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36450字博士毕业论文北京人年龄与常用词使用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36450字博士毕业论文北京人年龄与常用词使用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450字
论点:北京,研究,词语
论文概述:

本文利用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规模抽样调查得来的口语语料进行统计,探求说话人的社会属性与常用词使用之间的关系。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本文旨在研究北京方言中常用词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常用词的使用与说话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和居住区的关系。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中102名说话者共说出的204,000个词为研究对象,描述北京方言中常用词的社会分布,并探讨常用词在不同说话者之间的分布特征。 第一节北京话和北京方言1。自然地理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距渤海东南约150公里 市中心是北纬39度,东经116度。 平原海拔20-60米,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接壤的东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境内流经五条主要河流,东临潮白河,西接北运河、永定河和巨马河。 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的西部,北部是燕山的杜军山。这两座山在南口广口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延伸的半圆形山弯。它周围的平原是北京平原 东南部是由永定河、潮白河等冲积河流形成的平原,缓缓向渤海倾斜。 北京总土地面积为1680.78平方公里:平原地区639.03平方公里(38%),山区10.75平方公里(62%)。市区87.1平方公里,郊区1282平方公里,郊区319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 城市中心区(即老城区,由东向西二环路中心线和由北向南护城河中心线为界)占地62.5平方公里。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城市,有1464万汉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95.33%。每个民族的人口为720,000人:占常住人口的4.67% 居住在北京的前三名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满族32.5万人、回族25.1万人和蒙古族5.5万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5.3%、35%和7.7%。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49.5万少数民族居住在城市郊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8.9%。 全市18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多的是海淀区,有14.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0.2%,朝阳区有14万人,占0.95%,卢沟桥区有6.2万人,占8.6% 1980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常住人口为9,230,687人,其中9个市县人口为3,632,715人。 2.行政区划2120 80年代初北京有10个市辖区和9个县,即:市辖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卢沟桥、门头沟、石景山和燕山。县: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 1986年,房山县和燕山区被废除,房山区成立。 燕山区和房山县行政区域为房山区行政区域。 . 22目前北京行政区划分为16个市辖区和2个县,即:市辖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卢沟桥、门头沟、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房山;县:延庆县密云县 . 23虽然北京的行政区划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城市和郊区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呈圆形布局: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为核心区,外围为朝阳、海淀、卢沟桥和石景山,外围为通州、顺义、昌平和大兴为四个准郊区,三个圆形依次分布在城市周围 第二节除本条研究资料另有规定外,本条所称北京方言是指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八个区居住两代以上,没有长期(累计一年以上)海外居住经验的居民使用的语言。 本文使用的语言有望反映20世纪80年代北京方言的“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北京口语调查”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学院)于1983-1985年对北京口语进行了大规模分层抽样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的口语数据。1992年,开发了“北京口语语料库”。该研究“科学合理地选择了调查对象,并通过收集不同主题的数据和转录文本忠实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北京城市地区口语的使用情况” 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的设计考虑了许多社会因素,具有明显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语料库包括350万人和170万个口语单词 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两个语料库,每个说话人的语料库为2000个词,共计204000个词 发言者的简要情况如下:在一个地区共调查了102人,分别分布在东城、海淀、卢沟桥、牛街、天桥和西城六个地区:东城20人、海淀16人、卢沟桥19人、牛街17人、天桥17人和西城14人 在这两种性别分布中,有50名男性(49%)和52名女性(51%) 3.职业分布:工人、司机、街道干部、警察、医生、护士、小学教师、大学教师、销售员、售票员、失业者、家庭主妇、干部、大学生、个体经营者、中学生和工程师 这四个民族是73%的汉族、14%的满族、11%的回族和2%的蒙古族 五个年龄组的分布是老年人(56岁以上)、中年人30%和年轻人(35岁以下)40%。15至25岁有17人,25至35岁有22人,35至45岁有18人,45至55岁有21人,56岁以上有23人。 本文将话题作为控制变量,也就是说,所有的说话者都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话题来说话。 第三部分,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如下:1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89个常用词的使用频率与说话者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常用词使用的规律。 具体来说,本文将回答以下问题:不同发言者使用的89个单词是否相同,如果是,趋势是什么?哪些语言项目与社会因素有关,如说话者的教育水平和职业,趋势是什么?说话者的不同社会属性如何影响说话者对这些常用词的选择 第二,研究内容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王也1985),本文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89个高频词作为研究对象。这89个高频词的累计频率为50.59%,也就是说,日常英语口语中每两个词中就有一个是这些高频词 检查高频词的使用可以揭示语言使用的整体情况。 在词频统计中,我们区分上述不同词类的词。例如,当我们搜索“钱”时,我们将“钱”(例如,十个钱等于一两个)作为量词,将“钱”作为姓氏,并且只保留诸如“钱”、“钱”、“钱”和“铜钱”等含义项目的频率 词类对词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常用词具有复合词的性质。然而,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将单词与两个以上的词类结合起来进行叙述,根据最常用的词类,这些词类都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例如,“在”有两个词类,介词和动词,它们是常用词,在动词一章中有描述 “老”Xi和“小”有两个词类,形容词和前缀,都用形容词来描述 如果一个词有几个词类,但其中只有一个是常用词(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在统计过程中只计算常用词的频率,如“把”和“回”,因为量词不在统计范围内。 第二章年龄和常用词的使用差异……第一节代词使用的差异……10第二节情态词的使用差异……14第三节性别和常用词的使用差异33第一节代词的使用差异……33第二节情态词的使用差异……34第四节职业声望和常用词的使用差异.........47第1节职业声誉的定义……47第二节代词和名词使用的差异……47 .结论本文考察的89个常用词是汉语中最常用的词,它们是虚词或意义非常广泛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词在谈论任何话题时都可能用到。有些词甚至变成了口语。它们在标记说话者身份方面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它们实际的语言意义。 本文研究的89个常用词的累计频率为50.59%(王也于1985年)。通过这些单词,我们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口语单词有变异现象。 本文试图描述常用口语词的用法变化。至于为什么年轻女性喜欢说“小”,职业声望低的演讲者喜欢说“知道”,本文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使用不寻常的词语似乎并不难。如果我们在2000字的对话中使用几个“和谐社会”,就不难判断演讲者是否是政治干部。同样,如果我们使用“古音系学”20次,我们也可以推测说话者是语言学家。 然而,语言的实际使用更加丰富和复杂。 参考文献1。曹志耘1986年北京话语音中的性别差异,《汉语学习》,第6期 2.曹志耘语气词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987,《中国研究》,第3期 3.1987年曹志耘京方言中的J组辅音前体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4.1991年曹志耘济南方言声母的分化与演变 5.曹志耘2002中国社会语言学潜力巨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6.曹志耘张士方2000年北京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出版社 7.陈建民1999《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 8.陈松岑1984北京城区两代人对前一代非亲属亲属称谓的变化,《中国研究》第2期 9.陈松岑1986北京方言“有”和“有”的使用规律,《语言研究》,第3期 10.陈松岑1988年《汉语问候语的社会分布与发展趋势》,《汉语建设》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