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

硕士毕业论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大学,大学语文,语文课程
论文概述:

大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一、选题意义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扩大大学生视野,增长大学生见识,提高大学

论文正文: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

一、选题意义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扩大大学生视野,增长大学生见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等很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一方面,大学语文课程在各高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迄今为止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即使是那些已经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的高校,对这门课程也不够重视。各大高校普遍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外语课上,学生不过英语四六级就不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还有不少高校重视各种实用的专业课程,大学语文课程不得不为这些专业课程、外语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削减甚至取消。另一方面,时下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较为有限,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提高。例如,学生的语文知识薄弱,阅读面狭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写作能力差,写作内容肤浅苍白;更有甚者是汉字也写不正确,普通话也说不标准。所以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 1942 年“大一国文”在我国高校确立为公共必修课至今,大学语文课程已在我国走过了近七十个年头,总的看来,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培养和提高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的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学科的逐渐边缘化问题;师资力量日益薄弱的问题;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而导致整体教学缺乏特色的问题;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教育质量滑坡的问题等等。这些日益严峻的情况如若不能得到高度地重视和有效地解决,小而言之,会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而言之,会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宏图的实现,进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二、研究现状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大学中文系教授(特别是长期从事过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授)纷纷写文章、发表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不断地讨论问题,分析原因,商讨对策。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在《中华读书报》(2004 年 6 月 18 日)上发表题为《“大学语文”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中提到大学语文应该“兼顾工具课,突出理论知识性”;徐中玉先生也在《南方周末》(2007 年 5 月 24 日)上发表了题为《大学语文三十年》的文章;王步高先生在《中国大学教学》(2007 年第 3 期)上发表了《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 300 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还有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毛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做了精辟概括,他从学生、学校、教材、学分等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陷入困境的原因,并简单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为了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少大学纷纷行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武汉大学组建了国学班,东南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网络课程,湖南城市学院开发了中国大学语文教学网,设有“语文常谈”、“实用写作”、“教研基地”、“名作欣赏”、“在线作业”等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至今为止,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研究还没有定论,大学语文课程至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关于这门学科的文章、书籍多是侧重课程的某一方面,对于课程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论述的著作还不曾有过。至今为止,我国很少有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著。

三、研究方法

1.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从 2007 年 9 月至 2009 年 5 月,在扬州科技学院、扬州大学进行了近两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2007 年 9 月至 2008 年 6 月笔者参与了江苏省省级课题:“关于江苏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2008 年 8 月起笔者还参与编写了《(艺术类)大学语文》教材,本书的主编是南京视觉艺术学院霍义平校长,主审是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 2009 年下半年正式发行并投入教学使用。2.调查研究的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论文在全国选取了 16 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通2过 Internet 调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其次,对有条件的高校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现状。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第三,对第一、二步调查没有落实的高校,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包括面谈与电话访谈。最后,对第一、二、三步调查的 16 所高校的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情况的数据用 spss12.0 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得出调查结论,并把调查结论作为论文写作的依据和以后进一步调查的基础。

四、创新点

1.目前在我国,各级大学语文研讨会相继召开,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著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侧重大学语文课程的某一方面来谈的,还不曾有过象本文这样的系统而全面地论述。2.在具体的观点创新方面: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包括四个方面:工具性、人文性、民族性、开放性。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本论文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其一,深化汉语母语教育,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其二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提高欣赏水平;其三,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其四强化语文教育的情感培养、人生引导作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充分了解了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从高校“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语文课程在当今社会被漠视的原因。3.本论文的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具有时效性,是 2009 年的最新数据。

五、不足之处

由于笔者科研水平有限,加以时间、精力有限,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样本数量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情况而不能涵盖所有。最后,本文提出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目的、改革措施方面的看法,只是个人的设想,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毕业论文写作的结束不代表研究的结束,笔者今后将继续关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动态,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 语

从 1942 年全国高校开设必修课“大一国文”至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已沉沉浮浮的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历程,这其中有辛酸的泪水,也有喜悦的欢笑。应当看到,在有识人士的不断呼吁下,大学语文课程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新浪网关于“是否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的调查显示,38842 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0.2%的网友支持全面开设大学语文课。尤其是 2006 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后,大学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转机。文件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成了一种国家导向性的政策,是从国家的高度上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教育部高教司随即也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表态“在普通高等学校,推进‘大学语文’课建设。”国家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关注,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广泛影响,就形成了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氛围。在这种良性的环境当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各级研讨会纷纷召开,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在东南大学的带领下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来,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一直“红旗不倒”,并且一些著名学者也跻身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如陈洪、温儒敏、丁帆等,新编出了一批精品的教材大学语文校际协作成效显著,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就有 37 所院校参加,“大学语文•中国”网,也由多所学校合作共建;考核方式也有了新进展新探索,如南开大学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书面考试。南开的大学语文师们在课堂上只管把文章讲好,学生们听完课回去上网,登陆学校建立的教学平台和大学语文 BBS,查看老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或者去“我学大语”板块里讨论某个作家的作品,在“原创天地”里写上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或小说,甚至是读书笔记。“如果一个同学一学期写 5 篇原创文75章,那他就可以得到写作的 10 分。我们发现,这个激励机制建立以后,学生们写的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发表的文章都有跟帖评论,大家还经常交流。学生把这当成是博客,热情高涨,经常在线写作。”南开大学教授陈洪很满意的说。并且,南开大学还为大学语文教学配了 2 位博士后和 7 名博士,在南开大学的这个队伍里,除 1 个管理人员,其他 8 个都是博导、硕导。这些可喜的成绩不禁让我们想象着大学语文课程的将来:这门课程拥有了优秀的教材、雄厚的师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里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教师以能胜任大学语文教学为荣耀;学生通过学习切实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高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师生其乐融融,自由畅快的在语文天地里遨游。这种情境多么令人向往啊!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来,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名正言顺、扬眉吐气的一天来的快一些!更快一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