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39870字博士毕业论文现代汉语借词判断标准

39870字博士毕业论文现代汉语借词判断标准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870字
论点:外来词,汉语,语言
论文概述:

新时期汉语借词中大量出现字母词,也是跟目前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关,现代汉语的字母词大多数为英语缩写形式(abbreviation)。从语言符号本质层面看,这是属于音译范畴的借用,不过现代的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社会变化、语言接触与外来词

1.1.1社会变化与外来词 任何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与别种语言的接触和交往,正如萨巫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与外界的交往中,任何语言都受到外语成分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层面都存在,其中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词汇层面的影响,“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跟语音、语法相比,词汇木身是对社会变化反映最快、最直接的语言成分,对社会上的对外交流也很敏感,是不足为奇的。回顾汉语词汇史,有不少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融入到汉语,诸如西汉时期的“葡萄、狮子、首蓓”等词、南北朝时期大量引进的佛教词语、清末民初的西方概念词语及其日语译名,都是对外交流活跃时期发生的语言接触。改革开放以后的所谓新时期也是一个与外界交往很频繁、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的时期,自然,融入到汉语的外来词也很多,需要我们加以研究。 1.1.2言语社区与外来词 语言接触一般以言语社区的物理接触为前提,言语社区的接触必然带来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外来词既然是文化接触的结果,某一个词从一个文化背景里输入到另外一个文化的时候,依接受方文化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结果,就是不同的外来词。在庞大的华语圈里,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不同的语言环境,各个地方之所以产生来源相同而形式不同的外来词,是因为它们处于这些不同背景的作用下。很多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社会因素会导致各个人群所使用的语言产生差异。现代社会产生的新词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词,也可以说,外来词是反映现代社会风貌的词汇,而且每个外来词或多或少带一些异国清调,那么,同一个社会上的不同阶层使用外来词的习惯自然不同,调查各个阶层使用外来词的不同使用情况,可以调查出外来词使用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关性,还可以用不同地区社会阶层外来词使用情况比较的方式来考察地区、阶层、语言之间的相关性。 1.2汉语外来词研究概况 1.2.1文化研究 从近代学术开始以来,外来词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外来词是文化交流和社会接触的产物,从文化接触的角度研究外来词是外来词研究的重要方面。罗常培第四章“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探讨汉语外来词所显示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同时还谈到英语里一些汉语来源的外来词,他指出‘对于这些交互借字仔细加以研究,很可以给文化的历史找出些有趣解释”;高名凯、刘正淡(1958)第四章“现代汉语外来词与汉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提出汉语外来词是外来文化的反映这一观点,同时也提出汉语外来词反映汉族文化发展趋势的看法;游汝杰、周振鹤通过稻、禾等栽培植物名称的语源追溯,揭示这些植物播迁的轨迹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史有为(1991/2004)从文化交流、文化接触的观点出发,描述从古至今外来词的各种情况及其与宗教传播和科学文化冲击的关系。  1.2.2词源研究 在外来词研究中,词源研究比较普遍,也可以说词源研究是外来词研究的基础工作,因此基本上跟外来词有关的专著都多少有词源研究的部分,例如:李知沉(2004)、杨锡彭(2007)等。上面(l.2.1)所提及的文化研究成果都是通过考究词源来揭示中外文化交流历史的,自然也有一定的词源研究成果。刘正淡等(!984)和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01)等外来词词典都在其词义解释中标明该词的来源。马西尼(1993/l997)专门研究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的形成,方龄贵(2001)研究古典戏曲中蒙古语来源的外来词。香港中国语文学会1993年创办的《词库建设通讯》重点推进外来概念词的研究,在每期的刊物上都有护外来概念词词库”词条选刊》,到2000年休刊为止,一共解释了几百个外来概念词的来源。在这个基础上,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01)给5,275条近现代汉语新词标出词源例证、译词来源等信息,其中多数为外来词。黄河清(2010)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01)的修订增补版,收录9,307条词语),为每条配上书证。 第二章外来词范围的界定类型及借词系统 2.1外来词的界定标准 2.1.1外来词的定义 对外来词的定义,学术界开始研究外来词以来,己有不少学者论述过自己的看法,从中虽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大体的意思基本上差不多,就是“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不过也有一些欠妥的论述,宁锦衷(1983:72)说“从外国或其他民族的词汇中吸收进来的词叫做外来词”,田惠刚说“‘外来词’的概念只适用于从‘外国’或‘异族,引进的词汇,这就有点不妥,外国的词汇或者其他民族的词汇不一定都是别种语言的词汇,语言间的借用关系不能以国家或民族为界线,该以语种为界。这一标准看来很寻常,却很重要,下面举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探讨这个问题。在2002年2月韩国SKTclecom公司推出了一项新业务,给客户提供个性化回铃音的功能,用户能通过这项业务设定自己的回铃音为自己选择的音乐或问候语等,新业务的名称为coforing,是由color(彩色)和ring(铃音)组合的业务品牌名。业务推出之后不仅在韩国很受欢迎,还引起日本、美国、法国、中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公司的注意,没多久,这些国家的通信公司陆续开始提供同样的服务,汉语里也出现了“彩铃,一词,就是coloring的仿译词,这个过程中所接触的不是韩语魁叫习民、Ariol,而是英文品牌名coloring。本为品牌名的(迢叫引、彩铃)在韩语和汉语里已变成指称该功能的普通名词,不过其翻译过程跟其他的韩国产英文品牌名一样,直接把英文名翻译成中文,sK公司把自己开发的这项服务技术出口到美国的通信公司verizon、新加坡的通信公司singTel等,不过Verizon公司不使用eoloring这个品牌名,将该业务叫做(回铃音),singTel公司的业务名为既不是韩语,又不是英语,这样的词到底是哪一种语言的词,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是造词主体的问题,这个词语不是英美人造的,其实造词主体跟词语的语种归属无关。coloring这一词语刚开始出现时是个专名,是SK公司内部的品牌策略部或专门的品牌咨询公司造出来的英文品牌名,不管谁开发,这是一个英语的品牌名,正如:“初饮初乐,(韩国烧酒品牌名)、“悦动”北京现代推出的车型品牌名)z)等也是韩国的品牌咨询公司开发的品牌名,都应该算做汉语专名。第二个问题是标准语的接受与否,英美英语没接受这个词语,我们可以从英语的各种变体看这个问题。新加坡英语里管手机叫做,以英美英语为规范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伪英语词语,正如(中式英语)、Dengliseh(德式英语)等,不过新加坡英语也是一种英语,只不过是跟英美英语不同而己,就是英语的一种方言,我们把这个“方言”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非英语国家的伪英语词语。汉语也有不同国家的变体,新加坡华语里管公文叫“令状管警犬叫灵犬马来西亚华语里管殡仪馆叫“卫生所管秒表叫“停表”,泰国华语里管地区叫“部域,管婆婆叫家姑,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做一种方言4)。语种归属跟主体和地点无关,也跟标准语接受与否无关。都是英语词,明确了“悦动,和“家姑,,都是汉语词。这么一说,上述的“以语种为界,这一标准就更加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接触会有不同语言间的交流,流,所以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不能以民族或国家为判断标准,也会有同种语言内部的交该以语种为标准。 2.1.2词语借用的判断标准
对外来词范围问题,历来争论不休,主要的争论焦点为意译词、仿译词、日源汉字词、字母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分歧较多,不好达成共识,有一些学者就提出“外来概念词”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工作组1993)、来影响词”黄河清1995)等新的指称方式,试图包括争论中的几类词语范畴,如意译词、仿译词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分层级分类法、模糊量化(史有为2000)、模糊数学(李彦洁2006)等相对崭新的分类法或判断法。不过这些方法把意义、文化等要素包括在考虑范围内,同样引起有关判断标准的质疑。以往的讨论中,有些学者把语音、意义、文字等要素都看做同等的语言要素,也有一些学者虽然不同等看待这三个要素,但是他们没有很明确地说出其理由,还有一些学者甚至把文化要素也放在考虑范围内。笔者认为非语言要素不能放在考虑范围内,这并不是否认语言为文化载体的事实,而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技术性原则,词汇借用是不同语言之间发生的,这跟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发生的文化交流是层次不同的两个问题。当然,语言接触肯定包含文化接触,文化接触也包含语言接触,实际上发生的接触是混为一体的,不过研究问题不能混为一体。 

2.2几种争议词语的讨论

2.2.1纯自由翻译词和描述性词

根据外文词的含义,从中文资料中翻译出来的词被称为“意译词”(free translation words),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纯意译词、描述性词和模仿性翻译词。纯意译词是指造词材料和造词方法都是汉语的词。描述性词语是指通过在汉语的原词或语素中添加描述性成分而产生的词语,仿拟词语是指字面翻译原词的词语。本节中要讨论的释义词不包括仿拟词。戏仿词的问题将在下一节单独讨论。本节的主要讨论对象是纯释义词和描述词。中国有三部以“外来词”或“外来词”命名的词典:胡兴之(1936)《外来词词典》(上海:天马书店)、刘郑丹、高明凯、麦干勇、史佑威(1984)《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上海词典出版社)和岑启祥(1990)《汉语外来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这三本词典不接受描述性词语。至于纯粹的释义,除了胡兴之(1936)外,他们不接受其他两本词典。就像描述性词语一样,纯自由翻译词语在语言符号层面上不受外语符号的直接影响。他们都用旧词或创造新词来表达新的外国概念,而不是外国词。这种借用关系只能说是概念的引入,即借用或使用借用,即外部概念从一个符号系统到另一个符号系统的表达。

2.2.2假释

仿词也叫借词、借词、抄词、仿词、仿词、翻译借词等。它们是指使用原始语言的原始造词材料来逐一翻译原始单词的成分的单词。模仿翻译是各种语言的外语翻译中常见的现象。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模仿翻译的方法。在古代汉语中,“田艾”来自梵语神的喜爱。(许文侃这些词不仅吸收了原词的意思,而且移植了原词的形态结构和内部形式,形成了翻译词与原词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模仿词和纯自由翻译词或描述词之间的区别。纯意译词和描写词是根据汉语的结构形式用汉语材料构成的,而仿译词是根据外语用汉语语素构成的。因此,张颜勇等学者承认这是一个外来词。张德新(1993)也将这种“半中文释义”视为外来词。作者早些时候指出,符号系统的基本要素是能指与所指,它们不是独立的要素,不能分开讨论。“模仿翻译”过程所带来的借用成分与符号的本质层次无关。符号已被转换成中文符号。严格来说,它们不是外来词,但符号单位之间的绑定关系仍然是原词,也就是从原词移动过来的部件之间的绑定关系。如果这种结合是在句法层面,我们只能称之为句法借用。然而,这些仿拟词中的借用成分大多是词内语素的组合。虽然也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红眼航班、跳跃和销售等。,这种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它们组成部分的意思的简单组合。总的来说,当使用一个符号时,借用的组合也是符号内的组合。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一些借用发生在符号的形式层面。虽然这种借用不是必要的,但它不是纯粹的意义借用或句法借用。我们也可以承认借l3)的性质。模仿和纯释义或描述性词语之间的区别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翻译方法或释义之间的区别”。如上所述,模仿有正式的借用,而纯粹的释义和描述性词语没有。

  第二章外来词范围的界定类型及借词系统...........132.1外来词的界定标准...........132.1.1外来词的定义...........132.1.2词语借用的判断标准...........15第三章外来词类型与借词系统...........513.1借词范畴内部的不均等性...........513.1.1对不均等性的描写...........513.1.2对连续集合的范畴划分...........55第四章地域差异与时代变化...........674.1现代汉语借词的地域差异...........674.1.1语料库数据...........674.1.2全音译词...........68 结论 本文通过语料库分析配对变法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外来词类型的地域差异、对外来词的语言态度、同义异形外来词的使用情况等问题。本研究以!6本词典和专著为材料,建立了“汉语借词词库,,和“华语各地借词词库”,通过语料库分析发现,借词类型的分布比率因地而异,香港、澳门、新加坡的音译词比率高于其他地区,台湾的日语汉字词比率相对高。此外,近代时期和新时期的借词中音译词占30~40%的比率,整个“汉语借词词库,,中比率超过60%,不过在两个常用词表中的借词类型中,音译词比率很低,大致为10一20%,这意味着,音译是外来词收容方式中最常用的方式,但音译词在汉语中的生命力很低,被其他译名代替的可能性很高。与之相反,域外汉字词在常用词中的比率很高,常用词表里的借词中占63.79%,频率高的一万词或三千词中有7一!0%的借词,其中80一90%为域外汉字词,可见其在汉语中的地位和生命力。外来词(音译词)在汉语使用者的意识中,代表开放性、时尚性等价值的象征。汉语借词中有不少同义异形词,有些由不同译法所产生,也有一些由不同引进途径所产生。本文通过网上问卷调查,考察了人们对同义异形外来词的认识率和使用率,对字母形式和汉字形式、港台形式和大陆形式的认识率,也呈年龄级差的变化。此外,各地区使用率高的词语,在报刊上的出现率也高,说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香港人的字母形式使用率明显地高,其他三地居民的汉字形式使用率高于字母形式,其差异最大的是四川,上海则没有显著差异。性别方面,女性对字母词的相对使用率高于男性,年龄方面,20一29岁人群对字母词的相对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重排本)[Ml,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004.【2】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陈忠.汉语借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江海学刊,1963,(l):42一46.【4】曹学林.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语文建设,2000,(7):11一12【5 】曹志耘.语气词运用的性别差异,语文研究,1987,(3):43一45.【6】岑麒祥.汉语外来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陈光磊(主编),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陈建民.普通话对香港词语的取舍问题,语文建设通讯(香港),1994,(43):1一12.【9】陈榴.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辽宁师大学报,1990,(5):44一48.! 【10】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81一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