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

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各级各类学校应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和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各地学生都感染爱国主义精神 一是创造强大的教育环境,注重对学生进行微妙的爱国主义教育 苏霍姆林,1岁。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 学校在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这些节日通过一些重大节日宣传爱国主义,组织节日文化活动,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爱国主义培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宣传和展示节日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它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大力发展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伟大贡献,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分析我国近代落后和前途光明的原因。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引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它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目前,我们的人民正在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区。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

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范文

摘要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中,学校处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地位。与社会和家庭主体相比,学校既有时间优势,又有渠道优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以青年为重点”,“学校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有鉴于此,学校应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严重挑战,尤其是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面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运用文化道德渗透等新的教育方法,或者以各种节庆活动为主要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节日庆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者已经充分肯定了这一点。作者试图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分析。

一、基于学校教育的节庆活动的内容和道德意义

(一)基于学校教育的节日活动

基于学校教育的节日是指在特定时间举行的有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学校文化庆祝活动。它不仅包括国家法定节日和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庆典,还包括学校文化节日和各种日常仪式(如国旗升起仪式和颁奖仪式)。

学校节日根据其内容一般分为三类:国家重大纪念节日、国家传统节日和学校文化节。

(1)重大国家纪念节日,如国庆节、建军节、教师节、3月8日、5月1日、5月4日、9月18日、12月29日等。它承载着民族意识、政治观念、理想信念等内容。它体现了民族意志、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民族英雄的记忆、对政治生活的信仰和对职业理想的崇敬。这种节日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属于一种政治仪式,表现出形式化和规范化的特征。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种节日活动具有历史意义,是全国性的。它承载了整个国家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渴望。这种节日活动的特点是独特的民俗和强烈的娱乐性。它属于一种文化仪式,表现出传统化和民俗化的特征。它是农村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

(3)校本文化节活动,如科技文化节、文化节、体育节、社会实践日、国旗下演讲等。它承载着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意识、学习理念、文化美学等内容。它体现了师生的意志、对校本文化的认知、对学习和文化生活的愿景以及对成功的追求。它属于一种教育仪式,表现出教育、文化、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它是校本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学校节日的道德意义

节日活动最初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由于它们所承载的内容不同,它们的含义也不同,要么崇高要么庸俗,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要么精华要么糟粕。作为学校德育的节日活动,必须有选择。学校节日最重要的是积极的道德意义,这是选择的前提。

(1)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人创造文化,文化创造人。人是自然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统一。人类文化生活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的本质,通过文化基因的传承而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中,在继承现有文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人。节日文化活动,尤其是传统节日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非常有效和自然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大多形成于农业社会,涵盖生产活动、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人类礼仪、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它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性和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3)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德育理念。如何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是一个重要问题,节庆活动是实现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以我校为例,学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学校每年都举办“红梅”科技文化节,要求全体师生参与(有时还邀请专家、学者、志愿者等参加)。从校外参加相关活动)。校园文化节为师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享受自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还通过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效果非常好。

(4)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性。

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一致认为,学校工作,尤其是道德教育,只有通过传统的方法,如道德说教,才是无效的。教育教学形式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特别是,通过节日庆典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深化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学校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庆祝活动中,学校的所有老师和学生也提升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学校的理念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更重要的是,学校文化因此被内化在学生的行动中,这在把春风变成雨和默默地滋润事物方面起了作用。

二,学校节庆活动的德育理论

纵观世界教育的历史,我们发现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关注的“亮点”。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用这个概念——道德来概括。道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许多内容的核心,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美国哲学家艾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认为:“爱国主义是道德的基础,应该超越所有其他可能与之冲突的价值观。”

由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直处于德育研究的核心地位。理论研究、实践模式探索和方法论总结都有丰富的理论阐述。校庆爱国主义教育也属于这一系列德育理论的范畴。笔者试图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这一实践提供指导。

(一)节日活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

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爱国主义的名称略有不同,但它们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在我国,我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并不尽如人意,但它始终是德育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全国人民的第一要务。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社会制度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尤其如此。”

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其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学校节日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重要的形式和内容,是每所学校必备的德育选择。因此,学校节日应该是德育的核心环节之一。

一般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占据核心地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渗透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课堂教学是主导行为,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是一种“隐性”教育。校庆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它们超越了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历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同时,它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既是显性教育,也是“隐性”教育。因此,学校节日应该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过程,校庆活动是教育主体、教育个体、教育媒介和教育圈四个要素互动变化的发展过程,符合德育过程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校庆活动的教育过程也可以分为三个渐进的发展和互动过程,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精神和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其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是基本环节,培养爱国主义意识是核心环节,引导爱国主义行为是结果和最终目标行为。可以看出,校庆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方面起着全面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节庆活动是学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节日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发展学生的爱国行为。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广义的教育,它包括爱国主义认知、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行为四个层次的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同,爱国主义教育更注重情感和意志教育,这需要一定的教育情境和氛围。节日和一系列教育活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当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或五年一度的党代会等重大全国性节日或社会活动发生时,学校通过广播宣传、学校公告栏宣传、作文活动、板报评议、邀请相关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一系列庆祝和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事和小事。 国家发展与自身未来和命运的关系,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国家的总体政策。 通过规划与民族事务相关的校园节庆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民族状况的理解和对国家的感情。通过策划“走进社会”的节庆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从而将爱国意识和情感转化为爱国行为,甚至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实践能力。

(三)节庆活动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它不同于只教授知识的教育,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从过去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来看,灌输的效果不好,尤其是面对90后和00后的初中生,显性教育的效果不好,迫切需要补充“隐性”教育,即体验式教育。节日符合这一要求。它们使教育目标能够通过节日来实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受教育者喜欢这种教育,而且教育效果自然是有保证的。

其次,学校节日有利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教育内容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否则教育效果会大大降低。在这三者中,学校教育是核心。它主要通过学科教育来进行,即课堂渗透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上所述,节日活动是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不亚于学科渗透。它与学科教育一起构成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实阵地,也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之一。

如何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通过节日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首先,节日活动是学校和社会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当重大的民族节日到来时,社会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大量的新闻宣传。通过节日活动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学校也抓住了这一有利条件,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丰富了爱国情感,做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爱国主义行动问题,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下学校与社会的有效结合。其次,利用节日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父母是学生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国家制度、社会路线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态度对其子女有重要影响。在校庆活动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因此,节庆活动是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载体,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整合和创新。

基于校庆的三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一些学者在总结改革开放20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的爱国主义只强调灌输,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强调灌输的教育方法不适合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要求模糊、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弊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都面临着上述问题。从现有经验来看,创新教育形式,重视节日等隐性教育形式的功能是大势所趋。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学校很好地利用节日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民族节日和学校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宋代以来,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已经形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一直关注3月8日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和11月1日国庆节等重要的全国性或国际性节日。此外,学校还组织了除夕晚会、3月份的社会实践周、“红梅”科技文化节、冬季体育节等高质量的节日庆祝活动。学校年度节庆活动安排在学校计划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专门人员或相关部门负责各种庆祝活动,从准备、实施到活动结束,以确保庆祝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整个学校、师生、甚至家长和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利用地方节庆活动展现地方特色,用爱学校、爱家庭教育爱国主义

首先,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节日的资源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更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有利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精神,促进爱国行为的形成。

此外,我们应注意通过地方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和学校教育相结合。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遗迹和习俗众多。雷州文化是广东四大文化之一。它的民俗文化特色鲜明,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和深远。利用当地节庆活动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校位于中心城市湛江,学生来自湛江所有的市、县、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的紧密结合,突出湛江特色。例如,每年春节期间,学生都会参加在家乡举行的“元旦”活动,这是湛江最独特的风俗之一。我们学校借此机会,利用师生回家参加元旦庆祝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可以看望老人,探索元旦庆祝文化的起源。查阅历史记录,找出节庆文化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为了做一次调查,统计湛江节庆文化的异同及原因,学校历史系小组和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并成功申报为省级子课题研究内容,将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三)利用国旗下的演讲和专题讲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国旗下讲话是校本文化节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它的形式是利用全体师生每周聚会的机会,对这种传统的庆祝形式进行讨论,将国旗下的演讲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领导或教师的演讲,另一个是学生的演讲。

每个重大的全国性或学校节日,老师和学生都精心准备演讲,效果很好。在作者在《春谈》一书中发表的国旗下的演讲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占据了重要的空间。学生的演讲代表是按年级选出的。根据团委和学校少先队员的安排,每周有一个年级负责国旗下的演讲。轮换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参加了演讲。班级首先选出演讲人,将班级的优秀手稿交给年级,最后按年级选出演讲者。在确认演讲人和手稿后,指导教师负责修改手稿并指导学生进行演讲练习,以确保国旗下演讲的质量。

如果说每周在国旗下演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规范,那么不定期的演讲就不是教育的规范,特别是当重大节日临近、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发生时,在全体师生面前举行演讲有助于师生了解相关事件。这些讲座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师生关注国家热点问题。例如,面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局势、中越纠纷和友谊,我们先后组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举办相关讲座,让学生对重大节日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更深的了解,这对激发爱国热情、形成爱国意识和行为十分重要。

(四)重视节日庆典仪式,让节日庆典神圣不可侵犯

校园节庆活动是一种以“形式教育”为重要载体的德育模式,必须重视其“形式”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毕石祥教授认为,节庆的文化价值在于:“回归历史,体验历史,重视历史;......回到情境,体验情境,再现情境……”由此可见,要想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节庆活动的作用,必须回归节庆活动本身,节庆活动要神圣化、规范化和完整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我们学校每周一升国旗,要求近9000名师生准时、安静地到达学校操场,观看五星红旗冉冉悄然升起。或者大声唱国歌,庄严宣誓;当演讲者发表精彩的演讲时,全场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举国旗的仪仗队从选拔、训练到着装都有严格的要求。运动员必须举止规范,表情严肃,不亚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此时此刻,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国家的存在,一种热爱国家的感觉在血液中流淌,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取代的。德国文化教育学者博列诺夫曾经说过:“节日时间是一个现实的时间。这是一个实现的时间或一个特殊的时间。它弥漫在整个灵魂中,有一种陶醉和解放的感觉,使人的精神感到特别兴奋和充实。”

这可能是庆祝仪式被神圣化的原因,也是我们学校密切关注庆祝仪式的原因。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节日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利用节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创新,其效果不容置疑。但是,应该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形式多样,评价方法多样,显性和隐性效果并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节日教育的效果。我们不能寻求太多,以免流于形式。我们不应该轻易衡量和评估活动的效果。应更加重视学校设立的“学校节”,使“学校节”具有连续性,永远是新的,在所有师生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外国文化的入侵,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吸收和崇拜外国文化的情况将会继续下去。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不断加强各种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以提高教育效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

[①朱永新。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班华。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教育研究,1980,(3)。

[3][德国]赫尔巴特。《论以世界之美为主要教育作品的启蒙[》。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选举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4]李晓刚。美国如何定义爱国主义[。学习时间,2005-06-20。

[5]江泽民。江泽民·[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唐夏。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詹万生。注意爱国主义教育水平[。教育研究,1995,(4)。

[8]郑建中。春天说春天的事情[。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9]班华。论校庆文化的价值[。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0]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道德修养》(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