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124809字博士毕业论文中国新农村住宅建设融资模式及保障机制研究

124809字博士毕业论文中国新农村住宅建设融资模式及保障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24809字
论点:投融资,住宅建设,农村
论文概述:

本文是在职博士研究生论文,本文在结合前人对农村金融领域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及投融资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找出了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发展的制约因

论文正文:

1导言

一个国家农村住房建设的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状况、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农村风俗的文明程度和村庄的面貌。农村住宅整体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投融资是新农村住房建设各方面极其重要的一环。这直接关系到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从其发展状况来看,投融资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城市住房建设金融领域的发展日益成熟。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期发展。城乡住房金融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本研究的微观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村民们大多自己建房,这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同时,总体规划的缺乏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农村地区建造的大多数房屋分散或处于无序和集中状态,妨碍了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空新村”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利用率低。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和实践基础

2.1概念界定
政府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投融资行为,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融资方式从事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活动,并管理辖区内经济实体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投融资活动的行为;金融机构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投融资行为,是指相关金融机构为参与农村住宅建设的房地产企业和有住宅建设和购买需求的农民提供资金和担保等金融支持的行为;房地产企业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投融资行为,是指农民根据农村房地产市场的未来预期,参与农村住宅建设过程,筹集建设资金,投资农村房地产市场,通过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指有实际住房建设和购买需求的农民通过金融机构贷款等正式渠道和亲友贷款等非正式渠道筹集建房和购房所需资金的投融资行为。

2.2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以上三个理论来看,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别是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具体体现。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基本兼容。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和不完全市场分析是金融市场分析的重要工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市场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制,而竞争是发现信息、减少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的过程。良性竞争在农村金融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市场应该引入竞争,保持竞争,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然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有时可能会失败。因此,政府必须间接监管金融市场。在竞争性金融市场的边缘之外,即竞争性金融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信贷补贴、担保、金融租赁、小额信贷等一些政策工具仍然发挥作用。然而,政府只负责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框架,政府监督只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3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主体行为分析.......43
3.1地方政府投融资意愿因果循环图分析.......43
3.2金融机构投融资意愿因果循环图分析.........47
4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构建........61
4.1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61
4.2投融资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63
5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担保机制...91
5.1金融指导机制的构建……91
5.2金融创新机制...94

6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

6.1实证研究——以天津华明“家园交换”模式为例
小城镇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如果单靠政府的财力难以满足基本建设需求,就要求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走多元化融资、多渠道融资的道路,以资本市场为工具,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具体来说,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置换,分散的农民将集中在新建的小城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计划地分阶段分批出售,创造有利于投资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增值效益,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有偿转让建设用地,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建设房地产、商业等设施,筹集小城镇建设所需资金。“宅基地换房”模式资金运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见表6-2。

6.2政策建议
广义而言,政府的政策引导也是一种融资方式,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广泛投资于我国新农村住房建设,通过鼓励农民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形成农村住房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模式。此外,政府的政策引导还可以很好地调动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农民等投融资主体参与新农村住房建设的积极性,利用各主体拥有的融资渠道筹集住房建设所需资金。因此,政府的政策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前几章新农村住宅建设主体间投融资行为的分析,以及投融资模式和保障机制的建设重点,提出了10条政府政策引导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

7结论和前景

本文在前人对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住房建设和投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找出了制约我国新农村住房建设投融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政策和金融支持不足、商业金融向城市转移、合作金融制度缺陷。鉴于这些制约因素,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是解决我国新农村住房建设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突破。在明确研究路线后,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循环图模型和股票流图模型,对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的主要行为和投融资需求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运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广大农村进行分类研究,找出农村发展的共性和差异,为投融资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找出了各种投融资主体投融资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主体行为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等几个主体投融资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政策和金融支持、地方官员绩效评价指标、住宅建设项目预期、借款人还款能力和意愿、资金机会成本和坏账风险、社会资本进入程度、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住宅建设和购买成本等。
……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