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958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组织发展与改革研究

36958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组织发展与改革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958字
论点:组织,学生,成员
论文概述:

本文是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学生组织概念、特征及分类详尽阐述,深入认识和了解学生组织;系统地分析高校典型学生组织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论文提供充足有效的论据。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大学规模日益扩大,拥有1万人口的学校非常普遍。谢作旭在他的文章《高等教育扩招的程度》中指出,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生将会以年均6%-12%的速度扩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教育统计数据,2014年在校大学生2468.1万人。高校扩招给更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它推迟了一些年轻人的初次就业,暂时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入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考验了学生组织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性。甚至传统班级和学生会也面临着混合人员的管理困难。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学生组织。学校有限的资源和机会跟不上学生组织的快速发展趋势,组织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考复试后,国内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两大社会转型期,社会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和思想变革有着极大的热情,深受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追求个性化发展,不愿意盲从,重视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用语言表达强烈愿望,越来越大声地呼唤自主。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呈现世俗化特征。一些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和活动的参与有强烈的利己主义。他们的目的不是为组织团体服务,他们的功利心是完全暴露的。传统的道德化管理理念和学生组织的线性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客观上,社会民主化进程对大学生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学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罕见的“宠儿”转变为普通劳动者,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出双向就业选择。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理想的学生组织,必然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他们对学生组织的选择对各个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组织文化、管理理念和组织活动的内容。新形势下,学生组织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还要改变自身的运作模式,让学生能够接受,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成长和成功。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大学,学生组织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一般来说,没有“学生事务部”或“团委”这样的部门。它们一般分为“学生会”和“学生协会”,负责部分管理职责和维护学生权益,以及由学生共同利益自发形成的两种俱乐部。西方大学学生组织的发展已经持续了900多年。关于学生组织的相关研究比国内更早、更成熟。加州大学洛杉矶教育学院的阿斯丁·阿·瓦(Astin A W)认为,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热情远远高于学生对政治自由、享受、艺术兴趣和社会地位的纯粹追求。学生珍惜学生组织中形成的友谊。入学开始时,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受到同一年龄组的影响,组与组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改变。换句话说,进入大学后,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并经常与组织中的同龄群体互动。这种互动通常会加强学生自身的变化。此外,如果学生组织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导师和其他学生事务工作者在组织的运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Kuh G D和Lund J P认为,学生组织是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渠道之一。这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认同、实现学生理想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在组织中的自主管理可以增强组织的活力。Kuh G D,道格拉斯K B等。认为学生组织和开展大量课外活动或项目,可以丰富学生的大学体验,是学生课内和课外活动无缝衔接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清除学业探索和个人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障碍③。崔杰特(Cuyjet M J)认为,学生组织是大学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群体提供基本服务。针对学生组织在大学校园提供服务的有效性问题,对学生组织成员和普通学生进行了调查。建议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管理意识,积极参与高校管理,为所有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日常管理和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组织服务。
……..

第二章大学生组织概述

2.1高校学生组织的内涵
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组织在组织结构、活动、人员比例等方面差异很大。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句子直接定义它们。因此,本文详细解释了“组织”的概念,并总结了“大学生组织”的确切定义。组织是一个社会群体,它通过某种结构模型和操作标准来维持,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一个合理的组织必须有五个要素:第一,组织是由一定比例的成员通过自己设定的标准和流程吸收组成的。成员在组织中互相学习,锻炼自己,并履行自己的职责。本组织应调整其成员以适应其需求,发掘其潜力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力。成员是组织的基础。第二,一个组织存在的前提是建立一个代表其自身发展方向的具体目标。如果一个组织没有目标,它就没有意义。正确的组织目标可以引导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组织的目标不应杂乱无章,而应整合成员的个人动机并建立共同目标。第三,组织和运作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没有规则,就没有农村。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章程不仅限制了组织成员的合理性,而且有效维护了成员的合法权益。宪法应该理性地、人道地制定,要统筹兼顾,权衡利弊。第四,组织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一个组织的内部文化决定了它的影响力。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新成员加入,可以鼓励成员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扩大组织的影响力;第五,组织应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资金是组织和运作的物质基础。本组织应拓宽资金来源,以确保本组织的资金能够维持自身发展。
……..

2.2大学生组织的特征
大学生组织作为在整套社会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子集,除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之外,已经发展出自己明显的特征。规范性的。组织的建立必须受到某些规则和条例的限制。作为高校管理和学生服务的载体,我国当前的大学生组织在党委和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活动。它们的运行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相关的组织会员制度规定申请人必须是在我校注册的学生。组织活动的发展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也不允许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除了明确的规定外,在组织成员不断探索适合组织自身发展的方式的过程中,良好的经验逐渐形成既定的不成文规则,这些规则随着成员的不断继承而逐渐完善,成为新成员相互监督和借鉴的标准。聚合。由于大学生组织的成员都是同龄的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出于相似的兴趣和爱好而选择加入同一个组织的,因此他们彼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达成共识。除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传统约束之外,维持一个组织更重要的一环是其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忠诚。他们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并有着相同的信念。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如果组织受到不利外部因素的影响,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聚集性和外部排他性。多样性。每个学生组织成员的成长背景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此外,组织成员的频繁更替不断给学生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这促使他们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这些特点自然会对学生组织产生影响,导致组织活动的发展不完全局限于传统框架的固定模式而停滞不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组织文化的多样性。
………。

第三章典型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演变……13
3.1学校选择性学生组织的恢复和改革........13
3.1.1共青团的演变........13
3.1.2复制学生会自治.......14
3.1.3班级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16
3.2学生选择学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7
第四章大学生组织整体变革的比较分析.......22
4.1学生组织变革中的主要问题摘要.......22
4.2大学生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23
4.3大学生组织功能的发展变化...27
第五章扩大大学生组织和教育功能的建设性措施...30
5.1进一步鼓励学生组织的多样化...30
5.2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的自主权……33
5.3进一步促进学生组织的社会化...36

第五章拓展大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建设性措施

5.1进一步鼓励学生组织的多元化
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组织需要在现有扁平化结构的基础上优化现有组织服务功能的配置,同时鼓励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素质、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组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必须适应社会转型。高校应调整和支持不同层次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首先,在协调当前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组织“一体两翼”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高校应更多地鼓励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组织发展,进一步打破以往由团组织直接监督的统一模式,促进组织多元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组织自身的功能,加强学生组织特色建设,结合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促进兴趣型学生组织、学习型学生组织、科技型学生组织和社会福利型学生组织的共同发展,开展生动有益的活动,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在监控网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建议现有学生在网络上组织活动。例如,当学院和大学定期评估高级活动如优秀的学习风格班级时,他们应该把班级网页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并要求过去一年的班级活动时不时地连接到网络上。这不仅可以保证活动的及时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骨干工作的责任感。此外,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新兴网络自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组织的多元化发展。
……..

结束语

作为高校管理的载体,在改革开放初期二元体制的影响下,学生组织一方面是国家和高校监督大学生教育的直接有效途径,而组织本身又缺乏自主性。另一方面,刚刚恢复职能的学生组织也应该考虑到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学生组织的转变方向是各方沟通、妥协和博弈的结果。然而,国家和学校的行政控制仍然占主导地位。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直线官僚特征,是典型的适应性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但“泛政治化”是改革开放初期学生组织的主要缺陷。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有着追求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学校的选择性学生组织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变化,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许多能够更好地满足提高学生群体综合素质需求的学生组织应运而生,组织的整体发展变得平淡无奇。虽然这种变化是改革开放初期学生组织模式的延续,但它是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的深刻变革。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组织演化的特征,可以看出在适应变化环境的过程中,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需求是促进组织变革的有效途径。只有动员成员有效参与,学生组织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认识到其成立的真正意义。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生组织必须加快多元性、自主性和社会化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