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22500字论文范文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研究

22500字论文范文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研究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22500字
论点:因地制宜,农业,地理
论文概述:

本文为地理论文,主要论述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教育现状研究,在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培养因地制宜观的可行性分析,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现状及策略。

论文正文:

一、文献综述

 (一)中学农业地理知识的界定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的密度分布及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市场等。各地的农业生产受到千差万别的各种自然和经济条件,因此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差异。这种带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农业生产体系为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分工,形成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农业地理学是专门研究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生态改良、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等,内容丰富。与此不同,本文研究的“农业地理”主要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农业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初中区域地理中世界一些典型国家、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以及高中教材中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内容。......... (二)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教育现状研究 1.关于农业地理教学的研究每年的高考中涉及到“农业”分值比较重,2012 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每套试卷都考察了和农业相关的内容。可划分为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出现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途径;农业问题的情景设计(表 1-2)。地理试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侧重于思想的渗透,包括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其中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看做地理试题设计的主线与灵魂[8]。案例 1-1[2012〃全国卷] 第 36 题。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二、理论基础 (一)因地制宜观的产生与提出最初,人类对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最为明显。虽然人数不多,但局部地区由于战争、帝王大兴土木工程或垦荒毁林等原因,对植被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日益脆弱,局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更是恶化。《水经注》卷 9记载:“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利用和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才能发展生产,自西周以后的统治者都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按时开发和禁止滥砍滥伐山林资源,人们开始采取行动协调人地关系。春秋时期的管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明确的提出了“因地制宜”人地关系意识。管仲的遗言、遗著经其弟子整理汇成《管子》一书,成为战国时期管仲学派的著作集,在书中管子认为因地制宜就是要顺应“天地之道”,达到“无为自然”,“人与天调”。 例如:《地员》篇专门论述土壤的性质和肥力,将各种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等,共计九十种。并指出各种土地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各有十二种,共计三十六种,强调了在发掘土地的生产潜力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防止资源的毁灭性破坏。管子还认为,因地制宜还包括“以时禁发”,即人们要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要按照植被的生长规律,适时有度的开发和保护,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管子认为:生态环境, 是国民所系、立政之本,而因地制宜, 实为治国之则,兴国之道,强国之路,还是生民之源,惠民之途,富民之径[33]。管子因地制宜观具有独特的思想个性和特点,在这些思想中,既有唯物的自然亦是的反映,还能辩证的看待开发和利用自然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维,并且提出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之间时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显然其理论认识具有典型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二)人地协调观20 世纪 30 年代初罗世培提出人地协调论,他认为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二是一定区域内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协调(Adjustment)一方面要使人类活动更能顺应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能更充分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被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人类只有正确认识环境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社会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本人认为,因地制宜观与人地协调观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 三、在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培养因地制宜观的可行性分析................17(一)中学农业地理教学知识结构体现了因地制宜观.....................17(二)在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培养因地制宜观的可行性要素分析..............22四、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现状及策略...................24(一)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现状调查...................24(二)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策略...................26 四、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现状及策略 (一)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因地制宜观的培养现状调查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从大连市普通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各选一所,每所学校各选一个高二文科班、高二理科班和高三文科班,共 300 名学生被试。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00 份,回收 293 份,285 份有效。并对省级示范高中 4 名地理教师、普通高中3 名教师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2.调查方式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在农业地理学习中是否有因地制宜观的意识(见附录一),及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因地制宜观的常用方式及制约因素(见附录二)。3.调查结果及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基本情况、客观测试题和主观测试题,客观测试题共 10 题,依托于农业地理教学三维目标,分别从农业区位因素时空变化(第 2、3、4、5、8 题),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第 1、6 题)及某一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 7、9、10 题)三大方面对学生的因地制宜观进行检测,主观测试题共两道: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因地制宜这一基础观点的理解,举例说明因地制宜观在农业地理内容中的应用。........ 结 论 1.中学地理农业地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因地制宜观。2.中学农业地理教学内容广泛,包括初高中五册的内容,可以以因地制宜观为主线,将各知识点穿插起来。地理学科的特点、农业地理教学目标、新时期课程理念三方面都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因地制宜观。3.在中学地理农业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因地制宜观。其中,在课堂中要广泛开发课堂资源如地理教材、国情教育、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更要优化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在课外活动中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的利用媒介宣传因地制宜观。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