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93658字博士毕业论文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建设——以民国新闻教育为中心

93658字博士毕业论文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建设——以民国新闻教育为中心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93658字
论点:职业,职业化,报馆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到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新闻系、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暨南大学新闻系等等。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问题与研究路径

一、选题的由来

从职业标准的角度强调新闻产业是确立新闻产业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在各种专业性话语中,新闻专业化是一个突出的话题。专业化是职业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是许多现代项目之一,新闻专业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国,20世纪初是职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律师、医生和会计师等许多专业都得以确立。相关论文包括《专业之路:民国时期上海律师研究(1912-1937)》(张丽艳博士论文)、《民国时期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以上海为中心》(尹倩博士论文)、《艺术领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民国初期上海艺术活动社会学研究(1912-1937)》(黄健博士论文)、《近代上海专业会计师的兴起——以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中心》(1912-1937) 《江苏社会科学》分别论述了律师、医生、画家和会计师的职业化,并以1912-1937年为考察期。 例如,张丽艳认为律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从1912年到1937年已经在上海建立,并开始了职业化的进程,但与现代成熟的律师职业相比,上海律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时,在中国新闻界,一群以新闻写作闻名的记者正闪耀在社会舞台上,如黄远生、邵朴平、胡郑智、程希吾、顾治中、许朱成、赵敏恒等。《申报》、《新闻》、《泰晤士报》、《大公报》和《世界晚报》等标榜新闻独立性的报纸在商业和新闻报道方面也表现出色。通过这些报纸,一大群专业记者不断形成。如果专业精神是专业团体区别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而专业精神是建立专业精神的必要过程,那么在当时专业广泛兴起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专业精神是什么?从事新闻行业的行为者是如何与当时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复杂多样的“结构”联系和互动的,从而促成了一个专业群体的形成?这个专业团体如何因其专业特点而区别于其他非政府团体甚至其他专业团体?

此外,中国现代新闻的职业化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报刊的职业化因素相联系,并与当今新闻媒体所承诺的新闻职业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呼应也赋予了本文很强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概念的定义

一.专业精神和专业精神

“专业”和“专业化”是社会学概念,也称为“专业”和“专业化”。\\u\\u\\u\\u\\u\\u\\u\\u\\u。

在不同的语境中,“职业”概念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职业”和“职业”经常被用来代替。在法语中,以涂尔干的“社会分工”为例,“职业”和“职业”的含义基本相同。然而,德语和英语中的“职业”特别强调学术知识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即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这将“职业”与一般“职业”区分开来。社会学家弗莱德森总结了对职业概念的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是相对宽泛的职业地位概念。第二是职业作为制度象征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个人具有特定的、或多或少相似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属性。弗莱德森认为,只有这第二种理解才允许我们将“职业主义”视为职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因为这种理解肯定不仅表达了统一(专业)的身份,还包括不同的专业身份和专属的市场保护,使每个职业都不同而又截然不同。一些研究者综合了职业社会学领域许多学者的意见,对职业所表达的“职业”做了详细的定义:“职业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变化的概念,主要指一些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在一些关于自由职业者的研究中,职业尤其被用来指代“自由职业者”。“学者们对现代自由职业群体的范围基本上没有区别,主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工程师、教师等。,这与西方社会的专业范围基本一致。一些学者还将专业翻译成专业,并将上述群体表达为专业群体。”这里的“自由职业”一词有特定的含义,特指需要高等教育和特殊培训的“专业职业”。塔尔科特·帕森斯在分析律师职业及其职业特征时,对职业和职业进行了区分。职业,原本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职业(也称为工作或职业),但它绝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它具体指需要高等教育和特殊培训的专业,如律师、医生、会计师、建筑师等。这些专业人员履行社会珍视的某些职能,并通过他们的专业活动谋生。律师被认为是这一职业最典型的类型。因此,职业和职业/职业之间有区别,职业/职业更多地指所有行业和工作。可以看出,在职业社会学语境中,基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职业”概念与“专业主义”和“专业主义”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职业”和“专业”是可以改变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使用“专业”来表达这一层次的含义,这将在后面详细解释。\\u\\u\\u\\u\\u\\u\\u\\u\\u。

................

第二章: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闻领域

第一节报纸:新闻职业的形成之地

报纸不仅意味着报纸,还意味着以报纸为中心的场所和记者。报社不仅是制作报纸的地方,也是记者公共生活(特别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场所。当报纸、图书馆和记者形成稳定的关系时,这也意味着新闻作为一种职业的诞生。因此,报纸是讨论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

从纵向来看,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始于1815年的教会报纸,随后是商报和党报。到20世纪20年代,由商业报纸、政党报纸、官方报纸、宗教报纸和各种专业报纸组成的报纸体系已经形成。记者、历史学家王润泽调查了报纸发行量的统计数据,发现“1916年至1926年是中国媒体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到1926年,“全国69个市县建立了新闻业(包括创办报纸、通讯社或通讯员)”,特别是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福州等新闻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尽管报纸和期刊的分布仍然不均衡,但一个覆盖中国大部分领土的报纸网络已经出现。这个报纸网络不仅表明报纸的数量已经由小变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以主要商业报纸为标志的报纸中心的形成。从展馆到报人的构成,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业或报业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u\\u\\u\\u\\u\\u\\u\\u\\u。

一、展馆:从从属地位到独立建筑

报纸是新闻的物质基础。1918年,许黄豹在他的《新闻》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现代报纸的几个素材标准,包括完整的图书馆、宽敞的编辑室、通往世界各地的直拨线路,以及排版机、自动铜板制造机、旋转机、邮寄机等便利的机器。早期的报纸没有自己的报纸,往往依附于其他文化机构或租用的场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新建的独立报纸才出现。从依附其他文化机构,到租赁,再到自建,这种材料的演变空不仅意味着报纸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报纸经营的扩张空还意味着职业关系的形成、独立职业形象的塑造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正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主持人贝央爵士在1921年参观新闻报道大楼时称赞的那样:“世界的幸福取决于一份完全独立的报纸。”

..............................

第二节新闻机构:倡导新闻行业公共利益的平台

一个职业日益成熟的标志是倡导该职业公共利益的行业团体或行业协会的出现。行业团体或行业协会的出现与行业的“分散性和聚集性双重特征”有关。分权是指同行之间的竞争,即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同质的,同一行业的业务单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有利于适者生存和专业技术的提高,但也会导致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聚集(Aggregation)是指行业的整体利益,即每个业务单元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运营,还取决于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资源状况和运营环境。行业的双重性决定了同行业经营者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规范内部竞争秩序,二是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有业务单位必须组织起来,共同谈判,维护公共福利,并确保从内部和外部实现行业利益。\\u\\u\\u\\u\\u\\u\\u\\u\\u。

专业是“为完成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而存在的行业”。专业人员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他们对专业化(专业性)的追求。对于包括记者和编辑在内的各类专业人员来说,他们各自的协会或行业协会比一般行业更关心职业发展和他们为专业化所做的不懈努力。民国时期,这些专业人士被称为自由专业团体,也就是所谓的自由专业团体。学者们更加一致地认为,“他们应该主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工程师和教师”和“西方社会的专业范围基本相同”。自由职业团体被认为是“为公众服务并考虑公众利益的团体”。也就是说,一方面,他们通过组织协会建立自己的专业标准,并以国家和社会承认的专业知识为公众服务。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会关注和干预公共领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民国时期的新闻组织以“报业俱乐部”、“报业协会”、“报业协会”和“记者聚会”的形式出现,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新闻行业公共利益确立的重要平台。\\u\\u\\u\\u\\u\\u\\u\\u\\u。

一,倡导成立新闻机构的初衷

新闻集团的主张源于摆脱私人观点、造福同行的愿望。1905年,《泰晤士报》首次倡导成立新闻机构时,指出成立新闻机构可以改变当时人们很少说话的新闻状况,并得出“有三种方法消除有害影响”和“有三种方法盈利”的结论。“有三种邪恶是可以消除的”,即反击外国报纸对中国的偏见,抵制政府官员对报纸的压迫,“说服和约束报纸记者,结束不良现象,消除温和腐败和教导罪人的恶名”。还有三个“要获得的利益”,即报纸和记者之间的“要获得的互利”、“要获得的互助”和“要享受的相互交流”。对此,沈宝表示积极支持,并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支持报社记者联盟》(On support the Alliance of News Reporters)的文章,指出工商协会的成立可以防止其行业“相互竞争”,报纸也应该效仿。报纸联盟的实现可以防止报纸“用自己的观点互相对立,创造自己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分歧”,但它们不能坚持相同的目标和观点。最早付诸实践的报业组织天津报业俱乐部(Tianjin Newspaper Club)也表示希望报业协会消除其门内的分歧:“在东西方文明的国家里,除了报业俱乐部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汇聚思想。正如每个中国帮派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俱乐部...它改变了党的观点,走向门口。”\\u\\u\\u\\u\\u\\u\\u\\u\\u。

..............................

第三章民国新闻教育对新闻专业的建设58

第一节新闻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60

第二节新闻职业习惯与道德修养……68

第四章从大学到报纸:新闻职业再生产的新途径

第一节独立报纸——《大公报》

第二节燕京大学新闻部与《大公报》110的交流

第五章职业化视角下的民国新闻教育评价159

第一节专业化和通才培养:民国新闻教育是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手段之一...160

第二节职业化与民族主义:民国新闻教育对新闻职业化的建构与局限163

第四章:从大学到报纸:新闻类再生产的新方式

第一节独立报纸——《大公报》

新书《大公报》(以下简称《大公报》)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费正清称之为民国剑桥史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独立无党派报纸”(下)。1926年,吴定昌、胡郑智和张季鸾创办了《大公报》。至于这份报纸的性质,张季鸾在1941年的社论《我们的同事的声明》(Statement of Our同事)中明确指出:“如果这份报纸仍然价值不大,即使是以商业运作为基础,它在讨论政治时仍然能够保持文人的本色”。之所以能够保持文人讨论政治的超然态度,是因为辛集《大公报》始终坚持其出版之初所宣称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瞎”。“四不”是“中国报纸摆脱党报杂志,跳出纯粹的商业目的,进入独立负责报纸阶段的重要宣言”。新闻职业化作为新闻的核心概念,也有其发展。“新闻专业主义与休闲报纸的发展密切相关,休闲报纸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追求独立和中立,独立报纸和杂志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基本建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变化。“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业的专业精神已经反映在许多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申报》、《报纸》和《大公报》,其中《大公报》最为突出。194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大公报》年度最佳新闻服务荣誉勋章。马兴业1941年4月21日在《大公报》重庆版上写道,中国报纸赢得了这一国际荣誉,这是《大公报》的开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马丁教授在给胡郑智的信中说:“大公报有着悠久的出版历史,代表着中国的报纸,并继续做出特殊贡献。它对中国读者的服务符合新闻业的信条。有鉴于此,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教授会议上一致决定授予贵报一枚该校今年授予外国报纸的荣誉勋章,并让我通知您该决议。我非常感激。396和《大公报》在其对该奖项的社论赞赏中,进一步澄清了该报的专业命题:“我们是同事、专业记者,没有政治、职业甚至名誉野心。\"

..............................

第五章专业主义视角下的民国新闻教育评价

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一直根植于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职业追求之中。1912年,国家新闻协会立即提议成立一所新闻学院。然而,由于缺乏适当的资源和运作模式,该提案流产了。直到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容易模仿的“范式”,并得到威廉博士的积极推动,大学新闻教育才在中国生根发芽。从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到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新闻系、北平新闻学院、中央政治学院新闻系、暨南大学新闻系等。,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轨迹。贯穿这一轨道的中心线索是对新闻专业精神的需求、各种教育目标和目的的表达、各种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所有这些都致力于培养健全的新闻专业人员。

专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必要条件。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需要“独立精神”、“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公共服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职业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渴望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努力改变国家的屈辱地位,建设一个文明现代的国家的艰辛努力。就新闻业而言,它是文化转型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催化剂。中国知识分子希望建立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新闻教育是培养对这种媒体有社会责任的记者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新闻教育不仅关系到新闻本身的专业性,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许肖群认为,近代中国自由职业群体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共生关系,职业群体与国家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因此,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新闻教育应该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发展视野中,以获得更丰富的意义。\\u\\u\\u\\u\\u\\u\\u\\u\\u。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