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城市居民消费对生命周期的影响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城市居民消费对生命周期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消费,中国,经济研究
论文概述:

当前,因美国次级债引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一些外向型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并且出现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现象。此次

论文正文:

导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历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在此期间,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增长缓慢的这一困难局面,并试图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但1997-2000年间,中国经济的最终消费率从59.0%小幅上升到[62.3%,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徘徊在7-8%之间。2000年后,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迷,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2003年至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11%的高水平。然而,应该指出,高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高投资造成的。资本形成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5年和2006年的42.7%,[/比尔/]为42.5%,而同期最终消费率从62.3%下降到49.9%。从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0年至2006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2.4%、
50.1%、48.8%、63.7%、55.3%、37.7%和41.3%,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5.10%、50.0%、43.6%、35.3%和35.3%。38.7%、38.2%和39.2%,很明显,
在此期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上大于消费(2000年和2005年除外)。根据切尼等人(1988)的一项研究,中国目前约50%的最终消费率不仅低于大多数国家
的平均70%的最终消费率,而且明显低于高储蓄率东亚国家的65%的消费率,这与切尼61%的标准模型大相径庭。根据波特(2002 )
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一个消费导向、消费需求稳定的社会。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目前,美国次贷引发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中国经济也受到
的极大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一些出口型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这场一百年没有发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欧洲、美洲、[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导致对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大大减少,而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房地产)的增长率也大幅下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巨大压力。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初始增长率从2007年的13%下降到9%,达到4个百分点,这在改革开放30年来是罕见的。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包括2年4万亿元投资、10项调整和产业振兴计划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有必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扩大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和政府支出。然而,为了真正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也有必要考虑如何有效扩大居民消费。
扩大家庭消费不仅对可持续经济增长很重要,对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也很重要。在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宏观经济中最稳定的
变量之一,消费的稳定性被理解为个人跨期最优选择的自然结果。大量实证研究相当一致地表明,总体而言,与产出、
收入和投资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相比,消费波动明显较小。虽然个别研究认为,对于转型阶段的东亚经济体来说,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是普遍现象,但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
,大多数经济体的消费序列在转型后期开始变得稳定(张庚,胡家楼,2006)。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居民将不断调整消费行为,学习和掌握新经济条件和环境下的最优消费策略。因此,扩大居民消费,从而提高居民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消除经济波动,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避免经济起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中,生命周期假说(LCH)和持续收入假说(PIH)是两个最基本的理论模型,一般认为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标准的LCH·
模型没有考虑后代福利对消费者自身效用水平的影响,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王朝效用函数得到广义LCH模型。此后发展起来的不确定性消费理论,包括
随机游走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缓冲库存储蓄假说、损失厌恶假说和兄弟假说,已经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研究,但可以说它们并没有改变标准的LC-PIH
模型的框架。根据不确定性消费理论,不同生命周期的居民面临不同的不确定性
定性和预算约束,因此他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也不同。一般来说,家庭在生命周期早期的收入较低,但由于收入在未来会增加,家庭的很大一部分
收入往往会被用于消费,有时甚至借款用于消费,导致更高的消费倾向。进入生命周期的中期阶段后,
家庭收入将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会下降,消费趋势将会降低,因为在这一阶段,一方面,青年阶段的债务将必须偿还,另一方面,
将不得不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防止老年化;进入生命周期后期后,家庭收入水平将下降,消费趋势将再次上升。此外,现有的关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多使用宏观总量数据
。然而,仅仅掌握宏观总量来探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居民消费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必要研究居民的宏观总量
参考
波特·迈克尔,2002:《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梅译,华夏出版社。
杜海涛、邓翔,2005:《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经济学(季刊)》第2期,
格林。威廉,2007:计量经济学分析,转。费建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年:《中国城市家庭调查手册》,印刷版。
凯恩斯,1999: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中文译文,商务印书馆。
何祁智,韩会丽邓晓军,2008:《康德消费函数理论的后续创新与发展》,商业
时报,第2期。
李实和奈特2002:《中国城市的三种贫困》,经济研究,第10期。
李燕,1999:《中国利率与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经济研究,第11期。
刘建国,1999年:《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低的原因分析》 2000:《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11期。[/比尔/]罗楚良,2004:《城市居民的经济转型、不确定性和消费行为》,经济研究,第4期。[/比尔/]切尼等,1988年:发展模式:1950-11-1970年),转。 李新华等,经济科学出版社。
瞿赵鹏和赵忠,2008:“老龄化对中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经济研究》,第
12期。
沈璞、刘康冰,200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过度敏感性的实证分析:也谈不确定性,
流动性约束与利率”,《世界经济》,第1期,第61-66页。
孙凤,2002:《消费者行为的定量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案例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
人民出版社。
万光华,石庆华,唐舒眉,2003:《转型经济中的农民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第5期,
万光华,张茵,牛高建,2001:《中国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和消费》,经济研究,
第11期,
达蒙,2002:《当前收入还是永久收入:转型中的中国居民消费模式的检验》,《世界经济》
第2期王忠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吴晓明、吴东,2007:“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
“定量经济、技术与经济研究”第5期。
杨如岱、朱石页,2007:“公平与效率不能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
《经济研究》第12期,第46-58页。
余永定和李俊,2000:《中国居民消费功能的理论与验证》,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第321-331页。
中文摘要3-4
摘要4-5
第一章引言7-10
第二章文献综述10-21
第一节外国研究10-16
第二节国内研究16-21
第三章数据描述, 变量描述和生命周期部门21-26
第1节数据描述21-22
第2节变量描述22-24
第3节生命周期部门24-26
第4节城市居民的生命周期和消费:消费趋势26-38
第1节测量模型26-27[/ Br/]第2节测量结果27-32
第3节稳健性测试32-38
第5节生命周期 第二节支出不确定性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第六章医疗和教育结论46-48 41-46

参考文献48-51
鸣谢51-52
附录A本文使用的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52-55
附录B部分统计指标解释55-57
研究期间发表的简历、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