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 > 3141字职称论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3141字职称论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论文类型:职称论文
论文字数:3141字
论点:支护,方案,目标
论文概述:

对于不同的工程,调整指标体系中模糊权重的数值和重新对各待选方案进行实践经验或逻辑推理评语的确定,即可利用本方法计算出各待选方案的综合价值系数,数值越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论文正文:

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某地区金融贸易区的一块土地上,北有世纪大道,西有殷诚路,东有成城路,南有元氏路。该地块位于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其中,本规划描述的区域由北塔楼和裙楼组成,其中北塔楼地下4层(含第二地下夹层),裙楼地下5层(含第二地下夹层)。由于周围环境的原因,基础开挖不可能进行大坡度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根据设计计算,如果采用钢板桩作为支护方法,桩长大于18 m,如果采用直径约为800的柱式挡土桩,桩长大于16m;目前,初步筛选后可选择的支护形式有钢板桩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鉴于上述具体情况,选择更合理的支护施工方案:方案1:钢板桩支护;方案2:钻孔灌注桩支护;方案3:人工挖孔桩支撑;方案4:地下连续墙支撑。

2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问题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时,一方面权重系数难以确定;另一方面,由于“归一化”(即∑ai=1)的要求,分配给每个因子的权重系数值非常小,并且难以分离主要因子。此外,在合成操作中,取大(V)和取小(λ)两个操作往往会丢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导致最终判断结果的分辨率差,甚至没有结果。因此,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解决多因素情况下定性和定量问题的经典方法。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该方法一般包括基本因素集、评价集和评价集。要点是根据一些属性将这些因素分成几个类别。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如下:1)因子集x = (x1,x2,...xn)根据一些属性被分成s个子集:Xi = (xi1,xi2,...该子集满足以下条件:

3例

3.1确定指标体系并建立因子集
指标体系的构成:第一层是目标层,方案的选择是我们的总体目标,即目标层,这是我们想要的结论。第二层是子目标层,它是目标层的基础,由目标的性质决定。这是我们确定的子目标:施工方便、工期缩短、安全可靠。如果工期指标用施工难度代替,成本节约指标用成本代替,安全可靠性指标用质量安全代替,目标层由施工难度、工期、成本、质量和安全四个子目标组成。第三层是子目标层,它决定每个子目标的属性。
1)施工难度分为目标V1。为了使支护施工方案可行、方便、快捷,影响支护施工方案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可分为: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施工技术、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工程支护方案的保持能力;工程支护方案的止水;六个项目受到安装和挖掘方法的影响,分别以U1、U2、U3、U4、U5和U6为代表。
2)持续时间分为目标V2。支护系统由两大类组成:支护系统和支护系统,因此支护时限由支护支护时限和支护安装时限组成,其中支护时限包括部分开挖时限,分别用U7 U7、U8表示。
3)成本次级目标V3。成本子目标包含的内容分为:人工成本、机器移位成本、材料成本和其他费用。这里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通常的辅助设施和技术设施。上述四项分别由U9、U10、U11和U12表示。
4)质量和安全目标V4。该子目标由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和现场文明程度决定,分别由U13、U14和U15表示。

3.2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权重集A .根据各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为各因素分配相应的权重a:通过二元比较和一致性检验,得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模糊权重值。
2)创建一个备选集V .无论有多少个因子级别,都只有一个备选集,设备备选集为V={-3,-2,-1,0,1,2,3}。
3)作者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论。假设评价等级分为七个等级:V={非常差、差、差、一般、好、好、非常好},并将备选集合V的七个等级分别分配给相应的等级矩阵值,CT={-3,-2,-1,0,1,2,3},因此评价集合V根据评价所描述的强度分为七个等级。
4)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变换矩阵Ri。
5)计算综合评价结果Bi。
6)计算综合值系数w. 7)计算总综合值系数v.
8)重复步骤3)至7)计算不同方案的最大值V,V作为最佳方案。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方案3的综合总价值系数最大,因此方案3的人工挖孔桩支护是本工程的最佳方案。

4结论

本文通过影响支护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间相对模糊权重的确定,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借助专家系统,使支护方案的选择变得非常方便。对于不同的项目,通过调整指标体系中的模糊权重值,重新确定每个待选方案的实际经验或逻辑推理意见,可以计算出每个待选方案的综合价值系数,值较大的方案是最优方案。

参考资料:
[1]赵锡鸿,陈志明,胡忠雄。[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实践与分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2]童幻云,覃逸,饶祖海。技术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 15-70。
[3]刘建航,侯学元。[深基坑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75-321。
[4]郑敏辉。深基坑开挖控制[。山西建筑,2007,33(1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