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66399字博士毕业论文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研究

66399字博士毕业论文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研究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6399字
论点:科研机构,治理,研究生
论文概述:

本文是行政管理论文,本文把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归纳为教育理念变革:强调合作与开放;教育体制变革:实现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单轨制;

论文正文:

第一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讨论的科研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和资助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大型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中央政府部门下属的科研机构或国家实验室等。除了这些国家科研机构之外,还有企业和私营科研机构设立的科研机构。由于对研究生培训的投入较少,这些机构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

据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截至2012年,中国现有国家科研机构3,674家,其中中央政府拥有710家(中国科学院拥有107家),地方政府拥有2,974家,科研人员总数388,000人,研发投资1548.9亿元,科研项目79,343个。发表科学论文158,647篇,专利申请16,551份,其中发明专利10,935项。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科研机构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科技活动研究和发展的主力军。\\u\\u\\u\\u\\u\\u\\u\\u\\u。

总的来说,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研究机构(R&D)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外部性。知识和技术只要开发一次就可以被所有人使用,并且可以通过学习传播数百万次,而成本几乎没有增加。公益性科研机构通过研发提供公共产品,如清洁能源、国防、公共安全等。,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而无需支付成本。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发展类科研机构也具有正外部性。科研机构将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间后披露其科研成果,所有用户都可以从中受益。

仅仅通过提高工资来鼓励科研人员是不够的。必须满足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基本要求。管理理论中的目标管理和自律管理是典型的柔性管理方法,非常适合科研机构。其中,目标管理的核心是研究人员为目标而努力工作,而不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自律管理的核心是研究人员为自己努力工作,而不是听从上级的命令。这充分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学术和思想自由。

研究生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博士教育。这是一种教育形式,学生在毕业后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学习。入学考试分为推荐免试(针对应届毕业生)和单独入学考试(只有部分大学有资格)。研究生只有满足各种院校学位条例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要求,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学位证书。根据培训的性质和不同的项目,研究生通常分为普通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

..............................

二.相关理论

(一)作为治理理论的研究视角

1.治理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如志愿协会、慈善组织、社区和非政府互助组织等)日益增多。)对人们的公共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受到理论界的特别关注和思考。治理理论的对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诸多方面。它的提出和兴起带动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治理起源于古典拉丁语(或古希腊语)中的“导向”一词,最初是为了引导航海。其本质是在特定范围内拥有权威,其政治含义是在许多感兴趣的领域获得认可和实施计划(余克平,2000)。目前,关于“治理”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有许多意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准确的定义。现有的定义相对模糊和复杂。例如,如何管理和分配国家行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权利,如何行使权力,如何由公民监督,以及如何作出决定,建立制度和程序,等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维度突出了治理的内涵。然而,作为一种关系概念,“治理”永远不能被定义为一种有效的普遍方式。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给治理下了一个更权威的定义: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同一事务的多种方式的总和。主要指协调冲突或不同利益并共同行动的过程。包括规则和条例以及非正式安排。

治理有四个特点:①治理是一个过程;(2)基于治理的协调;(3)治理涉及公共和私营部门;(4)治理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个正式的系统。关于治理的特征也有其他表述,如多种治理主体、模糊的主体责任和权力、相互依存的主体权力、独立的网络系统以及政府行为范围和模式的界定。简而言之,治理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非常包容。

一般来说,公共治理的研究范式包括协商治理、合作治理、合作治理和合作治理(严家华,2015)。其中,协商治理的形式是:公民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原则,通过协商(对话或讨论)提出相关要求,判断和审查各种政策建议,赋予政府立法权和政策合法性。合作治理的形式是:在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发达的社会民主和科学的依法行政背景的前提下,在合作管理的基础上,多主体(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等)形成资源互补、权利共享的组织体系。)为公共事务提供共同治理和服务。协同治理是将上述多个主体视为子系统,通过非线性协调与这些子系统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不断调整其结构,使系统稳定有序,实现子系统不具备的功能。合作治理的实现不同于上述三种:主体(政府、第三部门、企业、公民个人等)。)以平等和自愿的方式通过相互合作服务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合作治理打破了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结构。合作治理结构要求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形成多中心治理结构。通过合作和协商,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双向的(或多维的)管理过程。从创新和改革的角度来看,合作治理可以利用国家、社会和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种力量来承担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中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要求。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来看,合作治理的主要对象是对象、人和组织。此外,从这个角度来看,合作治理不仅注重眼前的事情,还体现了对长期事务的管理。合作治理的本质是使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来最大化多方的利益。

................................

第二章是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初始阶段(1950-1953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国家文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高等教育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造就了中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是1935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事实上,法律是对英美研究生培养方法的研究,包括学位授予水平、获得学位的要求和学位评估方法等。所有这些都已详细说明。然而,由于当时的动荡和教育水平低,《学位法》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从学位授予法颁布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5年中,只有232人获得了硕士学位(王立胜,2012年)。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教育体制(即各级各类学校体制)存在诸多不足,教育体制的统一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提高我国公民教育水平,支持高端人才培养,加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我国改革了多种教育体制,将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相互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国家教育体系。根据1951年国务院《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决定》,我国的教育制度定义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初等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学院、大学、研究生部)、各种培训课程、政治学校等。这种过渡性的教育制度为我们的新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国家文件。它规定,学院和大学应设立研究生部,招收具有大学学位的学生,并与科学研究机构如科学院合作。其目的是为科研机构培养高级科研人才,为高校培养优秀教师。(《人民日报》,1953年)。

(2)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始: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招生

科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的科学机构。《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政策文本中具体提到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时,有许多事情要做,人才匮乏。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的科学机构。它的使命是用现代科学服务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中国的科学研究,增强中国的科技实力。中国科学院的政策要求它不仅要产生丰硕的研究成果,还要输出大量的人才。因此,科学院非常重视科学人才的培养。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高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学生很少。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人才。企业需要专家,大学需要教师,科研机构需要科研人员。因此,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联合招生,培养高层次人才。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了。

................

二、建立阶段(1953-1966)

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标准化:颁布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

1953年11月,高等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暂行办法(草案)》,共19篇,旨在解决前一阶段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份法律文件,这种方法已逐渐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化。文件规定了培训任务、教育模式、年制、毕业分配等。对于研究生来说。包括规定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应由一名副校(院)主任领导,负责具体培养工作的基本组织是教研室(组),由教研室(组)选派的苏联等民主国家的专家或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

由于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我国颁布了《关于选择优秀高中教师到大学研究室学习的通知》和《关于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其进行了规范。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由高等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规范。

(二)中国科学院建立正式研究生制度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也在制定和颁布研究生教育政策。195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向中央政府申请增设一个研究生部,专门负责研究生工作。它开始尽快招收研究生,希望通过积极培养新的力量来扩大科学队伍和后备力量。第二年三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指示,强调发展科学研究需要努力培养新的力量,不断扩大我们的科学研究队伍。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应当为培养新的科研人才做出贡献。该指示还指出,应建立学位制度和奖励制度,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第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提交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它们详细说明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规定的上学时间是四年。毕业后,科学院将授予副博士学位。《人民日报》于1955年9月1日和1955年9月6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招收第一批研究生的决定,认为这些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的高级科学干部,提高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社论还分析了招生来源和正式研究生制度的建立,指出合格的高等院校应逐步建立正式研究生制度(鲁肖鹏,2002)。

..............................

第三章考察了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41

一、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41

(一)国家直属大型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41

第四章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0

一、存在的问题……50

(a)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制度保障薄弱,科学和教育合作滞后.......

第五章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先进经验..............................56

一、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特点分析..............................56

(一)美国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的特点...................56

第七章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一是建立多协作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改革目前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明显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从管理转向治理。

新形势下,在全国研究生教育整体积极构建“多元合作、协同创新”的背景下,科研机构还应引入多元化创新管理,协调优化机构内外科研、教学等资源的配置,建立服务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运行机制。具体来说,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如何构建多学科合作平台、如何建立领导机构、如何进行日常管理以及如何建立平台与各学科之间的组织关系等问题。为了便于阐述,本文提出一个假设,即根据第五章的相关内容,假设研究生教育合作平台是由科研机构和相关高等院校联合建设的“科教一体化联合学院”。

顾名思义,“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学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可能是实践中最大的困难。显然,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科学”,合作大学的优势在于“教学”。如何真正打破合作主体之间的界限,形成“1+1>2”的局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笔者认为,要真正形成“科教一体化”的合作局面,合作主体的利益必须进一步相互约束和融合。过去,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在研究生培训方面也有一些合作。然而,由于科学研究项目中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特别是大学和具有类似专业和特征的研究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没有足够的合作基础。这种合作只能是简单意义上的“代表他人进行培训”,而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教育一体化”。在这里,简单主题之间的谈判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要用政府的“看得见的手”来发挥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双方的利益逐步趋同,真正使共建高校的“主体”和“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取长补短。

............................

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发展特点的明显差异,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可分为“创造”、“建立”、“停滞”、“恢复”、“标准化”和“创新”六个阶段。目前,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大规模、快速发展、均衡分布的趋势。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仍占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很大比例,约占总数的40%。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模式和管理体系。

分析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政策支持不足,制度保障薄弱。“科教”协调滞后,人才培养链不完善。研究生课程不系统,缺乏通识教育,缺乏人才应用。社会关注度不高,存在研究生短缺等问题。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在这些问题背后,政府角色的缺失是政策支持不足、制度保障薄弱、科教合作滞后的原因。高等院校角色的缺失是课程体系不高的原因。企业等市场主体角色的缺失是人才缺乏应用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特点和经验。借鉴国外科教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科教一体化与协同创新”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密切协调,实现双赢发展。这是一个符合出版潮流和科教发展规律的重要概念和先进模式。本文总结了国外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教育理念的改革:强调合作与开放;教育体制改革:实现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单轨制;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科研机构与大学的互动实现多维治理;政府促进变革:通过合作从政府政策和制度支持中获得四点启示。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和改革原则作了明确的解释和界定。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多个实体的合作治理体系。重点是明确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在科研能力培养和教育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探索建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共建的科教一体化学院,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原则包括:注重发展科研专长,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内涵发展,强调教育规范;强调治理理念下的合作治理和合作治理原则。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