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工程硕士论文“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论文范文工程硕士论文“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工程硕士,工业化,课程设置
论文概述:

提供工程硕士论文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工程硕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工程教育专家进行访谈,发现当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论文正文: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导师]康玉堂

[作者基础信息]中南大学,课程与教学理论,2010,硕士

[摘要]中国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主张,对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和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不同层次高校工程硕士的问卷调查和对工程教育专家的访谈,发现了当前工程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围绕工程硕士课程适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命题,揭示、总结和研究了我国工程硕士课程的实践问题,建立了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新型工业化是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化。新工业科技领域的主要特点是创新广泛、前沿性强、综合性强、科技更新速度快。目前,我国工程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工程技术的原创性发展,缺乏前沿工程技术,学科整合薄弱,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设置工程硕士课程的经验:注重课程体系的高起点、宽基础、宽设置;强调研讨会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注重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程。关注工程硕士的工程伦理教育。针对当前工程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工程硕士课程的经验,提出了工程硕士课程的改革建议:一是优化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程,强调实践课程的实施;第二,注重跨学科,体现...更多缩减

【摘要】中国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命题,不仅对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工程硕士的问卷调查和对工程教育专家的访谈,发现了当前工程硕士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关键词】[/br/】新型工业化;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4-5
摘要5-6
引言9-22
0.1研究背景9-11
0.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19
0.2.1新型工业化研究11-12
0.2.2国内外工程硕士课程研究现状12-19
0.3研究意义19-20
0.4研究 1.1.2工程硕士23-24
1.1.3课程设置24-26
1.2相关理论基础26-29
1.2.1泰勒原理26
1.2.2终身教育思想26-28
1.2.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28-29
第2章新工业化的基本解释29-35
2.1新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区别 2.2.2科学技术的高尖端性质32-33
2.2.3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质33
2.2.4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33-35
第3章工程硕士课程中存在的问题35-41
3.1问卷调查和主题访谈的目标35-36
3.2大学工程硕士课程中存在的问题36-39
3 “去工程化”现象非常严重。37-38
3.2.4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38-39
3.3与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专家的访谈结果39-41
3.3.1阐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39
3.3.2课程设置应突出工程技术的特点39
3.3.3课程设置应针对39-40
3.3.4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改进40-41
第4章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 课程体系的广泛基础和广泛设置41-42
4.2强调讨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42-43
4.3注意跨学科研究。 设置综合学科课程43
4.4关注工程硕士的工程伦理教育43-45
第5章工程硕士课程改革建议45-54
5.1优化课程结构45-46
5.1.1增加选修课程45
5.1.2强调实践课程45-46
5.2强调跨学科,体现宏观工程观45 拓宽和充实基础理论课程46-47
5.2.2适应宏观工程观的需要,开设大量综合课程47-48
5.2.3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开设创新课程48-49
5.3更新课程内容49-51
5.3.1增加工程科技前沿课程49
5.3.2面向信息社会 新增创新研究课程50-51
5.4突出了工程硕士在职教育的特点51-54
5.4.1工程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区别51-52
5.4.2工程硕士在校学习时间的紧凑性52-53
5.4.3目标53-54
项目硕士论文结论54-55
参考文献55浅谈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新形势下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级别论坛综述([)。教育和现代化。2008(03)
[2]马永红,李韩邦,郑晓奇。美国工程教育硕士[解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4)
[3]董勇。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新西部(下半年)。2008(06)
[4]杜华。关于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科技信息。2008(18)
[5]张世锋。培养工程硕士[的问题与思考。高等教育研究杂志。2008(01)
[6]史培,周闻松。[工程硕士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杂志。2008(01)
[7]林凤。李政。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高等科技教育研究。2007(05)
[8]黄春翔。美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对[的启示。高等科技教育研究。2007(05)
[9]林建义,路宏。王玮。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对策探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2007(S1)
[10]王东红、刘东、郑小林、何德忠、方振云。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