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566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31566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566字
论点:生产率,要素,研究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重点是切合中国国情,探求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全球价值链影响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及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我国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论文正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1。近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中国经济也一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 然而,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不足、工资水平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使得中国过去30年所依赖的高投资、高出口导向的大规模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尽管该国不断扩大投资,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七大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时,通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对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目标,决心实现经济发展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的转变。从广泛到密集;从投资驱动的外延生长模式到技术进步的内生生长模式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再仅仅是传统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再配置,获得更高的效率。 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其贡献率,一方面导致了经济是可持续增长还是停滞不前的分化。另一方面,这也导致每个经济体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差异。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要想准确理解、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无疑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激发经济创造新的活力。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中国经济增长从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和长远目标的必由之路。 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核心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绩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创新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科学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总数,还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质量如此重要,对经济健康、有效和持续运行如此重要,那么政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关注自然会导致不同国家经济政策的巨大差异。 其中,新加坡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率先设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目标。其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是每年至少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此后,新加坡的创新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2016年GII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Index)中,新加坡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六。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政府在GCI全球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二。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上排名第25,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上排名第28。 可见,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实践中,中国可以结合本国实际,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实践,取长补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走上一段楼梯,成为经济转型的伟大事业。 第二节............................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本文的重点是适应中国国情,探索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全球价值链影响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获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持续稳定提高的途径及其影响程度。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在尽可能全面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学术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探索了经济转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了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途径和方向。 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并借鉴相关研究方法,规范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2)理论分析本文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参与国际贸易(以贸易量衡量)、智力资本投资(以研发资金衡量)、金融市场繁荣(以信贷平衡衡量)、人力资源充足(以就业人数衡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后三个因素对中国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其中后三个因素构成智力资本配置效率, 信贷资源和劳动力),并阐述了各影响因素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特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3)实证分析基于1999-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实证方法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作用途径进行标准化实证检验。同时,还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特点,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为中国决策者制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长期和短期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第二章..............................是关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是自索洛(1956;1957年)在利用增长函数分离全要素生产率之后,各国学者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丰富而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动力的实质是探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这种转变可以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提高上。 同时,从国内外关于经济转型模式的文献研究来看,它大多显示了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以下主要讨论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并分别根据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自索洛(1956;1957)利用新古典增长函数分解要素投入以外的产出增长部分,即索洛剩余价值,国内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随后,克鲁格曼(1994)、克莱诺、克莱尔(1997)、霍尔、琼斯(1999)、米勒、乌帕迪亚(2000)等许多著名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鲁格曼(1994)发表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虚幻的亚洲经济”。他认为,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要素投入的增加驱动的,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后者将导致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克鲁格曼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新加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不前,收效甚微。 尽管克鲁格曼关于东亚没有奇迹的观点已经被后来的学者们广泛讨论,对于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也有不同的解释,但这篇文章引起了决策者的注意,使他们认识到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新加坡政府成立了SPSB(新加坡生产率标准委员会),并设定了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2%的目标。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穆罕默德·乌兹马(Muhammad,Uzma)(2016)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增长不仅应与劳动生产率、教育和投资等结构变量挂钩,还应与贸易条件和实际汇率波动等一些周期性变量挂钩。 查德等人(2013年)收集并整理了美国各州1840-2000年的数据,以计算生产率,并认为在这一研究期间,要素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来源的贡献是巨大的,从60%到75%不等,但如果具体考虑每个工人的产出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约75% Katarzyna(2013年)使用了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1995年至2010年的数据,并指出,尽管在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似乎相对相等。在匈牙利,增长的主要来源是资本积累的贡献。在波兰,全要素生产率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四个国家的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效率提高(技术追赶) Ryszard和Mariusz(2009年)详细分析了1990-2003年期间中欧、东欧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27个转型经济体的增长路径。他们采用了增长核算法,假设实物资本的份额为0.3-0.4,劳动力的份额为0.6-0.7,从而得出结论,“全要素生产率是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乔德里(2009)利用巴基斯坦1985年至2005年的数据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指出巴基斯坦的产出年均增长率为1.1%,但近75%的增长是由于劳动力大幅增加和资本存量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小得多。 第二节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素的文献综述.............................. 学者的研究视角包括市场水平、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水平、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效应、金融发展水平等。 基于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总结了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 首先,国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显而易见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规模和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自然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决策者迫切关注的问题。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学者爱丁堡(2016)使用了63个国家从1960年到2011年的数据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初始水平对其随后的动态发展有重要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始全要素生产率低的国家的经济水平仍然普遍低于初始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国家。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和贸易开放度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 虽然更好的制度和政策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但全球化作为知识和技术在国家间传播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库马尔和陈(2013)的研究表明,健康和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美元,克拉伊(2004),瓦恰尔格,韦尔奇(2008)认为,一个国家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全面开放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国家间技术扩散的渠道。所有这些都将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提高该地区的生产力。 洛科和迪乌夫(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指出,除了对资本生产率、创新和技术变革做出固有贡献外,高技能工人还可以提高经济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外部性中受益的能力。 Tsamadias(2014)利用希腊1981年至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R&D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资本总额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相关性。 其中,R&D公共资本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然而,私人R&D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当R&D资本总额增加1%时,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增加0.038%,而R&D公共资本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增加0.075% 因此,希腊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支出和必要的结构改革来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用途径的理论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第二节资源配置效率...................第四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行动渠道的实证分析.....……16第1节研究变量的模型和设置................................16 1、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设置................................16第五章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29第一节政策建议...................29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29第4章实证分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行动渠道第1节模型和研究变量是在经济思维中设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种资源要素的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学术界也有一些定义,它是劳动力和资本被去除后其他要素的总投入),是用来衡量特定时期内该地区生产效率的指标。 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都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马尔默基斯特指数法 该计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不需要对生产函数进行严格限制,有效避免了生产函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偏差;第二,该方法不需要要素价格信息,因此要素价格的缺乏对结果影响不大。第三,用该方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有效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这种分解方法有利于学者对技术进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四,随着科技的发展,DEAP软件可以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根据软件描述只需要输入相关的输入输出变量,然后根据决策单元数量等具体条件依次调整,最后可以选择马尔默奎斯特方法(Malmquist method)来获得结果。 然而,就本研究而言,该计算方法有明显的缺点 由于马尔默基斯特-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DEA)方法计算的生产率指数更准确地理解为变化指数,它是与前一年相比的动态比较值,即T年到t-1年的增长率。 那么,这个相对值在长期分析中将显得不合理。 因此,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更有说服力。 此外,本文研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目的是为了识别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识别中国的阶段是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还是依靠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驱动增长,并确定经济增长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引用了赵文君等人(2014)①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水平值,并将其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 ..............................第五章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第一节政策建议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看其增长率,还要看其增长质量,避免在经济增长的实践中采用“只看国内生产总值”的标准 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判断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 当一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不断提高时,该经济体的发展也指向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模式。 本文的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具有累积效应,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最后阶段能够显著提升当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换句话说,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自我促进作用,能够对经济转型和发展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 因此,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一项长期经济政策。 随着技术进步,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分工越来越深。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价值链。一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超过了美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国。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移面临机遇和挑战。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中国进出口贸易在短时间内通过进出口的“溢出效应”、“学习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从长远来看,它面临着“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风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中国的后续企业通过加入由领先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参与国际贸易,但大部分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而领先跨国公司则通过锁定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的后续企业,更加注重研发等高风险、高附加值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以应对后续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潜在威胁。 因此,国家应着力改善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长期贸易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确保全球价值链的稳步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