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59859字博士毕业论文科技风险防范综合机制综述

59859字博士毕业论文科技风险防范综合机制综述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9859字
论点:风险,科技,社会
论文概述:

本文是科技论文,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风险预防的技术路径、制度设计和科技伦理建设,提出了科技风险预防需要系统性的机制构建,需要平衡民主与理性、科学与政治、自由与安全等多重价值。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现代性的反思与当代人的风险环境

从历史开始,技术就伴随着人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20世纪,牛顿力学的出现导致了自然科学的建立,技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形式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现代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相应地,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现代性”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激发的一种信念,即知识的无限进步和朝着更好的社会和道德的无限进步”

然而,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类在空之前遭受灾难。人们意识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原本意味着“自然的终结”和生态的恶化。当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崇拜的图腾时,它并没有像启蒙思想家想象的那样提高人类的安全和道德水平,反而使人类面临前几年难以想象的高科技风险。为什么当今世界的设计与启蒙思想家的设计大相径庭?人们最初认为现代性意味着理性的繁荣。理性主体可以发现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科学知识的增长可以使自然和社会越来越服从人类的需求,把人类从各种短缺、压迫和限制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文明的进步。然而,当科学技术促成现代性的极端扩张时,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工具理性成为现代社会的绝对理性。这种绝对理性取代了古典理性中的整体和谐,也失去了现代启蒙理性中的人文关怀现代文明被困在“工具理性的笼子”中,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问题或危机。

正是因为现代性问题或现代性的阴暗面存在,人们今天必须以反思的方式生活。现代性的反思性是指“大多数社会活动和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必须根据新的知识和信息定期修正的敏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性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不能有特定的发展模式。不确定的现代性要求人们树立反思现代性的意识。现代性的反身性包括三个参照领域,即行动主体、知识和社会制度。它是“自反性”、“知识反性”和“系统反性”的统一。社会制度的反思性改善反过来又加剧了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现代性的风险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现代性的反思代表了当代人的风险处境。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科技风险问题的历史发展

随着社会对环境相关风险事件的讨论日益增多,科技风险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激烈的社会争论。根据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核能产业的潜在风险和安全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安全使用核能,如何控制和评估核能的风险,以及专家之间的争论。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评估风险,作为决策或投资的参考。因此,专家分析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讨论来源。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是争论的主要对象。这一时期风险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和博弈规则、企业管理和系统理论分析。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并广泛参与了关于核风险的辩论。公众提出了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问题,并质疑风险专家的定量评估方法和数据。风险分析问题引起了社会科学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专家和管理者之间的争议。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科学技术的争论反映了社会中新旧价值观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社会上来自各种技术反对者和批评家的声音越来越多。公众普遍怀疑高科技的负面影响。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学者们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科技风险引发的焦虑,分析公众对风险的心理认知。许多研究表明,公众意识到经济效益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吉登斯在分析社会科学的反思和实践意义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和规律的专业化程度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中期,环境运动开始发展。各种环保组织或联盟不仅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危害,而且质疑决策者和现有的权力结构。因此,公众参与决策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随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关于科学和技术风险的讨论发生了重要转变。科技风险的社会讨论呈现出多视角发展和跨学科整合的研究趋势。在此期间,生物工程科技发展的风险问题已成为科技风险研究的一个突出焦点。随着公众越来越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发展,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理论等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提出了对风险的社会理解。科技风险的理论研究与现代危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人类生存方式的反思和文化批判密切相关。

2当代社会科技风险分析

2.1提出科技风险的概念,界定研究范围。

2.1.1科技风险概念的提出

在西方话语系统中,“风险”一词来源复杂且有争议。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法国专家弗朗索瓦·埃瓦尔德(Franois ewald)的观点,他将风险追溯到意大利,并指出这个术语曾是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商业航海和保险中常用的语言,具有勇敢和冒险的含义。随后,“风险”一词的含义逐渐扩大,成为投资领域的一个普遍概念,这意味着某一盈利行为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这种损失可以通过计算加以量化。风险计算的一般公式是:风险=伤害程度*发生概率。20世纪50年代末,来自化工厂和核能工业的污染导致科学社会学家用这个术语来描述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从那时起,风险的社会意义逐渐涵盖并超越了经济意义。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风险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它反映了现代科技的灾害潜能。\"它们造成系统的和不可逆的损害,这些损害通常是看不见的.\"显然,“风险”的概念已经从纯粹的技术经济范畴扩展到社会理论范畴,并在社会科学文献中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来源,但风险的解决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这可能导致更复杂的风险问题。科技风险的周期性和复杂性使得任何专家都不可能预测、计算和控制科技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风险。这也是科技风险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原因。

2.1.2研究范围的定义

首先,科学技术风险在这一研究视野中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科学技术本身的风险、影响科学技术的风险以及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风险。因此,围绕科学技术,风险可以划分如下:

一是科技及其应用带来的社会风险,即科技风险。它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例如,核武器的威胁、全球温室效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以及过度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的环境破坏等。

2.影响科学技术的风险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门科学是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或者一项技术是否能够产生和广泛应用,或者是否判断错误等。它们也可以被称为科学技术的外部风险。例如,前苏联对孟德尔遗传学的批评表明,科学界受到国家荣誉和政治需要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压制,这可能会扭曲或歪曲科学。

科学技术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指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在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它也被称为科技内部风险。

2.2当代社会科技风险的特征

传统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事实上,过去10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在这里创造了比过去1000年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然而,像硬币的两面一样,科学和技术也有其风险的一面。它早已包含在科学技术本身中,但我们意识到这一事实为时已晚。科技风险的主要特征是有害后果的严重性、不可预测性、潜在隐蔽性、复杂相关性和日常性。

2.2.1有害后果的严重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在不断提高科技实力的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发展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这种严重性不仅反映在有害后果跨越空的时候,而且还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尽管某些科学和技术风险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一旦发生,其危害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并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可持续性。对此,一些学者指出,\"随着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化进程,科学技术活动的风险已经上升到后果的高风险----这一风险将对极多的人造成普遍后果。核危机和生态危机等无休止的危机使人们的生活处于极度的不确定之中。

现代科技风险的影响主要跨越时间空,而空的区域表述是打破国界,而从区域、地方到全球和整体的扩张时间则表明,不仅当代人将受到影响,甚至未出生的几代人也无法逃脱不幸。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ot)在其著作《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中,对现代技术风险的跨度空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形象描述。他认为现代技术是以科学技术体系的形式存在的。由于核武器、核电站等高风险技术系统的交互复杂性,指技术系统与管理技术系统的控制组织之间的各种非线性关联和紧密衔接,指技术系统和/或组织子系统之间缺乏弹性组合,技术系统的各个组件、设计者和操作者之间的交互非线性关联不是全知全能的,而且, 旨在确保安全的部件本身可能会出现故障,例如,三里岛事故的原因是安全阀的故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高科技复杂系统的事故概率将远远高于最初的估计。这种事故将是“正常事故”,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为的“操作失误”。有人指出,“随着早期高风险系统的规模扩大,越来越接近公众,其酝酿灾难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此外,出现了新的具有更大内在风险的高风险系统,如核电厂、核武器、重组的研究和生产等。他们酝酿灾难的潜力危及了现在和未来几代无辜的人。无论是从空还是从未来,这些灾难几乎是无国界的。”作者甚至认为,这种高技术系统不可避免的风险已经大大超过了它可能获得的任何利益,只能消除。

3风险防范原则科技风险监管法律原则…… 34

3.1不确定性和风险防范原则……34

3.2风险防范原则的争议与思考........38

3.3风险防范原则在中国的引入.......51

4科技风险防范的多维分析.........55

4.1科技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困境......55

4.2科技风险防范的路径分析.........62

完善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的五点思考........89

5.1中国科技风险的问题域.......89

5.2法律和风险评估91

完善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的五点思考

2005年,在与中国学者的对话中,风险社会理论的创始人贝克(baker)表示,“当代中国社会由于巨大的变化正在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

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损失严重的“人为”风险事件。例如,今年刚刚发生的“7·23”高速列车追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直接引发了公众对中国高速列车、高速列车等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兴技术的安全性的质疑,以及对铁路系统科技界的信任危机。2005年11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发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人口超过1万的哈尔滨四天停水。2008/ 2008年8月,三鹿公司生产的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严重污染,导致许多婴儿患病。据估计,全国可能有30,000多名儿童受到可能被污染的奶粉的影响。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极度焦虑和恐慌。2007年5月,太湖水域出现蓝藻大规模积累,造成江苏省无锡市自来水污染,给数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全国其他水域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域污染事件。所有这些事件都引起了人们对科技风险、科技灾害、消费者知情权、企业经营和政府科技决策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质疑。这些后果严重的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科技的结构性风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巨大风险源。风险是无国界的,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风险评估机制,为科技风险防控奠定良好基础,对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首先,基于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科学技术内在不确定性、科学技术体系的局限性以及政治干预、经济力量和社会塑造等外部因素的分类和解释,揭示了科学技术风险的发生是科学、技术、产业和国家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征。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是科技风险产生和增长的外部原因。因此,防范科技风险应立足于降低科技本身的不确定性,突破科技体系的局限,平衡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次,在分析科技风险成因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原则应确立为一般法律原则,为应对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重大社会风险提供法律依据。

此外,通过分析科技风险防范的技术路径、制度设计和科技伦理建设,指出科技风险防范需要制度机制建设,需要平衡民主与理性、科学与政治、自由与安全等多重价值,综合运用国家权力和科技等多种力量来增强制度的反思。科技风险评估是科技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面对当代科技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多重价值和利益的新特点,应建立咨询性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多重、多重、广泛的理性沟通和咨询,引导社会共识的形成,从而为防范科技风险的决策提供合法的依据。

最后,结合我国科技风险问题的特殊背景,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中理性与民主、自由与安全等多重价值目标的追求,并通过实体规范和程序规则的设计明确科技风险评估的各种制度要求。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