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首先,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从主流和趋势的角度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较好时期。首先,中国没有陷入外围矛盾的漩涡。20世纪90年代后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

结合中国周边状况来说明我国的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

中国当前的周边安全环境可以概括为“东南亚紧张,东北亚危险,北亚缓慢,中亚混乱,南亚神秘” 1.东南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美国加强了对冷战时期形成的东南亚军事集团的控制。第二是加强对越南的渗透。三是利用中国和东南亚的海洋分割、岛屿所有权、资源开发等海洋优势。美国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全面威胁。尽管美国不与中国接壤,其大陆距离中国有数千英里,但对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未来方向的最大挑战仍然来自美国。 为了继续世界霸权和防范“主要战略对手”,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顺应”了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重心的“东移”。

本文探讨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

本文探讨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首先,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从主流和趋势的角度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较好时期。首先,中国没有陷入外围矛盾的漩涡。20世纪90年代后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

结合中国周边状况来说明我国的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

探讨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范文

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近年来,美国通过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推进向东推进的战略。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明显恶化。中国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积极应对。关键词:战略东移;中国;外围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周边安全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地缘政治认为,一个国家邻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战略安全环境。邻国越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超过22000公里,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随着美国继续向东推进其战略,我国周围的安全局势明显恶化。

I .美国战略东移——从理论到实践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美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出版了《大象棋》(Big Chess)一书,认为美国将在2015年左右失去全球霸权,因此有必要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和任何威胁美国霸权的反美联盟的出现。2004年,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大选择》的书。他认为几个亚洲国家的实力将对该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崩溃,像中国这样的大型代表大会将对美国大陆造成大规模损害。因此,保持稳定的唯一途径是美国继续充当“霸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和“大选择”策略已经被美国政府采纳。有些已经实施,有些正在实施,[1]。“战略东移”是其在实践中的主要体现。

克林顿政府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发表了两份《美国东亚战略报告》,为战略东移做了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准备。布什政府一上台,就积极准备推进战略东移。中美关系逐渐降温,对中国的态度比克林顿政府更强硬。然而,“9·11”事件迫使它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奥巴马认为,美国在亚太等地区投入的军事资源太少,迫不及待地想在就职后“重返亚太”,以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The Pacific Century of The United States),提出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等方面的投资是未来10年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同年11月,奥巴马正式提议“转向亚洲”。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美国将在太平洋部署60%的军舰,即所谓的“亚太再平衡”(Asia-Pacific Rebalance),这是对“重返亚太地区”的修正和补充。2013年,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用“亚太再平衡”取代“重返亚太”,并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更多的材料和能源。不用说,无论是“回归亚太”还是“亚太再平衡”,其实质都是通过向东转移战略重心来遏制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一方面,美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岛链封锁”,控制中国的海上航道。苏联解体后,美国非但没有结束岛链战略,反而继续加强并把中国作为主要封锁目标。美国及其盟国建造了三条主要岛链:第一条岛链源自阿留申群岛,穿过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到达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群岛,与中国太平洋海岸平行;第二岛链源自南部岛屿,穿过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和帕劳群岛,向南延伸至金缕梅等岛屿。第三个岛链从北部的阿留申群岛开始,以夏威夷群岛为中心,向南延伸到大洋洲的一些岛屿。美国和其他国家在三个岛链上建立了六个主要军事基地,牢牢控制了重要的海峡、水道和岛屿,并封锁了中国的海上通道。在第一和第二岛链上,美国有三个主要的基地组织:东北亚、东南亚和关岛。东北亚基地集团由日本和韩国的30多个基地组成。东南亚基地组织由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10多个基地组成。关岛的基地组包括阿普拉港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事基地和阿根廷海军航空空站。在第一和第二岛链后面,美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有基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地组织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事设施组成。夏威夷基地组织由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的11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组成。阿拉斯加基地组由位于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基地和设施组成。

另一方面,美国利用邻国对中国崛起和领土争端的矛盾心理,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挑起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使邻国怀疑和防范中国。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之后,美国明确将钓鱼岛列为日美安全体系,中日钓鱼岛及东海油气田争端加剧。此外,美国还积极争取越南、菲律宾、缅甸、印度和蒙古挑起和鼓励那些与中国有领土和领土争端的国家对中国采取挑衅行动。

二。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不仅对中国的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增加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明显恶化。

美国及其盟国加强“岛链封锁”,对中国的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周边海域被岛链包围,处于半封闭状态,使我国陷入“有海无海”的困境。岛链上的海峡是我国进出太平洋的咽喉。尽管船只在和平时期可以自由通过这些通道,但船只的进出往往受到美国和日本海军的密切监视、跟踪和挑衅,因为我国的海上通道与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船只进出海洋的路线重叠。在紧张或战时的形势下,由于中国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高度依赖进口,如果敌人利用部署在岛链上的军事力量封锁海峡,中国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将无法获得足够的供应,中国的经济安全、政治稳定和战争胜利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利影响。

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岛屿和海洋划界争端发生在第一岛链及其邻近海域,美国正在利用这些问题遏制中国。南沙群岛中,只有9个被中国控制(大陆控制8个,台湾控制1个),45个被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占领。其他较小的岛屿和珊瑚礁也在其他国家的控制之下。南海的石油资源被邻国肆意占领和开发。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地区安全对话会议上公开讨论了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问题,从而使南海问题公开化。近年来,美国一方面秘密支持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以延续南沙的分裂。另一方面,它继续通过经济援助和建立军事联盟渗透该地区,增加其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存在和活动,甚至派遣军舰靠近中国控制的岛屿和珊瑚礁。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在美国的煽动和支持下,继续通过联合和加强军事力量来激怒中国。2016年5月,奥巴马访问越南,宣布完全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局势直接影响到我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尽管中国和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朝鲜还是进行了几次核试验。它先后声称成功测试了原子弹和氢弹,决心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卫星,并威胁要袭击美国。美国和日本借此机会主张对朝鲜进行打击和制裁。1959年西藏叛乱后,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印度政府接待并纵容分裂分子。北印度一直是西藏分裂活动的基地。1962年爆发的中印战争以印度的失败告终,印度仍然感到羞辱。近年来,美国利用印度对中国崛起和中印领土争端的矛盾心理,积极拉拢印度。目前,中印领土争端的解决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印度对中国的怀疑和预防思维仍然存在。中国不断加强与美国、日本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并与美国、日本和一些东盟国家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蒙古仅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在美国看来,中国和俄罗斯是未来最有可能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拉拢蒙古可以压制北方的俄罗斯和南方的中国。蒙古视美国为其“第三邻国”,并在军事和其他方面做出积极回应。

1988年,缅甸士兵通过政变掌权。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严厉的制裁。为了摆脱困境,缅甸军政府加强了对华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地方密切合作。缅甸领导人向中国保证,在涉及中国利益的问题上,缅甸将始终站在中国一边,中缅特殊关系已经初具规模。西方的孤立和制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加强了缅甸和中国之间的合作。2007年,中国提出了“桥头堡”战略,许多学者提议利用缅甸出海,实施“两大洋”战略。2009年,中国和缅甸签署了《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政府协议》,这是缅甸自独立以来第一次将其主要行业的管理权移交给其他国家。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调整对缅甸的政策,试图通过印度支那半岛的交汇处缅甸“统一太平洋和印度洋”来实现对中国的包围。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美国可能会对缅甸采取更灵活的方式。8月,美国参议员访问了缅甸。9月份,希拉里·克林顿声称,如果美国与缅甸军政府的接触给缅甸带来了政治变化,美国可能会放松甚至解除对缅甸的制裁。11月,缅甸总理和美国总统在新加坡举行了峰会。2011年初,缅甸开始改革。为了鼓励缅甸改革,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逐步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同年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高调访问缅甸。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降低了缅甸对中国的战略需求。此外,缅甸还试图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帮助下平衡中国的影响力。2009年4月,缅甸军政府启动了一项重组民事和地方武装部队的计划。军方没有事先通知中国,就大规模袭击了果敢,造成大量缅甸难民逃入中国,许多中国公民死伤,果敢的中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2011年7月,缅甸政府单方面宣布暂停密松水电站的建设。2014年,中缅铁路项目搁浅。2015年1月,缅甸北部的战斗升级,数百名中国人被困。从那以后,缅甸政府军的炮弹一再落入中国,造成数名中国公民伤亡。为了保护公民安全和边境稳定,中国在中缅边境进行了实弹演习。

3。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和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的对策

“对于我国的下一步发展,最大的机遇、最大的挑战和最光明的希望无处不在,最脆弱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3号”周围。中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一)坚持“亲、诚、仁、容”的理念,建设命运共同体

“亲中、真诚、仁慈、宽容”的外交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标志性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命运共同体”一直是中国新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在中央外围外交工作论坛上,他不仅提出了“亲和、真诚、善良、宽容”的外围外交理念,还强调“将中国梦与周边国家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和本地区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生根发芽”,并以“命运共同体”来定位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14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我们既要重视自身安全,又要重视共同安全,建设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共赢、共同安全的目标努力”,并再次重申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5年9月,当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他发表了题为\"共同建立双赢合作的新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习近平在访问越南和新加坡期间,提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笔者认为,中国与邻国构建基于“亲中国、真诚、仁慈、宽容”理念的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突出“仁慈”和“宽容”理念来构建利益共同体。在真正的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无疑是一句明智的话,“利益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要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必须突出“利益”和“宽容”的概念,让周边国家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努力使自己的发展更好地造福周边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小国剥削大国”的局面。第二,突出“诚信”理念,建设安全社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反恐、维护经济和生态安全等诸多安全问题上面临着双赢或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为建设安全共同体奠定了现实基础。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小邻国不可避免地害怕采取预防措施。伴随着高调的“重返亚太”和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现象。在从中国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他们也在战略上抵制和对抗中国。一些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国家甚至借此机会进行挑衅。当然,大国不应该欺负小国,但也应该认识到它们是“羽翼未丰”和“战略审慎的”。然而,如果允许小国无限期地欺负大国,这不仅非常可笑和荒谬,而且一旦一个国家成功了,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尊重邻国关切和感受的同时,中国应该“真诚相待”,明确界定自己的立场和底线,以及挑战底线的成本。一旦发生严重侵犯中国重大利益的事件,中国必须“言出必行”,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制裁[3”,以使某些国家认识到“天离得很远,但中国离得很近”,避免“便宜卖好”等怪事的频繁发生。第三,突出“宽容”理念,建设人文社会。所谓“宽容”是指宽容、宽容和宽容,它凸显了“宽容促进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内涵。中国及其邻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宗教文化。我们要宽容人民,倾听中肯的批评,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原则,淡化和搁置思想政治制度等地方的矛盾和分歧,通过交流克服排斥,扩大相互理解,树立主体共识。

(2)继续推进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

张文木教授认为,海权是海权和海权的统一,海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海权、海权和海权。“海洋权利”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主权的延伸。而\"海洋霸权\"是\"国家对海洋权利和利益的海洋控制的追求,超越了国际法赋予海洋权力的范围\"。海军是海上力量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产生和维持自然取决于海军[4]。没有强大的海军,不仅不可能实现海上力量,也不可能防止敌对势力侵犯他们的基本海上权利。

中国是一个陆海地缘复杂的国家,但“大陆军思维”长期主导着中国。海军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海权还没有成为中国的战略重点。长期的“重陆轻海”导致中国“有海无防”,海洋权利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侵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海外利益不断扩大。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扩大海外利益,21世纪以来,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实力不断增强。海军突破“第一”岛链的军事演习和巡逻越来越正常,与其他国家保护海上通道安全的联合行动也越来越多。然而,正如美国学者卢博斌所说,“面对美国海军,中国在海上非常脆弱,美国海军鼓励美国盟国和其他地区大国挑战中国的海洋权利,包括挑战中国对有争议岛屿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定”[5。目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和东海的海洋权益仍在日本侵略之下。南海的大量岛屿和珊瑚礁被邻国占据,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可以说,中国发展海洋权利的一级目标尚未实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军队主导的指挥体制。通过建立陆军领导机构,将陆海空空和火箭部队置于同一位置,中国建立了陆海空空和火箭部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以满足现代陆海空空一体化战争的需要。然而,美国不仅在武器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我国周边水域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海军还远未发展出相应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海洋施加影响,并镇压美军在东亚[水域的敌对行动。

(3)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实施印度洋战略

印度洋是世界海洋的中心,但它的局势比西太平洋平静得多。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不断增加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关注和军事能力。从中国海军目前的实力来看,要突破岛链封锁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有必要积极实施印度洋战略。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可以从云南和新疆开始,依靠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陆桥,向印度洋的海洋开放。印度洋战略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西太平洋的紧张局势,而且对保护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保障能源运输生命线和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位于东南亚板块的北部,与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区域整体。它是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对外开放的地理支点,也是中国大陆板块延伸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核心地带。从云南河口到越南太平洋海岸的海防距离为389公里。从云南瑞丽港到孟加拉湾,如实兑港、吉大港和缅甸皎漂,距离约1000公里。从莫汉港到[曼谷大约有1000公里。缅甸位于东南亚和南亚的交界处,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通道。虽然中缅关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中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两国利益决定的,中国对缅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方面,缅甸北部有许多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部队。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部队是影响缅甸内部安全和稳定的巨大隐患。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力量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缅甸政府需要中国的支持,以有效解决缅甸北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力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中缅边境长,交通便利,边境贸易繁荣,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合作优势独特。缅甸需要中国的资本、技术和巨大的市场来刺激其经济发展。因此,缅甸对中国的需求是长期的。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赢得选举。2016年3月,缅甸新政府宣誓就职。尽管昂山素季试图改善她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但她没有表现出对中国的任何拒绝。相反,她一再表示愿意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此外,尽管缅甸试图平衡中国与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影响力。缅甸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远远低于中国,缅甸也不会影响它与中国的关系。日本远离缅甸,除了在经济领域,它对缅甸的影响极其有限。

同时,中国应积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实现印度洋出海通道的多样化,减少对东南亚国家的过度依赖。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外交关系中增加回旋余地,避免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他人。巴基斯坦西部与新疆、中国、阿拉伯海、印度、伊朗和中东接壤。中国修建的瓜达尔港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世界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约400公里,这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提出了建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议。中巴经济走廊从新疆喀什开始,延伸至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瓜达尔和卡西姆港口。全长约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丝绸之路”。它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该走廊依托中巴现有干线公路和铁路,沿线建设交通、能源管道、电力等基础设施,实现两国公路、铁路、光缆、油气管道的四位一体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和坚定的朋友。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这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2014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访华,中巴同意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此外,中国政府启动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的设立,以解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融资问题,最初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逐步增加到500亿美元,无上限[7]。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可以刺激中国经济发展,促进西北边境的繁荣稳定,还可以有效增加中国的能源进口路线,通过巴基斯坦将中东石油直接输送到中国西部腹地,大大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和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实现印度洋出海口的多样化。

参考

[1]李昌久。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东移动及其目标[。亚非十字路口,2011,(1)。

[2]石春林,李秀英。美国岛链封锁及其对中国海上安全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13,(2)。

[3]卢广生,徐立平。《外围外交中“亲诚与仁”的新概念与实践》,[。《国际关系研究》,2015,(4)。

[4]朱海龙。亚洲海权地理格局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卢博斌,赵雪丹。中国海军的崛起:从地区海军到全球海军[。《国际安全研究》,2016,(1)。

[6]何岳。《[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周边国家安全环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7]高潮。“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中巴经济走廊成为旗舰项目[。《中国对外贸易》,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