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国家 >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世界金融结构是如何发展的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世界金融结构是如何发展的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世界金融结构如何发展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是其融入国际经济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规模在国际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国际金融实力。国际金融现实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有哪些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格局”①世界多极化是符合时代需要、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发展趋势。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充满复杂的斗争。 (3)单极与多极的矛盾,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长期的国际斗争。1.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依然稳定。2.用美元清洗土地的欧元体系正在崩溃。3.亚洲美元对美元清洗墙的想法胎死腹中。4.国际金融市场从单一美元挂钩市场向各种大宗资源商品价格挂钩趋势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5.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所谓国际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平衡,以及支配其他国家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力量分配,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之间的力量平衡。 目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应对显示出以下新特点和新趋势: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秩序的重大调整:20国集团和其他国家的作用有所增加;中国外交的伟大发展:和平合作外交的新台阶 为了正确把握这些,人民币能否成功通过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年期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成为SDR篮子中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的第五大货币,是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 努力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便利举措。

世界金融结构是如何发展的

世界金融结构如何发展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是其融入国际经济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规模在国际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国际金融实力。国际金融现实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范文

摘要:国际金融结构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结构、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影响国际金融结构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主要关注三大金融因素:金融危机频发、金融全球化深化和金融科技创新。总体而言,全球金融结构的调整进程极其缓慢,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三大因素的影响下,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增强,国际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结构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根据国家重大战略的调整,中国应确定战略重点,制定具体措施,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国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增强中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关键词:全球金融结构;发展趋势;战略选择;

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分配国际金融资源的能力以及在国际规则中的发言权都反映了其在国际金融结构中的地位。本报告将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资源配置和国际金融治理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国际金融结构变化的三大金融因素,并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国际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

一.国际金融结构现状

㈠国际货币体系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没有任何制度安排。各国可以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交易量和外汇储备构成来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很大份额和核心地位。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和加元等其他有代表性的货币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核心货币和外围货币。盈余货币属于外围货币。核心货币是主要储备货币,但核心外围货币对核心货币的支持也是维持当前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撑,而外围货币主要是接受当前形成的规则。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大多数经济体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这存在汇率剧烈波动的问题。同时,美元作为核心货币,使得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其次,由于流动性与信任之间的矛盾,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被普遍认为是金融市场不稳定、发展中经济体储备过剩、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没有发挥其保障金融安全和拯救陷入危机的成员国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

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经济体分配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它是否拥有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型跨国商业金融机构。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主要跨国商业和金融机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他们普遍面临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等问题。然而,无论从金融机构的全球经营布局还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看,欧美,尤其是美国的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要素在世界重要节点流动和聚集的结果。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过去一年的排名,前五名城市的排名近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与此同时,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心城市的代表,上海的排名逐年上升。

㈢国际治理体系

国际金融治理是经济体管理共同国际金融事务的多种方式的总和。这是一个协调不同经济体利益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国际金融治理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救助、金融政策协调、发展融资问题以及区域和双边金融合作。国际金融组织是从事国际金融合作并承担国际金融治理职能的国际组织。它们可以分为三类:货币合作和政策协调机构、发展筹资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

当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包括:第一,缺乏明确的概念来指导未来国际金融治理的发展方向。第二,需要加强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和监管合作。第三,全球国际金融组织在应对危机中的不当作用影响了国际金融治理的有效性。第四,国际金融组织中治理权分配的不平衡仍然存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没有足够的发言权。

二。影响全球金融发展趋势的主要金融因素

(a)频繁的金融危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几乎每十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核心地位,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财政资源配置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大大提高。国际金融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对新兴经济体来说,一方面,抵御外部风险的影响已成为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它们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对建立新的全球金融秩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尽管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正在强劲复苏,但金融危机和下一轮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特征不容忽视。引发下一轮危机的原因包括:第一,当前一轮经济复苏仍不充分,存在贸易摩擦、税收竞争等问题;其次,全球资产价格,尤其是美国股市,仍处于历史高位。第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发展中经济体有负面溢出效应。第四,全球债务规模相对较高。第五,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很高。鉴于上述原因,并结合1987年后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未来3-4年极有可能再次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

(二)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对国际金融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帮助新兴经济体更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结构,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在更广泛的区域分配财政资源。但这也让国际金融治理变得更加困难。金融全球化将大大增加跨境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并加大监管难度。与此同时,对财政资源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

金融全球化未来将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美国的反全球化政策影响了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改变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带有强烈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和金融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工业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和金融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升级都影响了市场对金融全球化进程的积极预期。

第二,难以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西方国家所期待的金融全球化是在其主导的现有秩序和规则框架下的全球化,即保持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选择性地忽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法需求,不希望给予新兴市场国家与其经济地位相对应的金融话语权。

第三,英国的英国退出欧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预计欧洲金融市场的政策协调和监管一致性将会减弱。欧元、英镑和其他欧洲货币的波动可能会加剧。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改变。

(3)金融科技发展

金融科技正成为影响国际金融结构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因素。首先,加密货币的诞生深刻影响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在法定货币体系之外创造了大量流动性,不仅容易出现大幅涨跌,而且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效率。其次,金融科技影响了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覆盖面,帮助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时间空限制,拓展业务领域,增加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最后,对国际金融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科技可以在技术上实现交易者的匿名和在线交易,这给监管尤其是跨境监管带来了技术障碍,也对依赖传统方法的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金融技术的影响将继续增加。首先,金融科技的发展将继续重塑金融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化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整合。其次,监管技术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监管技术为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三,大国未来的政策是支持和监督并重。总之,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影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反向回报”趋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端跳跃”与服务业发展的共存,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的调整,成为主要金融中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未来,在坚实的技术支持、广阔的应用市场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下,金融科技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起点。

三。国际金融格局发展趋势

㈠国际货币体系

由于现行货币体系存在的固有问题,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既能满足国际交易支付的需求,又能有效解决金融危机。我们可以保持全球化的势头,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美元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综合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动摇。其次,国际货币有逐渐多样化的趋势。国际货币体系的覆盖面也大大扩大了。外围经济体的货币也可能成为核心外围货币,甚至影响核心货币的使用范围。第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适用范围将变得更加广泛,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关于在特别提款权和主权货币之间建立清算关系、鼓励特别提款权估值和促进创造特别提款权估值资产的提议得到了广泛讨论和支持。第四,国际货币体系的金融安全机制从不同渠道得到加强。除了增加外汇储备和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央行还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了新的集体救助机制。

(2)国际金融资源的分配

1.大型跨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首先,已经完成全球布局的跨国商业和金融机构仍然具有强大优势。这些跨国商业和金融机构仍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它们已经在全球金融结构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次,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商业和金融机构也有机会通过资本运营增强实力。最后,跨国商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它们的全球影响力。

2.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

首先,伦敦和纽约仍将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但它们的影响力将会减弱。作为旧模式的重要代表,伦敦和纽约在短期内很难动摇,但它们的影响力将会下降,特别是受英国退出欧盟影响的伦敦。其次,以上海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正在缓慢上升,并与排名相似的城市直接竞争。新兴金融中心城市很难在排名上赶上其他城市。最后,按地区划分金融中心的趋势正在逐渐增加。金融中心城市的特点是,根据其位置分布和语言类型,整体区域变化和语言网络化。

(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

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结构和实力对比将继续发生深刻演变,而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不确定的渐进过程。各种力量的结合给国际金融秩序的转变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由此造成的长期动荡将使世界秩序的转变极其曲折、复杂和困难。同时,当前国际金融治理仍具有一定的客观稳定性。在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推进渐进式改革,将是未来十年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共识。

从趋势来看,国际金融治理的未来发展可能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国际金融治理的主要力量更加分散,效率降低,治理难度加大。二是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金融功能的回归。第三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组,其特征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今后,推进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出发点包括:第一,不断提高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透明度,使其具备更强的治理能力。二是根据各国贸易比重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扩大其发行和使用范围,完善发行机制和基础,逐步推动其成为独立的国际储备货币。第三是加强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和政策措施,调整基金组织现有的融资机制、资源和组织结构。第四,促进国际金融组织决策机制的完善。

四。中国的战略选择

(a)战略优先事项和目标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双向开放,大大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

第二,加快国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好地整合国内外金融资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香港互补,共同打造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

第三,继续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收支、官方储备和金融交易中的比重。相关指标的世界排名将努力与人民币在货币篮子中的排名保持一致。

第四,提高中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促进金融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运营体系,增强国家运用资本运营体系提升综合影响力的能力。

第五,继续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走曲线”的重要起点。

(二)具体政策建议

1.促进金融机构的国际发展

一是研究制定金融“走出去”的发展规划,增强金融机构总部的理解和关注。第二是进一步放开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三是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是建立适合我国金融机构国际业务大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体系。第五,继续加强政府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加强与相应国家的沟通。

2.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建立一个适合离岸金融中心的税收环境。二是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给予上海金融中心适当的金融法律授权。第三,结合精简行政和下放权力的改革,地方监管部门将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获得更多的监管权力。

3.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稳步放松金融管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平衡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扩大汇率弹性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深化国际经贸金融合作相结合,提升人民币计价金融交易份额,增强各方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4.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一是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促进国际金融治理机构建立更有效的国际金融危机集体预防和应对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国家资本运营机制,形成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资本协同效应。三是在世界范围内招募优秀的资本运营人才,打造一支国际化团队。

5.大力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二是继续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三是完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第四,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探索监管技术的应用。

参考
[1]阿恩尔、巴伯里斯和巴克利,2016:金融技术的演变:一种新的后危机范式?,SSRN·
[2]恩里克·门多萨和何塞·维克托·里奥斯·鲁尔,2007:金融一体化、金融发展和全球失衡,《政治经济学杂志》,117 (3) :371-416。
[3]麦金农国际,2005:被国际美元标准困住,《政策建模杂志》,27 (4): 477-485。
[4]桑坦德Inno Ventures and Oliver Wyman,2016 Fintech 2.0:重启金融服务,安西米斯集团,11月30日
[5]陈道富,王刚,2014:“比特币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及监管建议”[J],“发展研究,第4号.
[6]葛华勇,2013:国际金融资格治理现状及改革[M],中国金融出版社,5月。
[7]关涛,陆政委,郭家颐,2017:《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不是替罪羊》,中国金融40人论坛报告,5月7日,华尔街新闻。
[8]贾成如,2017:《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策略》[·杰,《企业改革与管理》,第8期。
[9]龙国强,2017:《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三大特征》,国际经济评论,第3期。
[10]曲东,2014:“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杰],《外国社会科学》,第4期。
[11]任林,2016:“英国英国退出欧盟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政治经济模式的影响”[·杰],《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
[12]宋笑妍,2018:《国际金融危机后十年监管改革研究》,东方法律,第1期,
[13]杨玲,2017:《党的第19次代表大会: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新起点》,任真国际发展研究所报告。
[14]宋洋等人,2017:《制度话语权》[·M .,法律出版社,11月版。
[15]张承慧、朱红明、汪洋、陈宁,2018:《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692期,
[16]张立平,2016年:《中国金融“十三五”期间“走向全球”的发展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7期,
[17]张立平,2008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22期,
[18]张力平,韩萌,2016:《加快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23期,
[19]张力平,傅帅熊,2016:《大力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24期,
[20]银行 2016:“全球治理新模式下的增长突破——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7)”[·金,“国际金融”,第12期,P37-46。
[21]周小川,2009:《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当代经济,第7期,第8-9页。

注:
1由英国伦敦Z/Yen集团发布,2016年与深圳市综合发展研究所联合发布,
2包括中国发起的国际发展机构、国家主权基金和国内政策与发展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