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250000字论文范文近十年延安文学研究综述——以延安文学研究与解读为中心

250000字论文范文近十年延安文学研究综述——以延安文学研究与解读为中心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250000字
论点:延安,文学,研究
论文概述:

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群体特征到深入文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远远超越了以往的对于作家作品的解读与研究,对于文学生产机制问题的关注、探讨与梳理,更是深入而透彻的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的

论文正文:

一、新世纪的延安文学研究

(1)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延安文学的学术研究逐渐回暖,出现了大量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出现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研究专著。多维视角的新解读将延安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和范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空。通过检索研究资料对延安文学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历时性比较,可以明显看出,2000年至2004年只有9篇与延安文学相关的论文,发表的与文学理论相关的论文远远少于2005年至2007年(30多篇)和2008年至2010年(40多篇)。
2005年后出现了大量延安文学研究论文,2007年至2008年达到高峰,2007年开始出现大量研究专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青年学者在新世纪的延安文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逐渐成为这一研究的权威趋势,主要包括袁圣勇、李洁飞、杨乔、黄克安、李俊、刘忠等。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等思潮的不断冲击,学术界掀起了“重写”的热潮。重读和重新解释等研究现象也逐渐增多。正是这种巧合,延安文学为此提供了独特的文学场域和文化阐释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新关注延安文学的再研究,重新评价延安文学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文学研究出现多元化态势,延安文学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许多学者开始摆脱单一的政治和文学性思维模式,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解释和认识延安文学独特的文学现象和经典作家作品出现的原因。这不仅拓宽了延安文学的认知视野,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空。笔者在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近十年来延安文学研究的论文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以说明延安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0年以来,延安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8篇专著、7篇博士论文、16篇硕士论文和82篇相关学术论文。通过阅读、分类和整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延安文学研究的总体情况:一是跨学科研究。这些论文主要包括:李明德、郑娟的《延安文学传播意义初探》(Xi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李明德、洪仁和张爽的《延安文学:当代文化视角下的价值重估》(Xi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王胡军《文学与文化视角下的延安文学研究》(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华金玉《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剧传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

二。新世纪的延安文学研究

新世纪的延安文学研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新世纪的延安文学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延安文学研究。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者群体特征对文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它远远超出了以往对作家作品的阐释和研究。对文学生产机制问题的关注、讨论和梳理,深刻而彻底地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是对过去延安文学研究的全面超越和提升。

(1)延安文学的多角度研究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延安文学正处于从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它包含了文学发展、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创新等多种可能因素。因此,参与延安文学研究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组织论文,从更新颖的观察角度关注延安文学。
1。媒体
近年来,随着大量研究资料的获取和收集成为可能,报刊杂志成为研究者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有效视角。由于研究资料的不可复制性以及报刊与历史写作副刊之间的主客观张力,报刊文学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近十年来对延安文学的研究,从《解放日报》的角度来看,有两篇硕士论文和一篇专著:侯娟的《延安文学的家庭想象与复杂性:思想中心》(2006)、郭玲的《延安副刊与延安文学》(2006)、李俊的专著《解放区文学转型的历史见证——延安研究》。
李俊的《解放区文学转型的历史见证——延安研究》一书以报刊副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报刊研究延安文学及其文学批评标准和文艺发展方向。《解放日报文艺》于1941年9月16日首次出版,1942年3月30日结束(共111期)。用李俊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解放日报文艺已经很久没有存在了,但是这个时期是解放区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在给开封的信中提到的那样,报纸“可以希望从一份不完整的党报变成一份完整的党报”,解放区的文艺正处于一个从不完整的党报文艺到完整的党报文艺的历史时刻。”李俊选择了《解放日报》的“文艺”栏目,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烈变化和转型的时期。 以解放区文艺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发展。 从开始到取消,补编的内在逻辑是:文艺制度化的开始。............................
..............................

二。..........................................................7
(一)延安文学的多角度研究..........................................................7
1。媒体...............................................................................................7
2。主要研究...............................................................................................9
3。历史文化关怀......................................................................................10
4。言语研究......................................................................................10
5。话语因素研究......................................................................................11
(2)新世纪延安文学研究的共同特征..........................................13
1。对…的实证研究...............................................................................................13
2。恢复历史...............................................................................................14
3。主体意识...............................................................................................14
(3)新世纪延安文学研究的焦点...........................................15[/溴/]1。....................................................................................15
2。....................................................................16
3。文学模式的问题....................................................................................16
4。艺术价值与社会政治效用........................................................17
5。关于评估的争议..............................................................................................18
3。反思: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价值..............................20
(一)延安文学如何成为问题再研究..............................20
1。历史语境的转换与重构....................................................................20
2。“重写文学史”的延续与逆转.................................................21
(2)延安文学再研究的价值探讨.........................................23
1。......................................................................................23
2。...............................................................................................24
3。考虑到现实情况,................................................................................25
...........................................

总结: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十年延安文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延安文学研究工作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也是众所周知的。首先,研究者更加注重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问题。虽然现阶段收集的文献资料可能比较简单和不完整,但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然而,仅仅停止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列表是远远不够的。在认真研究新世纪延安文学研究专著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觉得从目录部分来看,这本书的理论框架非常清晰合理。然而,在详细的讨论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太多,我们找不到阅读的中心和焦点,常常会迷失阅读方向,甚至重读。有些研究平淡无奇,语言粗糙,缺乏张力。这些专著都存在理论解释和研究资料不平衡的问题。撰写博览会应注意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只有深入探讨才能展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形态和文学批评研究的思辨之美。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使读者难以把握研究者对延安文学的清晰立场。研究者的价值判断立场不明确,因此很难对延安文学进行整体认知解读。
其次,从延安文学研究中研究者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对文学史的视野都比较开阔。他们可以从文学史的整体观念来看待和思考延安文学,关心延安文学。对于延安文学这样复杂的文学形式来说,任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态度都不足以承受历史的重压。只有在整理和整合大量史料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恰当地进入延安文学的历史现实。通过阅读大量原创期刊和出版物,研究者可以感受到历史氛围的完整性,从而从延安文学的历史语境中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真相,并考虑其在恢复历史过程中的价值和局限性。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历史在文学或文学史中的表达会增加文学的崇高和沉重,也涉及文学的历史真实性。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文学建构历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困境吗?……

参考
[1]艾肯编辑。延安文艺运动集胜1937.1-1948.3[。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
[2]程光炜。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1年5月。
[3]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4月。
[4]丁宗昊主编。当代文学价值的重估(2009/12-2010/6文学人文主义的再审视)[。沈阳:冯春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5]桂青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洪子成。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义[。上海:生活、学习和新知识联合出版公司,2002年。
[7]李洁飞和杨乔。共和国文学生产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8]李拓。昨天的故事——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第一版,2011年5月。
[9]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0]刘增杰。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8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