制度国家的环境管理计划小于其他汇率制度国家。阎永嘉在2011年利用战争遗留爆炸物法,通过对2000-2010年相关数据的分析,估计了中国外汇市场的压力指数。

三、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现状……7

(1)外汇市场压力的概念及其发展.......

(2)中国外汇市场的压力.........8

(3)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9

四、中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13

㈠开放市场业务.........13

(2)存款准备金.......13

(3)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14

(4)利率政策5)长期贷款便利性.........15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探讨........16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7

(二)外汇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机制的压力……18

(3)中央银行应对外汇压力的控制措施探讨.........20

六.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㈠衡量外汇市场压力

根据外汇市场压力(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的一般定义,外汇市场压力最终表示为当市场各方都有合理的预期且没有外汇干预时,消除本币超额需求所需的国家汇率变动量。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汇率制度,有许多政策工具可以抵消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政策工具的可变波动转化为以汇率形式表示的等价波动。目前,学术界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一般将指标分为两类: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

1.模型依赖指数

根据这种方法估计的电磁脉冲指数,其权重系数不能直接观测到,而需要用特定的模型来估计。目前,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可以直接或间接干预外汇市场,以缓解外汇市场的压力。直接干预意味着中央银行直接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而间接干预意味着中央银行改变国内货币供应。据此,可以通过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变化进一步估计环境管理计划指数。

(二)货币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央行自然希望用最低的通胀率换取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通过对货币政策这两个方面的衡量,我们可以依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然而,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会相互影响,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可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即使在相同的经济增长率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经济增长质量,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会改变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可以简单地反映在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其中,经济增长率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而后者是货币政策的“消极效应”。它们之间有一种权衡关系,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的收入和成本。为了直接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构建了“有效性系数”。

七.结论和建议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其中,货币政策因其手段广泛而丰富,已成为各国日常经济调整中最常用的手段。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各种渠道、方法和过程调节市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控制市场的资本流动,从而控制经济的降温和升温。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央行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政策、长期贷款机制等政策手段实施中国货币政策,并通过各种政策的组合和交替实现具体的货币政策意图。然而,货币政策不一定有效,或者其有效性不是恒定的。具体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些因素会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有些货币政策会阻碍这种做法。外汇市场压力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自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外汇储备积累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2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同时,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了第一轮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不再简单地盯住美元,而是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至2013年12月,人民币汇率已上涨27%,至6.0540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构成了中国外汇市场的压力。外汇市场的压力将迫使央行发行货币来抵消美元的进口,并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这将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面对外汇市场的压力,虽然央行可以通过汇率和利率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但其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吸引更多的国际市场热钱套利。

为了度量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根据非模型依赖法构建了一种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度量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变化,综合度量了外汇市场压力的状况。同时,面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不易量化的局面,根据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价值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构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指标。最后,本文通过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以及实证分析,展示了外汇市场压力对商品市场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增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稳定关系。前者对后者有单向影响,这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央行的套期保值行为或其他货币政策措施将减少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直接影响,这大约是央行预期的一半。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