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发展概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发展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发展。驱动力是矛盾的。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外部原因是有条件发展的过程。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什么?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是:1、物质存在形式的原则(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运动中物质存在的方式) 2、实践原则的本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主动性原则 4、世界物质统一的原则,这是马克思第一章导言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一种理论的、系统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6分)。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普遍而基本的看法。 方法论是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为适应高校非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第一版于1999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经过2000年第一次修订和2001年第二次修订,2002年获得教育部国家优秀教材奖。 2006年,它由人民出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一个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它为人类理解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生活的目的。1.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解释基本概念、原则、基本论点和方法,注意反映哲学几个主要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3、注意反映哲学理论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趋势和新成果,向学生介绍哲学的相关前沿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发展概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发展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发展。驱动力是矛盾的。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外部原因是有条件发展的过程。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原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的基本原理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对于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可以从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确认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有助于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可以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含义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通常有以下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等等。这些观点的一致性在于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然而,有待探索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合或简单补充,而应是这三者之间共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表达。这一观点一方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和根本性质和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从本质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这使它值得怀疑。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等于或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只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人们经常提到的其他内容,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甚至文学理论。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部分,但下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哪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是什么?这包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而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它可以被看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核心部分或理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

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解释中得到解释。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不同层次上有三种理解。

首先,它被理解为各种哲学的共同和基本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社会现实、社会实践、意识形态等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度被认为是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中国各种哲学的“正宗”,在一定意义上,它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基本性质或意义的哲学,即一种与西方所谓的“形而上学”具有普遍性的哲学,因此被称为“哲学原理”。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定位已经恢复正常。然而,问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中是否仍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基本性质的哲学或“哲学原则”,它是否具有普遍哲学的禀赋和责任。这个问题仍然是个意见问题。

第二,它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理论。哲学原理应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理论,因为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域或领域并不局限于其名称所指的范围,而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一般特征及意义。像其他哲学流派一样,它不仅涉及某些方面或某些类型的哲学问题,而且几乎涉及所有哲学问题:不仅包括各种哲学理论问题,如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辩证法问题、历史问题,还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基于不同的实践要求,这些问题可以体现在时代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如近几十年来关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本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以及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革命、市场经济、人的发展等哲学思想。与此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种理论分支,形成了一系列部门哲学或应用哲学,如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法律哲学、人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管理哲学等。但是,应该指出,这些哲学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和最本质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它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此外还有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政治学理论、法学理论、社会学、历史学理论甚至文学理论等。这些理论之所以可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之处。我们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因为它包含贯穿于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价值取向非常丰富,但总的来说是追求人的完全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也非常丰富,包括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中,它还包括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理解等。

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还是文艺学,都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们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或者包含着对人的完全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或者贯穿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之中,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和原创性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本地位,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理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早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了社会主义与哲学的理论关系,认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个源自笛卡尔,另一个源自赫尔洛克。后者主要在法国接受教育,这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1](P160)他们还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哲学之间的逻辑联系,指出“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就能看到关于人性善和人的智力平等、关于经验、习惯和教育的万能、关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工业的重大意义、关于享受的合理性等唯物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人们学习他们所有的知识、感情等。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经验来看,有必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安排他们周围的世界,即人们能够知道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并认识到他们是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它就必须把环境变成人类的环境。因为人生来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他只能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本性。”[1](P166-167)“成熟的共产主义也直接源于法国唯物主义。”[1](P167)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痕迹表明,上述哲学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同样或更多地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理论活动的早期,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社会和人,他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主要是法律哲学或政治哲学。他在继承现代人道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哲学角度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普鲁士最近对书籍和报纸的审查》中,他反对专制政府对思想和言论自由的压制,强调人类的精神自由。在《莱茵报》(Rheinische Zeitung)对“汉诺威自由反对派的错误评论”一文的社论中,他明确提出了“争取一种与更深、更完美、更自由的人民意识相兼容的全新国家形式”的目标“[2”(P306)。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他认为市民社会不是由国家及其“思想”决定的,而是由市民社会决定的。在《德法年鉴》的信中,他尖锐地批评了专制制度,并用“自由的人,真实的人”来表达他对人类理想状态的理解。在《论犹太问题》(On Jewish Issues)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论》中,他认为资本主义实现的政治解放本身并不是人类解放,“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类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归人类”[3(P189)“哲学视无产阶级为其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视哲学为其精神武器”[4](P15)“德国解放是人类解放。这种解放思想是哲学,它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除非无产阶级被消灭,否则哲学不可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能自我毁灭,除非它把哲学变成现实。”[4](P16)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开始,马克思对社会和人的关注开始转向经济领域,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开始从政治哲学分析深化到经济分析。《手稿》在确认人的相似特征和回归人性、充分具备人性的尺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人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劳动异化现象追溯到其背后的私有制因素,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分析和批判提供了逻辑前提。《手稿》还在科学世界观确立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比较阐述,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手稿》从哲学开始,开始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共产党宣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哲学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

首先,在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这项工作的里程碑式成就有反都灵理论、法国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等。

在反都灵理论中,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对社会主义从空向科学转变的根本意义。他认为,“为了把社会主义变成科学,我们必须首先把它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5](P358)同时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至于唯物史观的确立,也必须以包括唯物辩证法的确立在内的哲学变革为前提。

为此,恩格斯论述了他和马克思“把意识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应用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5(P349)由此找到了“用人的存在来解释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人的意识来解释他们的存在”的方法“[5”(P365),这是建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二是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现实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项工作的里程碑式成就是《资本论》。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理论建设的基础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想在这本书里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6](P100)“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6](P101)来指导这项研究。它是唯物史观的观点,“把经济和社会形式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6(P101-102)。另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绝非毫无价值。他“永远不会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孔”[6(P101)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分析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这既是科学的分析,也是道德的判断,贯穿着人类解放和发展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马克思在谈到经济研究时指出,“显微镜和化学试剂都不能用来分析经济形式。两者都必须被抽象的力量所取代。”[6](P99-100)他运用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能够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正如他自己指出的,《资本论》是以黑格尔逻辑哲学的批判性转变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写成的。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时,他明确承认使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声称“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6](P112)同时,他还强调黑格尔的“逻辑”经历了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转变,因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莫测...在他看来,辩证法是颠倒的。为了在神秘的外壳中发现合理的核心,我们必须把它颠倒过来”。[6](P1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哲学辩证法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列宁认为“没有研究和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我们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尤其是它的第一章。”[7](P151)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共同的哲学基础,与哲学相联系,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来验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理解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对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关系的分析和对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的梳理表明,哲学原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同的、普遍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认识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根本地位,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哲学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定位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的理论基石和理论支撑,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从一个源头到多条溪流、从原始生态到次生态的演变过程。“一源”指“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多流”指“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即人们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对其思想的理解、阐释和运用。由于语境的变化和解释方法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许多派别。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应用有不同的看法,侧重点和理解也不同。

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或以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20世纪后,这种理解的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倡导的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源自卢卡奇和葛兰西并延续至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源自苏联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其基本态度和总体取向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强调其科学认知功能和社会意义,强调其价值取向功能和精神解放意义。前者以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和东欧、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后者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

苏俄、东欧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功能和改造社会的意义,坚持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解和改造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武器的功能和特点。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定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被定义为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被理解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精神价值和人学意蕴的阐释较少。当然,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东欧和中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中国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苏联,但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与前者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特别关注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人的生存和精神解放,尤其注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人道主义关怀和人的自我解放信念等。贯穿始终,致力于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意蕴,突出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功能和意义。正如彬格莱指出的,“许多马克思著作的读者现在认为,他应该被视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哲学家或宗教先知,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家。然而,对我们的目的来说更重要的是发现许多人:马克思今天可能有许多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关于他的异化概念和他关于全人类本身的古典人道主义理想。”[8](P35)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长期不同的解释和运用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判断“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判断马克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在哪些方面以及在哪些方面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在“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哪一个内容属于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例如,它可以从理论本身的基础或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相关叙述中确定。在“次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即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很难确定哪种理论属于基本原理。由于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和运用往往非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对这些解读和运用中哪一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哪一种属于“偏离”的理解将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这一判断是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这不仅是研究和叙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需要。

首先,有必要研究和叙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判断“次生态”马克思主义中的哪些理论属于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应有意义,也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为“次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只能通过阐明它在哪些方面和哪些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哪些方面和哪些问题上偏离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来确定。然后对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书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定位,例如将“次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内容纳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要引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搞清楚“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哪些方面和哪些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哪些方面和哪些问题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才能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解释和发展的,明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发展的出发点。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的基础上,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规范,从而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涵。

正确判断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关键在于确立判断标准。我们认为,这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具体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所包含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科学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的基本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追求人的完全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虽然很难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基本科学知识,但可以列举如下: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原理。如物质决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史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则等。

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运用中,只有从价值取向上的人的解放和发展出发,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目标,或者只有从科学理解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和方法,才能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此外,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创造性地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践或理论问题,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各个部分的理论进行新的解释和发挥,是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理论建构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这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的启示。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美国宾利。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