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 > 县地理环境基本概况,高栏县的地理环境

县地理环境基本概况,高栏县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高栏县地理环境高栏县位于东经103° 32 \'至104° 14 \'和北纬36° 05 \'至36° 51 \'之间,总面积2476平方公里。东面是白银市和榆中县,南面是兰州市,西面是永登县,北面是景泰县。县城距兰州和白银45公里。2011年,高栏县人均耕地43.6万亩,人均耕地2.24亩。其中的水

县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东兰县的地理环境

根据1965年出版的《东兰地形图》,全县总面积为2415平方公里,折合362500亩,其中耕地209165亩(1985年),占总面积的5.77%,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84亩。 林地143万亩(托山103万亩,森林38.4万亩,适宜林地64.6万亩,石质山地40万亩)。宜章县南北两端高,中部低。地面坡度基本上从北向南倾斜,从西向东倾斜。 中国最高点是东部长策乡仙鹅蛋,海拔1842米,北部七田岭峰2,海拔1654米,南部芒山峰芒坑石,海拔1902.3米。 境内最低点在梨园镇老坪山村,东面,海拔155。沙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分蒸发大。 年无霜期约220天,年平均气温11.4℃,年日照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沙车县位于新疆西南部边境,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部和塔克拉玛干。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钱塘江中游,北纬29° 35′~ 30° 05′,东经119° 10′~ 119° 58′。东面是诸暨,南面是浦江和建德,西面是淳安,东北面是富阳,西北面是临安。 整个领土从东到西长77公里,从北到南宽55公里。 总面积为1825平方公里。 阿克陶县以县城为中心,向东20公里,气候呈三维垂直分布。一天之内,人们可以从炎热的夏天走到冰冷的冬天。 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雨雪少,春季快速变暖,多风浮尘,秋高气爽,快速降温,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1.3℃,年平均降水量60毫米。 无霜期为221天。

高栏县的地理环境

高栏县地理环境高栏县位于东经103° 32 \'至104° 14 \'和北纬36° 05 \'至36° 51 \'之间,总面积2476平方公里。东面是白银市和榆中县,南面是兰州市,西面是永登县,北面是景泰县。县城距兰州和白银45公里。2011年,高栏县人均耕地43.6万亩,人均耕地2.24亩。其中的水

县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东兰县的地理环境

县地理环境基本概况范文

本文的目录导航:

[标题][民和县牡丹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br/][第一章]中国牡丹栽培与发展文献综述
[第二章]县域地理环境基本情况
[第三章]牡丹分布与生存概况
[第四章]牡丹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五章-参考文献]牡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民和县基本概况
2.1民和县地形地理气候
民和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和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系祁连山脉东南末梢,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马英等,2013)。昆仑山支脉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造了县境地架,海拔由最低中川乡下马家村1650m上升到西沟国营林场的野花山4220.3m,地域平均海拔为2100-2500m.境内多山地少平地,沟大壑深,地形比较复杂。民和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之间,县域有黄河、大通河、湟水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沟有24条,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地形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分别流经县境北和境南,大通河流经县境东北部。县境气候干旱,极端最高气温为33.3℃,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7.2℃,平均气温7.9-8.1℃,无霜期超过198d,年均降水量为350-650mm.地带性土壤为黄绵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为主。水域有支流18条,县境内浪塘山、塘古岭是分水岭,以西为湟水河流域,以东为黄河流域水系。径流量在1.0m3/s以上的较大支流有五条,分别为前河、松树沟、米拉沟、巴州河、隆治沟,支流13条为季节性河流,河水时大时小,汛期浑浊,水土流失严重。旱期时水资源总量少,约为2.58亿m3,湟水河流1.92亿m3,大通河流0.11亿m3,黄河流0.647亿m3.逢直汛期时,水资源总量超过200.69m3,湟水河水量达20.30亿m3,大通河流水量为25.71亿m3,黄河流水量更是大增至154.68亿m3.县域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降雨量集中夏秋两季,干流和支流集中在7月-10月,8、9月占年径流量的50-65%,河川的径流量变化大,水资源不足,保障供给困难。
因受到气候、地形、地貌、温度、湿度等影响,境域土壤呈现水平--垂直复合分布。川水地带海拔扁低,农作物耕种冬小麦、玉米、果蔬为主,土壤深厚、结构良好,是灌水收成最好地区;浅山地带植被稀少,土壤干旱缺水,主要是栗钙土,农作物种植春小麦、马铃薯、旱地薄膜玉米等作物;脑山地带是黑钙土,土壤湿润温度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层较薄,多种植春小麦、青稞、杂交油菜、马铃薯、黄芪、当归等作物。
地势地形起伏,据青海省地貌分级可以将民和县分为四个地(带)区,一是川水地区(1623-2200m之间)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北部和东南部,面积约为729.63km?,占全县地域总面积的38.39%;二是浅山地区(2200-2700m之间)主要县域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中部多,面积约为930.75km?,占全县地域总面积的48.97%;三是脑山地区(2700-3500m之间)分布在县域中西部,带状分布,面积为212.21km?,占全县地域总面积的11.17%;四是高山地区(3500-4190m之间)主要县域西部的边缘南大山地带,面积为29.92km?,占地域全县总面积的1.47%.牡丹
2.2民和县经济发展状况
2.2.1民和县交通运输
民和县境内北部有兰青铁路、兰青高速、109国道、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川官高速、川官公路、川杨公路、川马公路辐射8镇13乡,乡(镇)村村通水泥硬化公路,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2.2.2民和县工业概况
民和县共有8镇(川口镇、峡门镇、巴州镇、古鄯镇、马营镇、满坪镇、官亭镇、李二堡镇)、13乡(马场垣乡、中川乡、松树乡、核桃庄乡、西沟乡、北山乡、总堡乡、隆治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杏儿乡),共有312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住着汉族、回族、土族等20个民族,总共人口43.17万人,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60.05%.民和县委政府把发展工业作为调整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极力支持企业按照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值,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从县工业商务局预报获知,到今年2016年7月底,民和县完成了工业总产值的38.58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7.46%.其中:有规模工业完成了31.2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20.48%;而规模以下的工业完成了7.38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6.17%(2017,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到2016年7月底,民和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的11.4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4.79%.其中:有规模工业完成9.11亿元,同去年相增长了15.6%;而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为2.29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1.7%[24].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7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5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20.58亿元,增长6.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海东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35%、79.12%与15.5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到0.78、11.43与2.2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县生产总值的14.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县生产总值的55.3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县生产总值的30.29%(2017,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到2016年7月底,民和全县完成工业固定投资值的18.27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0.14%.其中:完成了一般性工业固定投资值14.88亿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1.4%[25].
到2016年7月底,民和全县有规模的工业企业所耗费能源达到57.28万吨标准煤,同去年相比增长了37.11%,单位增加值所能耗同去年相比增长了18.61%(2017,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3民和县农业概况
民和县种植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高粱、青稞、脱毒马铃薯、豌豆、玉米、胡麻、杂交油菜、马牙蚕豆、大麦、冬小麦等。境域分布有乔木植物树种39科49属106种,灌木植物物种27科46属84种,草本植物41科198属356种。药用植物分布有:草本类(车前子、薄荷、大黄、黄芪、甘草、当归、青贝母、党参、柴胡、丹参、茵陈蒿、荆芥等)、木本类(黄檗、土茯苓、桑白皮、骨碎补、槐花、黄柏、丹皮)、果实类(白刺、枸杞子、金樱子、牛蒡子、曼陀罗、苍耳、郁李仁等)、菌类(冬虫夏草、马勃、锁阳)。
农业作物(春小麦、糜子、马铃薯、甜菜、胡麻)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川水地区,面积为535.10km?,占全县耕种面积的28.16%;境域自然植被是草原、草甸类型(紫花针茅草原、禾草、嵩草、杂草草甸)占全县境域面积较大,约为1329.20km?;以乔木青海云杉为主的林地植被类型比较少,占全县境域总面积的1.90%.
民和农业用地(旱地)和草地类(草甸、稀疏草地、草原)是境域内的主要植被,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其中:旱地面积为最大(768.29km?),占全县境域总面积的40.426%;再是草原(385.56km?),占全县境域总面积的20.287%;最后是稀疏草地(357.96km?),占全县境域总面积的18.835%.森林地类(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所占全县境域的面积为160.43km?,主要分布在民和县脑山和高山地区。民和县人工地面类型有采矿场、居住地、工业用地、水库坑塘,所占全县境域面积的1.184%.
另外,其他用地(裸土、裸岩)分布在中西部的脑山地区,面积为102.30km?.
民和县农村经济社会水平出现平稳增长,全县开展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农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将以温棚蔬菜、地膜覆盖玉米、脱毒洋芋、杂交油菜、等四种优势作物为主的农业结构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7.37万亩,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8万亩的69%.全县畜牧业持续增长,民和草食动物存量达28.15万只,畜牧产值增长达到了2.37亿元。对外劳动力输出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共输出剩余劳动力12.12万人次,实现劳务输出收入3.98亿元,经济收入占收入的一半近50%,增收效果明显。民和生态建设持续稳步推进,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为农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民和县的自然、历史文化
民和是黄河、湟水河南北自西往东穿流而过中间的区域,这里村庄依山错落有致,公路盘山蜿蜒,青山绿水寂静,各民族融合发展,文化底蕴深厚西部县城。既有多种的民族,还有和谐发展。沿着积石峡大禹治水脚步、唐朝繁华的丝绸商贸之路前行,西域版图的扩展,军阀割据混战到新中国一统江山,全民安居乐业,共赴小康社会,民和这座临近渡口,在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发展旅游、开拓文化、借鉴历史而不断迈步,踏上新征程。
民和县内勘查自然景观多达28处,人文景观资源697处,灾难性遗址一处--喇家遗址,距今有4000年历史。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世界称为“东方宠贝”;还有民和唯一的国家AA级风景区--下川口桃花源林区,是全省着力打造的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风景区,那里桃花灿灿,人来车往、蝶舞蜂飞,鸟语花香令人留恋难忘;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川土族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庆祝庄稼丰收而给亲戚相互转告的收获节,是农民自发约定、固定风俗形成,被誉为最长的狂欢节,七月中旬从庄稼最先成熟的峡口表演,转演到九月中旬庄稼最后成熟的官亭,每天欢歌笑语,锣鼓喧天,欢庆场面格外热闹;七里寺药泉水以治疗胃病闻名于西北,更有青海藏族民众夏季扎帐篷长达三月,泉水当日常饮用水,顿顿离不开,药水炖羊肉更是美味;麻地沟“刀山”
会盛况只闻其有不曾见过,古剧《目莲宝卷》珍贵直至,誉为“中国古老戏剧的活化石;除此外还有马家窑文化类型的边墙遗址、南垣遗址、东汉马援点将台等景点都具有文化底蕴。
民和县地处两河之间。这里地处偏远、冬冷夏热,白昼温差大,土地适宜种植农作物,人口发展快,是文化进步的地区之一。根据考古发现,民和有多处文化遗址,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在转导乡的阳洼坡、杨家泉、肖家,中川乡的胡李家,前河乡的白崖沟,官亭镇的胡热热等地,均已发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