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无中间体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的描述与实现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无中间体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的描述与实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对讲机,系统,信道
论文概述: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公网和专网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通信系统。公网面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是国家通信基础设施的主体,在每个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中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专网则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公共和私人网络共同构成一个国家通信系统。公共网络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是国家通信基础设施的主体,在每个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专用网是为满足某些系统内部生产指挥、调度和管理等特殊通信需求而建立的,为内部生产组织服务,是公共电信网的有机补充,在公共电信网中起辅助作用。私人网络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专用网络通信主要应用于某些特定行业,如公共安全、消防、医疗、机场、林业、建筑、采矿、政府机构、旅游和安全。如果公共网络通信主要用作行业和公司内部的主要通信手段,在成本、效率、保密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专用网通信采用的灵活组网方式不依赖于基站的通信方式,节约成本是其所有突出的优点。随着各行各业对专用网通信认识的加深,以及各技术公司对专用网通信关键技术的掌握和发展,专用网通信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在认识到自己广阔的应用前景后,对专用网络通信的网络和设备进行适当的投资和开发,不仅会给各种技术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会使各行业受益于专用网络通信,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带来更多的效益。1.2专用网通信现状专用网通信目前根据设备级别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对讲机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系统。1.2.1对讲机系统的对讲机系统没有调度台。该网络简单易用,成本非常低。同一频道上的所有对讲机都可以通信。当在通信过程中按下PTT键时,半双工通信可以在广播模式下对该信道上的所有对讲机进行。目前,根据设备的功能,主要分为民用对讲机和专业对讲机两大类。民用对讲机只能在一个频率点工作,不能调谐。它们适合电子爱好者和技术人员。专业对讲机可以通过调频板或其他方式调节对讲机的频点,使对讲机可以在更多的频道上工作。步话机的缺点是只能进行一对多群组通话,不能拨号选择用户,也不能进行一对一通话。
1.2.2集群系统的集群系统以调度控制基站为核心,与多个对讲机终端组成通信网络。每个对讲机通过基站的调度进行通信。可以实现单呼和群呼功能。集群系统相对复杂、庞大,组网复杂度高、成本高,适合大型集团用户,如大型企业、机场等。1.2.3无中心系统无中心系统无基站,整个系统由几个对讲机终端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将集群系统中基站的调度功能分配给各个对讲机终端,通过调度软件实现集群系统中基站的调度功能,大大节约了整个系统的成本。本发明可以方便地实现一对一拨号单呼叫和一对多群组呼叫功能。需要通信的双方可以在由他们自己的调度软件调度后,在预先商定的信道上进行交谈。目前,根据对讲机内部语音信号的性质,分为模拟无中心对讲机系统和数字无中心对讲机系统。本发明结合了对讲机和集群系统的优点,组网灵活,成本低廉,功能强大,适用于中小企业和集团。1.3对无心系统的需求与简单的对讲机系统相比,无心系统可以通过调度软件在内部实现调度功能,在呼叫特定用户和频道之间切换非常方便,使其功能远强于对讲机系统。与集群系统相比,非集中式系统节省了昂贵的基站,通过调度软件实现调度功能,在成本上大大优于集群系统。正是这一突出优势使许多行业和企业,如公安、消防、医疗、林业、建筑、矿业、旅游、安保等。,对非集中式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4非集中化系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历史:非集中化技术最早出现在日本是在20多年前。到1982年底,系统无线电台投入使用,即非集中式多信道共享个人无线电话系统。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85年4月达到100万台。
1984年5月,日本[111在CCIR移动通信研究小组的中期会议上提出了8/39号文件(使用无中央控制的多通道选择技术的系统的技术和操作特性)。在1985年11月CCIR会议结束时,意大利也提出了类似的双工无绳电话系统,但其他国家尚未提出个人无线电台。CCIR已将其纳入中期会议绿皮书,并已形成第八卷第一主题和两份报告等正式文件,即问题71/8,“使用无中央控制的多通道选择技术的陆地移动系统(包括消费系统)的技术和操作特性”;Rep.1024“个人无线系统”;Rep.1025 \"无绳电话系统
参考
[1]李金良。无中心定位对讲机的特点及前景[。中国广播电台,2004,6: 16-18GB/T 15160-2007,无中心多信道定位的移动通信系统[。2007
[2]解读李金良。GB 15160-2007《无中心多信道定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国广播电台,2007,9: 39-43
李金良。无中心多通道选址通信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国广播电台,2005,11: 53-56,松本实。对讲机和无线电技术在救灾现场的应用[[。建筑机械与维护,2008,12: 119-121,王玉环。基于声码器的900兆赫数字
高航[4]门瑞军。TMS320VC5509A在数字对讲机基带系统中的应用[[。《大众科学与技术》,2008,5: 63-64
[5林泽民。在900兆赫上:无中心通信系统的应用[[。电子技术,1995,19: 35-37
李鑫荃、顾春厚、李雨。无中心多通道定位系统在防汛通信中的应用[。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1:82-83 cmx 608/cmx 618/cmx 638 ralcwi声码器数据表[M]。CML微电路公司,2008年
[7]黄晴。公共数字对讲机标准介绍[[。移动通信,2008,20: 61-65
[8]杨伟,朱敏,杨家伟。数字对讲机DMR高级协议的实现[[。现代电子技术,2008,17: 1 S-17
薛宏远。《数字无中心系统数据链路层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8):4654-4657
刘殷飞。数字无中心通信系统的信令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8,2:88-90
[11]黄晴。关于900兆赫无中心系统的管理[·[。中国广播电台,2006,7: 29-31
罗宋雪、陈向东、石年。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对讲机语音处理方案研究[。微电子与计算机,2008,25(6): 140-142。基于ARM9的数字对讲机基带SoC设计。电声技术,2007,31(8): 34-37
杨伟、杨家伟、程万玲。数字对讲机DMR通信协议及基带模块设计[f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7: 23-24,34
[14]陈吴优。低功耗高可靠性对讲机的软硬件设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4
概要4-5
摘要5-6
第一章导言13-17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3
1.2专用网络通信的现状13-14
1.2.1内部通信系统13-14
1.2.2集群系统14
1.2.3没有中央系统14
1.3对非集中式系统的要求14
1.4非集中式系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14-16
1.5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6-17
第二章系统分层模型及各层的实现17-33
2.1无中心数字对讲机介绍17
2.2系统分层模型17-19
2.2.1现场视察分层参考模型17-19
2.2.2无中心数字对讲机系统19的分层模型
2.3物理层19-22
2.3.1调制模式19-20
2.3.2信道和频率分配状态20-21
2.3.3射频技术指标21-22
2.4数据链路层22-28
2.4.1井架22-24
2.4.2超帧24-26
2.4.3最后一帧26-28
2.4.4响应框架28
2.5呼叫控制层28-33
2.5.1单一呼叫29
2.5.2团体电话29-30
2.5.3短消息30
2.5.4大量短信30-33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33-47
3.1系统硬件设计概述33-34
3.2处理器34
3.3语音模块34-37
3.3.1语音编解码器芯片和外围电路34-35
3.3.2语音输入二合一电路35-36
3.3.3音频功率放大器模块36-37
3.4调制和解调模块37-39
3.5电源部分39-43
3.5.1电压转换电路39-40
3.5.2电源控制电路40-41
3.5.3充电电路41-42
3.5.4复位电路42-43
3.6 EEPROM模块43-44
3.7键盘模块44-47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47-67
4.1系统软件设计概述47
4.2协议第47-49部分的软件设计
4.2.1通信帧序列47
4.2.2单一呼叫47-48
4.2.3团体电话48-49
4.2.4短信49
4.2.5大量短信49
4.3语音编解码器模块49-52的软件设计
4.4调制解调模块52-55的软件设计
4.4.1芯片53的内部工作机制
4.4.2调制和解调模块操作模式53-55
4.5语音编解码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55-57协同工作的软件设计
4.5.1传输路径的协同工作55-56
4.5.2接收路径协作56
4.5.3 CMX 618中断机制56-57
4.5.4 cmx7041中断机制57
4.6 EEPROM模块软件设计57-60
4.6.1 IIC巴士57-58
4.6.2 24LC256芯片58
4.6.3商店联系人58-59
4.6.4商店电话记录59-60
4.6.5商店短信60
4.7键盘模块软件设计60-63
4.7.1获取键值61
4.7.2键值缓冲器61
4.7.3密钥扫描程序设计61-62
4.7.4关机编程62-63
4.8频道选择算法设计63-67
4.8.1通道条件63
4.8.2无选择空空闲信道的三阶互调组方法63-66
4.8.3无三阶互调群算法设计方法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