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 >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真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管理...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真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管理...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

真假: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基础上的...你们好,学生们!1、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客观存在,是用价值形式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2、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

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会计(Activity-based cost accounting)是指先累计已完成活动产生的成本,然后根据产品类型、客户群、目标市场或项目主体分配总成本的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一个组件。有必要了解网络结构网络是腾讯运行网络服务的物理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基本软件产品,如服务器、工作站、存储阵列和存储池、路由器、交换机和操作环境等。 -平台指网络提供的一般基本服务 网络服务的类型首先包括网络和系统服务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侧重于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则,要求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侧重于现实世界探索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因此,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才能提高。财务管理肯定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在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中,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前有后有的功能。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构成要素和理论逻辑层次关系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财富。

真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管理...

真假: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基础上的...你们好,学生们!1、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客观存在,是用价值形式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2、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

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应用分析范文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标题]作业成本法在H公司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导论
[第二章]成本管理基础理论
[第三章]在H公司实施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六章-参考文献]探索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中问题的结论

第 4 章 H 公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4.1 应用传统成本法的核算分析
4.1.1 应用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H 公司根据国家对成本核算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成本核算应用的是传统的核算方法,该企业对于产品的计算与分析运用的是平行结转分步法。生产步骤过多,产品规模小是模具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所不同的特点,所以公司为了方便产品成本的计算,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对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系统的成本计算,但是运用该方法进行核算是以主要的生产车间为核算的主要依据,并不是以产品的加工程序和不同产品所特有的决定性因素进行核算,此时运用该种方式计算企业在产品耗费时,所能表现出的仅仅是该公司各个生产车间所消耗的成本费用。产品对应的成本并不会跟随产品在各个工序中流动而计入到下一个工序中去,所以在此情况下核算成本无疑会使其在账面记录的数据和真实中发生的成本是有一定的误差的,采用这种计算方法核算在产品消耗时,不利于企业对产品消耗的管理与分析。此外,这种做法更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每一个生产步骤所消耗的产品成本,这正是造成企业成本核算成本误差的原因之一。
4.1.2 应用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情况
本文选取了H企业2017年1月加工制造的三种产品的相关数据来进行计算。
具体资料见表4.1.
(1)制造费用分配H企业在1月份产生的制造费用共为4505000元,在A模具、B模具、C模具三种模具中计算和分配,如果以以前的成本计算方法只以工时一种因素来计算和分配,A模具、B模具、C模具应该得到的具体制造费用金额,如下表4.2.
制造费用分配率=4505000/50000=90.1(元/小时)A模具消耗的制造费用=90.1×25000=2252500(元)B模具消耗的制造费用=90.1×15000=1351500(元)C模具消耗的制造费用=90.1×10000=901000(元)(2)产品单位成本计算根据上面的表格数据计算分析,可进一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单位成本,见下表4.3.
A模具的单位成本=(19500000+1200000+2252500)/3000=7651(元)
B模具的单位成本=(14000000+800000+1351500)/2000=8076(元)
C模具的单位成本=(4400000+250000+901000)/500=11102(元)
H企业原本规划这三种模具的获得利润大约为300元,A、B、C三种产品每件售价依次是8000元、8400元和11400元,如果根据这个价格进行销售,A模具的销售量会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会超过公司的生产能力,所以公司将A模具的价格提升到8100元/件,但是在这个价格之下,公司还是会收到大量的交易,在前期公司会理解成A产品在市场中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过去很久后,此种情况依然存在,所以企业的财务领导层指出此种状况并非供不应求的因素所导致的,而是A模具的成本计算和产品定价问题所导致。再对C模具进行分析,刚好和A模具的情况相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定为10000元/件,如果C模具按照市场价格进行销售,那么相关利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加之为产品投入的各项成本等,利润几乎为零。但是其订单的数量却不多,按照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C模具应该是需求量比较大,然而H企业获得的销量相反进行下降,因此也可以推出,C模具的销量情况是由于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与价格制定方面存在着不足,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H企业不能够继续采用该成本法进行企业成本的具体核算,需要一个能够弥补此方法缺陷的核算方法,对A模具和C模具采取适当的产品资源消耗计算方法进行科学的定价原则,达到对产品进行正常的管理与出售。
最后根据探讨,财务人员大部分认为目前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会导致产品相关成本的不准确性。
4.1.3 应用传统成本法核算存在的问题
(1)分配制造费用时仅使用工时作为标准H公司把其消耗的时间作为产品成本如何分配的唯一准则,会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状况的现象,但生产活动所分配的不同时长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工时的耗用是生产商品与提供劳务的必备条件。依据这一理念,核算的时间没有包含物资的购买、生产库存品、区域运送、数据产生核对所耗费的货币时间。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公司在实际核算产品成本时包含的时长短于其真实耗用的时长,但公司单单凭借着工时这一个因素将产品的加工成本分配到所有产品之中,却忽略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的相关费用,因此最后将导致产品计算出的成本与实际消耗成本不一致的情况。现如今大多数企业生产产品时产生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会越来越大,产品所用工时和产品成本的关系越来越低,例如:一个虽然小但是工作效率高的机器,其对空间资源的耗费较低,但凭借着其高效地运转,生产速率加快,这使得机器设备损耗较快、折旧费也会相应提高,站在一个正常企业的立场上,该状况是不合理的。
应当将固定资产中的机器占用空间也当做一个厂房损耗的摊销因素,这样可以缓解异常。
公司在平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按工时给加工的工人计入劳务费,最后给加工人员结算工资时,不同的职位根据其产出的效果来分配职工薪酬。这里所说的工人工资指的是: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等一起组成,以上提到的两项工资金额是固定的,不会根据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动,而岗位效益工资的多少是根据工人加工工时所决定计算具体工资。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工资并不是和所完成的工作时间成正比,当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越是少的时候就越发显着。因此假若对员工薪酬的划分标准仅使用工时这一要素,则供应规模大、消耗时间长的商品按照比例获取到了较大的资金支持,相反规模小的商品获取的就比较少,这是使核算出来的成本数据出现不准确的一种重要原因。
(2)传统成本计算法不能够加强管理层对成本的控制公司利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提高成本核算岗位人员提高成本计算的效率。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尽快地将成本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层,从而使得管理层可以在效率层面上加强对自身的成本控制。但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较于作业成本法只是单纯的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照部门、车间等划分依据进行划分,对于那些经过多步骤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管理层无法通过最后汇总的的成本信息判断出生产出来的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人力以及相关辅助费用的来源情况,即并不能够反映出各个生产程序所产生的成本情况。
H公司对于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只是把各个车间和部门作为依据,并不是把作业当成中心,并没有把生产程序当做主要情况进行分析,这也使得H公司没有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还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各个程序的产品成本,没有具体的反映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本,而仅仅是对产品成本进行了一个最终成本的计算,反映不出公司生产产品的各个程序中所消耗的资源数据。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虽然在效率上不如传统成本法,但是其以“精细”的成本划分可以使得管理层加强自身的成本控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成本领先战略并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对于自身做大做强,提高品牌辨识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3)模拟法人制度的运行提高了交易成本H公司采用模拟法人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企业管理层将相关成本与核算的权利下发给各个职能部门,例如:分管不同生产产品的车间以及蒸汽、供电等辅助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个下属部门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自身企业责任的认同感,但是其自身对于成本的控制并不能够从企业的宏观角度出发,不利于降低、控制公司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固定成本,而是单单的对自己的部门可控边际成本进行控制、这些中层管理者只会关心自身部门的部门边际贡献,采取对其自身有利的生产流程,但对于H公司的边际贡献所产生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负相关的关系。不仅如此,H公司采用模拟法人制度在现实中实施起来还会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这就会致使部门之间在最终进行计算时会产生矛盾,然而产生的矛盾还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或者领导层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施内部模拟法人在核算本质上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的机制,用此种方法来达到让企业员工具有市场化意识的目的,进一步引导各个部门或者车间自主进行成本的控制,想法虽好,但产生的效果很不利于H公司自身的综合发展。
目前,H公司的经营者和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成本核算法所具有的弊端,并且在试图尝试采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恰好能够解决该公司目前生产产品的成本计算所产生的不足和问题。
4.2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分析

4.2.1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整体设计

(1)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共存的双轨制度
1)两种成本法的区别第一,具有不同的成本范围。传统型成本计算方法是核算单一产品在制造中的所消耗的资源,而以作业为核心计算成本的方法,所计算的结果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其所核算的产品消耗资源量不仅仅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商品消耗,在价值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在以作业为根据的成本核算方式下,商品的价值还包含在这个范畴内所产生的间接消耗,例如售后服务等。
第二,间接消耗的费用形式不同,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企业中生产产品的程序来进行系统的划分与分配,但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核算整个事业部和各个生产车间,以及车间的费用,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来讲,如果所核算的企业规模比较小,那么公司的财务部门就可以统一为企业的产品核算并分配成本,如果公司的规模比较大,特别是企业中具有很多的生产步骤和程序,企业就可以把各个部门分开,进而可以把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和部门所分配[40].
第三,在分摊原则方面,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时所涉及到的原则有很多种,如:在设备或者是企业厂房在折旧费用的计算上,传统成本核算法只是采用单一的工时,工资或者生产产品的产值其中的一种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中,其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把工作时长作为核算的因素。也可以把产品的生产数量作为核算因素,成本随着产品生产程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种类不同的在产品在计算时会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核算,和之前普遍运行的成本核算法对比来讲,该方法具有很大的益处,能够更加准确计算与分析代售商品的具体成本耗费与分配,具有一定可行性。
第四,采用传统的方法只能够得到最后的结果,而作业成本法则是对企业商品的间接程序以及作业对象加以重视。从控制成本的角度来讲,控制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量与情况,可以对公司消耗资源的程序进行系统研究,也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决策与管理模式制定提供依据。
2)会计报表编制以传统成本核算法为依据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作为现代发展的产物,其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以及核算方法、核算口径上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该方法被定义为是更加先进并且更加系统的计算资源消耗量的方法[41].在某种程度上,该方法已经被当做公司资源消耗计量与核算的方法并在企业中进行实施,帮助企业财务部门对成本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系统研究,加大相关数据信息的管控程度。考虑到对外部披露信息时,采用传统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可以让企业外部的财务专业人士和一般管理层都可以较容易的看懂企业的成本数据,清晰明了。所以,在企业中不可以运用作业成本法后马上摒弃原来运用的方法,而是需要两种方法先共同运行,并且这种方式非常重要。双轨制就是指做企业内部对产品耗用情况进行计算时采用作业成本法,而公司对外部报告采用的是应用以前的计算方法来核算资源消耗量。目前,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互相参考与融通,有助于企业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达到准确与真实的目的,使企业财务报表清晰明了,提升企业的经营价值。
(2)企业主要以产品生产工时为核算依据公司在作业成本法对产品进行资源消耗量时,选择时间作为动因是很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个企业的领导层以及财务主管怕负责计算产品成本的财务职工因为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而产生核算误差,进而对成本核算结果产生影响。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数据会存在不准确不具体的情况。
与此不同的是,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大部分互不一样的因素做为成本核算的依据,所以也会包括工时这一个因素,并不会在实施该种方法时故意把这个因素去掉。
但是,对于一个生产程序很复杂并且加工步骤多,周期长的制造加工企业来说,单纯的依赖少数人对作业时间进行估算是不准确的,因为每个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异。
企业在进行作业成本法时由于其自身方法的独特性也使得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工时定额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对于H公司这种以精细加工为特色的模具制造商来说选取适合自身的工时定额就显得尤为重要,工时定额的制定准确与否会影响自身的成本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准确合理地工时定额需要H公司人力部门与生产部门进行恰当的沟通,并且随时根据产品物理结构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甚至是那些对H公司具有重要影响的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核心原则是工时定额的制定一定要随时与H公司的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宏观掌握公司总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不同部门、不同车间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工时定额。
(3)最终将作业成本法实施于整个企业企业在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时主要考虑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料、电力以及燃料费用按照部门或者车间的形式进行统一、集中的分配,所涉及的以上分配因素从整个生产流程来讲只是单纯的制造成本。但是作业成本法却因为其自身丰富的分配动因可以使得公司在核算制造成本时可以将发生的制造成本尽可能地较为详尽地进行划分,并且因为其本身拥有的强度、持续和业务三个层次的划分方向也使得企业在真正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时候可以有迹可循,操作难度以及划分制造成本的难度并不大。甚至公司还可以将运输费用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相关费用,还有其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按照前述的三种层次进行划分,由于传统成本计算法只是单纯的对期间消耗的制造成本进行核算从而产生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产成品成本,并且当这些不完善的产成品成本的相关信息报送给公司的管理层之后,管理层既有可能因为不准确的产成品的成本构成做出不利于、不符合公司发展的决策,所以H公司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决定开始从传统成本法向作业成本法开始转变。
H公司的操作手段主要是通过足够且准确的资源消耗分配至各个商品中去,根据前述的三个层面的动因并通过直接追溯或者分批、分类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把产品消耗的直接相关费用算到产品成本当中。
由于H公司是一个模具加工制造企业,其产品的生产规模相较于其他模具加工企业规模尚小,但是H公司的产品规模却很多,这种与公司规模不同正比的产品生产量也需要H公司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自身产生品的成本核算,从而做到对于成本的精细控制。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的一个重要的划分动因就是以工时最为一种最直接的划分依据,H公司对于工时的定额管理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其自身的人力资源部门有着非常长的专业从业经验,在工时分配这一方面可以为H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在H公司中,到目前为止,计算生产量的基础性管理方法依然是泰勒提出的定额管理。它对成本计算起着积极作用。如果H公司继续实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也会由于自身企业规模的特点从而为自身带来不少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4.2.2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流程
(1)H公司主要的生产工序H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程序复杂,对产品要求精准,在具体实施成本核算方法前应该让公司管理层明确产品的生产工序,例如:进行生产前期准备、检查加工设备、进入相应数量的原材料、产品生产、包装与售后等。
(2)作业中心的分类文中所研究的H公司是一家模具加工企业,具有生产产品种类多并且规模小等特点,所以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根据H公司产品的相应特性与加工程序的不同,将作业一共划分八个作业部门中心。依次是:事先筹划部门,原材料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维护部门,能源管理部门,资源供应部门,物资筹备部门,内部协商部门,品质检测部门。
(3)成本费用的归集在对H公司的作业部门划分完成后,要进行核算每一个作业部门具体耗用多少资源,并且把它们相应的分到各个部门中去。详细情况见表4.4.
(4)成本动因的选择在实施该方法中选择成本产生的原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这项工作在实施时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需要公司具备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也能够对车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流程了解明确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进行动因选择。在进行分析成本发生的原因时,明确因果关系为关键;在进行分析资源消耗原因时,是依据资源发生原因进行生产产品所耗用材料、人工等因素归集到各个生产车间与加工程序中,所以就有了下面的资源分配表,具体见表4.5.
在上表4.5中,进行了各项成本发生原因的选取,本文进一步根据公司生产的产品优势以及各种生产产品程序的不同,选取能够反映该公司生产情况特点的动因,而且把其进行汇总,具体情况如表4.6.
从表4.6中能够了解到各个作业部门中的成本构成不仅仅具有单纯的一个因素,而是根据情况具有非常多的因素,在这里我们不能够一一列举而出,所以我们与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各个车间负责人进行探讨后选取了综合情况下对公司产品成本作用最大的成本组成。如表4.7.
(5)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核算各个产品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并且计算企业的各项产品消耗的单位成本。
4.2.3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及结果
对于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核算结果,还是使用上文中的成本相关数据来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对该公司生产产品、生产工序以及产品特点等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了一个实施该种方法来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案,首先,把产品制造程序中涉及的各项作业进行选取与分类,一共分为八种作业中心,把企业所发生的制造费用都分摊到该八个作业部门里面去,每个部门所产生的的具体成本如表4.8所示。

根据该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以及领导层的共同研究,确定了下面的各项关于产品成本产生的原因,如下表4.9.
接下来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依次核算出A模具、B模具、C模具三种模具应该分配到的制造费用和单位成本。
(1)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根据上文中的相关成本数据,可以计算出成本动因的分配率,具体见表4.10.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过程如下:
事先筹划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120000/33=3636.4
原材料使用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420600/238=1767.2
固定资产维护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34000/51=666.7
能源管理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1190500/550000=2.2
资源供应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240000/450=533.3
物资筹备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92600/28=3307.1
内部协商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965000/150=6433.3
品质检测成本动因分配率=月制造费用/月作业量=1442300/15400=93.66
(2)制造费用分配接下来将公司的制造费用在该生产的三种模具中进行分配,具体见下表4.11.
(3)单位产品成本核算根据该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而计算出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具体如下表4.12
表4.12中产品单位成本的计算过程如下:
A模具的单位成本=(19500000+1200000+2423312.1)/3000=7708(元)B模具的单位成本=(14000000+800000+1286995.3)/2000=8043(元)C模具的单位成本=(4400000+250000+680942.9)/500=10662(元)
4.3 两种成本核算法结果的对比分析
4.3.1 两种成本核算法单位成本对比分析

将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来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并探讨出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对该公司产品定价以及生产决策产生的作用。
通过上面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两种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时,所得出的单位成本并不一样,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采用单一的工时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而作业成本法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采用的是生产产品的各个工序为成本核算依据,这就会使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根据上面表格数据可知,A产品的原方法核算的单位成本为7651元,而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单位成本为7708元,比之前多出57元,差异率为0.74%,如果企业一直使用原来的成本核算方法,将A产品的售价定为7690元,按照传统方法成本的计算可知每件A产品盈利39元,但是,由于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准确,A产品的准确成本应为7708元,这时企业如果将A产品售价为7690元,将会使A产品在销售时处于亏损状态,每件产品亏损18元,所以由此看来采用传统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会影响着企业的合理定价和相关的财务决策。
B产品原来单位成本为8076元,现在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单位成本为8043元,成本下降33元,差异率为-0.41%;C产品原单位成本11102元,现在的产品单位成本为10662元,下降了440元,所以高估了440元,差异率为-3.96%.
通过比较分析,三种模具产品的成本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失真。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制造业水平得到提升,模具产品的种类增加,成本差异的出现,是因为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摊是不同的。企业在采用传统成本方法对成本进行计算时,只是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工时作为单一的准则,但是每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同,所耗费的直接人工工时也不相同,所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单位成本就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研究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产品生产工艺作为成本核算基础,所以提升了企业成本的准确性。
4.3.2 两种成本核算法成本毛利对比分析
毛利大多情况下被各个公司的财务主管或者管理层当做衡量企业是否盈利的指标,并且会对其进行分析。毛利的计算等于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对于本文的案例公司H来讲,如果想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利润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影响定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的数据信息。如果企业一直以传统成本核算法来计算产品成本,产品中的间接费用分摊不合理,会影响准确的成本数据,进而影响到公司产品的定价,使毛利数据不够真实。下面根据对三种模具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数据信息,计算出产品的毛利以及毛利率分析,具体计算如表4.14和4.15所示。
通过表4.14和表4.15,三种模具的毛利和毛利率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中存在差异。
B模具产品毛利率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采用传统成本法时产品的毛利率为14.47%,采用作业成本时进行核算,毛利率为5.28%,毛利率同比下降了9.19%,A模具的毛利率由原来的11.80%上升到17.34%,C模具产品由10.54%上升到了15.08%,产品A模具和C模具的毛利率同比增长了5.58%和2.85%.由于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上面毛利上的差异,对一个公司的领导层来说,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企业在目前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把产品A和C的售价增长一些,就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然而由于B模具的利润率较低,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是以外资公司为主,并且需要的数量少,B产品在生产时由于工序比较复杂,会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所以如果没有大量的需求,不建议向外推行这两种产品,可以先推广A模具和C模具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