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76125字博士毕业论文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综述——基于金融联动的视角

76125字博士毕业论文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综述——基于金融联动的视角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76125字
论点:金融风险,金融,风险
论文概述:

本文是财政学专业论文,本文主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从金融风险理论入手,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主题选择的背景

金融起源于实体经济,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大量研究表明,金融体系的稳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将资金导向效率更高的部门。世界金融市场正在走向自由化和全球化,新的金融工具也正在出现。因此,导致金融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令各国政府措手不及,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和防范金融风险。

2008年,面对源于美国并最终席卷全球的大规模金融危机,为了将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救援政策和对策。然而,就实施效果而言,这些政策只是在短期内挽救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救助政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间不平衡;社会财富已经大大转移;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加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间接导致了本国政治动荡的爆发。各国政府积极发挥金融和货币杠杆作用,应对金融危机,造成了政策从公共向私人转变、金融机构自身债务由国家支付、私人债务转化为公共债务的恶性现象。对政府来说,金融危机已经变成了债务危机。政府将不可避免地选择各种措施来增加政府收入和减少政府支出。因此,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减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双重转型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金融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与此同时,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的积累也令人担忧。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和区域金融危机一再发生,给世界各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尽管中国在此次危机中遭受的损失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非常稳定的金融体系。事实上,相反,中国政府仍需努力改善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分析中国金融体系为何能够基本抵御以往金融危机的冲击。首先,自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以来,中国一直坚持逐步国际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以避免过度扩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第二,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总的经济增长率很快。繁荣的经济发展形势暂时掩盖了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然而,随着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将逐渐显现,金融体系将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例如,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损失准备抵销率低,抵御风险能力弱。财务违规、违规经营和重大案件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金融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金融监管已不能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开放条件下国际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终集中在金融领域。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因此,冷静观察,理性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系统研究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防范,对于当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

1.2.1金融风险的宏观理论分析

(一)经济周期理论中的金融风险

在传统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对银行危机的分析往往与经济周期理论相结合,如范布伦在他的《商业企业理论》(Theory of Commercial Enterprises)中提出的银行系统内部不稳定的假设,以及《所有者的缺席》和威克塞尔(Wick sell)(1898)对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偏差引起的经济累积扩张的分析。凯恩斯(1936)对预期和不确定性的强调是对经济周期过程中金融不稳定分析的主要贡献。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的周期性变化是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环境不合理导致的投资预期失败。一般来说,一旦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就会出现金融危机,这种危机非常典型。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利率上升的经历通常是错误的。如果经济繁荣,大多数人会保持乐观的投资预期,资本货物也会相应增加。如果经济进一步繁荣,投资预计将保持乐观。一旦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人们就会质疑当前投资的可靠性,并怀疑未来的回报。如果这种氛围继续蔓延,将大大降低资本的边际效率,并导致经济衰退。布里奥·富尔·费恩·劳(2001)解释了金融系统的“内部周期性”程度,即对价值和风险的认知以及承担风险的意愿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变化。存贷利差、资产价格、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以及预期损失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等会计指标都是顺周期的,这些顺周期行为将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加剧经济波动。有人进一步指出,例如,1980年代末北欧国家和日本的银行危机、1994年墨西哥的危机和1997年至1998年东亚的严重银行问题都充分证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将伴随着金融体系的危机。

(2)“金融不稳定假说”

明斯克(1972,1985,1991)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这一假设在金融危机的历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鉴于目前的金融体系由商业银行主导的各种信贷机构组成,借款人的特征是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本身具有不稳定的属性。在经济世界中,融资行为有三种:审慎融资、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在经济周期中,会出现市场错位,即投机性融资将逐渐被“庞氏融资”(Ponzi financing)所取代,审慎融资将被投机性融资所取代。“换位”将导致盈利部门的资产价格上涨,这将导致经济中投机和泡沫的迅速膨胀,导致过度繁荣和投资。在这个阶段,一旦银行信贷中断,市场对未来的担忧将发展成恐慌,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崩溃。因此,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内部不稳定性。

2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分析:与金融的联系

2.1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

当商品交换从简单的事物交换转变为通过货币进行的商品交换时,商品交换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受时间和空的限制,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风险,使得商品货币化过程难以完成,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各种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还增加了自身的交易量。然而,经济泡沫也会出现,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2.1.1金融风险产生的经济分析

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金融风险的形成,可以发现金融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工继续细化,交易呈现多样化趋势

根据马克思的基本原则,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能导致交易活动。社会分工促进商品的生产和交易。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交易活动更加多样化。尽管它仍然是商品之间的交易,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它更接近产权交易。合同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纽带。交易主体相互独立。他们产生交易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私利”。如果发生违约,交易中某一主体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害,无法实现双赢。这表明基于社会分工的经济活动存在不确定性,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风险。金融活动的本质是交易。鉴于交易过程中一方无法履行合同的必然情况,金融活动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2)环境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金融活动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社会因素、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1)资源匮乏。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必须尽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风险。(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可预测性决定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共存;(3)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流动是非常不同的,因此它们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分离。然而,这种分离是不确定的,金融泡沫将随之而来。

2.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联动机制分析

当一个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金融手段和金融手段有很强的相关性,但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的使用也会相互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通常会影响财政资金的收支,财政资金的使用通常会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余额。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等。)通常受到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例如,2009年后,a股市场触底反弹。许多人认为这与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供应有关。为了应对“次贷危机”,2008年政府投资4万亿元主要来自发行国债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收入。因此,如果没有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金融政策将失去其行动工具,如果没有金融政策的保护,金融危机肯定会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

2.2.1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机制分析的逻辑起点:金融与金融的关系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金融和金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控制宏观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主体,它们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然而,由于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实际情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

(a)金融和金融联系密切

金融与金融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和金融是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两大主体。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配合,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有时我们坚持两个宽松政策的匹配,有时我们坚持两个紧缩政策的匹配,更经常的是我们坚持两个宽松和紧缩政策的匹配。尽管组合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金融和金融手段不仅仅依靠自身的运行条件来调节经济。在更多情况下,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经济调控才能实现。第二,两者的载体都是资本。在经济调控过程中,两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在联合行动的过程中,财政和金融运用不同的手段集中和分配资金的使用,形成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运行机制。二者通过货币资金共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这种资金运作机制将财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资金结合起来。例如,银行直接管理金融部门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其他资本流动。金融基金是银行基金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银行系统的收入也将纳入财政收入。一旦一方的资本发生变化,另一方的资本就会受到严重干扰。例如,如果财政支出不能保证国有企业资本的及时、足额配置,那么银行就不能全额收回贷款。第三,财政和金融共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他们共同完成收入再分配的调整过程,以保持稳定的货币水平。

3金融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43

3.1美国应对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43

3.1.1美国财政政策.......45

3.1.2美国货币政策........46

4中国金融风险综述57

4.1计划经济下的金融风险.......57

4.1.1政策风险57

4.1.2运营风险......58

4.1.3银行风险都集中在国家......58

5金融风险预测和危机预警模型.......75

5.1财务风险管理模式75

5金融风险度量和危机预警模型

金融风险管理应以科学的定量风险分析为基础。金融风险的微观管理需要衡量已经发生的风险程度,而宏观管理所需的风险定量分析侧重于金融风险的预警。

5.1财务风险管理模型

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主要由规章制度和交易合同管理和控制。流动性风险通常根据银行账户中的一些重要比例关系进行监控,而定量风险管理模型很少使用。相反,在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领域,有着丰富、日益成熟甚至常用的风险管理度量模型,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度量,进而提出控制措施。由于这两个领域有许多计量经济学模型,即使采用了相同类型的模型,不同的金融机构处理数据的方式仍然不完全相同,因此不同金融机构对模型的应用是不同的。

5.1.1市场风险模型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变化引起的金融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市场变化包括汇率、利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化。市场风险的度量可以从资产价格变化的累积概率分布中获得。早期市场风险描述和度量是用价格或回报波动来表示的,如方差、标准差和平均绝对偏差。随着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资产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摩根大通和G30集团提出了一种多维市场风险度量方法——风险价值度量方法。

(一)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概率分布方法

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值可以由构成资产组合的资产的分布变量来定义。只要获得构成资产组合的金融工具价格变化的标准差,就可以从资产组合的分布中计算出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值。

6中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6.1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政策建议

6.1.1进一步加强金融对金融体系的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职能。目前,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格局基本形成。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金融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完善金融监管。

(一)借鉴国外经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它们都有相对健全的法律环境、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和相对完善的政府管理体制。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完善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最终使所有监管手段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融入金融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我们应该借鉴外国银行的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使我国的银行金融体系符合国际惯例,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改善金融支持。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一种基于计划经济的财务理念。它认为“有形和可见”资产是真实资产。它通常能抓住一些已经“破碎的铜和腐烂的铁”。例如,信贷资产的“一拖二”分类方法就体现了这一概念。然而,在金融处理中往往很难反映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真实数量,使得已经不可收回的贷款成为可能或列入优质资产账户,这可能导致问题一旦发现就无法收回。目前,中国按照国际公认的方法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这为中国金融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定条件。然而,中国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仍远未完善。必须在进一步市场化的前提下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我国贷款的“五级”分类,加强金融监管。此外,包括财务预算制度、费用账户管理制度、财务决算安排和决算审批制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财务检查制度在内的财务制度应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呆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和核销方式,商业银行应收、应付利息和外汇业务的核算,各项业务费用的支出,分行的监管,贷款担保人或抵押资产的管理等。必须以国际规则为基础,采用稳健性原则,并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报表体系定期提供主管单位...财政部提供符合财政部要求的详细、客观的财务报表。财政部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除向有问题的商业银行公开相关材料外,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有问题的银行分行进行处罚,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