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 >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开展农村综合建设试点有什么意义?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开展农村综合建设试点有什么意义?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开展农村综合建设试点有什么意义?首先,农村综合体为促进农业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建立了一个新平台。第二,农村综合体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第三,农村综合体为全面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立了新模式。第四,农村情结为传承农村文明、实现农村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农村综合体建设背景:新常态经济、地方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发展必须承载更多功能需求 农业园区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改革在农业供给方面,社会资本高度重视农业,对农业的全面发展寄予厚望。 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管理强度越来越大,空间有限,田园情结:它是一个综合了区域农业产业、城乡文化、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的综合性动态发展单元,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生产的路径建设的。它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三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之一(参照中农福通市,“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全新的“田园情结”概念 具体表现为:“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农村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整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业经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进行。2017年第1号中央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特别关注手扶、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即\"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三园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大产业深度融合,聚集农村各类资本、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情结”的新概念。田园情结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业经验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培育和转化的新动能。 这样,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深奥,但事实上,以一种更流行的方式,田园情结可以满足城市和乡村的一切。

开展农村综合建设试点有什么意义?

开展农村综合建设试点有什么意义?首先,农村综合体为促进农业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建立了一个新平台。第二,农村综合体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第三,农村综合体为全面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立了新模式。第四,农村情结为传承农村文明、实现农村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范文

摘要:建设少数民族农村农业生态公园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业科技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激活农村振兴内生动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因此,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入手,探讨了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农业生态公园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制定“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生态公园+牧区综合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业生态公园;旅游业发展;

1先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给中国的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强大的农业、更好的农村和更富裕的农民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中国已经悄悄地进入了一个产业相互促进、群体相互作用、生活相互融合的乡村旅游时代。[1]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世代居住在西北、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交通拥挤和民族间的交流困难,在经济发展上确实落后了,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发达、贫困和落后的地区。从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精确扶贫战略,目标是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农村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扶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

生态农业

张骞、陈丁原、薛占金、秦左东等学者认为,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必须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促进水产养殖、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实现贫困地区产业融合,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 从而实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目标。 王慧、方堃、左戎、覃文静、王祝雨、张芳、魏傅生、成彦斌等许多学者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扶贫[2的转变,有利于从输血型经济向造血型经济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从“单一型”向“多型”发展的转变,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从“个体独立”向“整体联动”的转变。叶莉、罗强岳、尚方清等学者研究了家庭自主经营模式、服务接受经营模式、产品共生营销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和股份分享分红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3][3]郭延芳、陈京辉、魏傅生等许多学者从旅游扶贫开发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旅游职能部门、建立旅游开发体系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建议。[4]

上述学者不仅从多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重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驱动效应、旅游扶贫、商业模式等对策。也有许多学者从供给方面改革供求体系,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从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将开发什么样的农业生态公园旅游景点。是否按照目前的景区模式发展;旅游业发展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精确的扶贫战略下,乡村生态公园的旅游开发如何改变乡村扶贫?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准确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如何将农村农业生态园区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整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探讨上述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资源的优势和旅游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分析了现有景区是否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农业生态公园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2少数民族农村资源优势及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大部分农村资源仍未开发,这为农业生态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潜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精确扶贫战略和农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和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它们还为农业生态公园+农村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交通和文化条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生态公园,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生态公园旅游业的发展。

2.1植物资源优势与旅游业发展

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高原和盆地是中国植被资源最多的地区。据统计,中国有种子植物24600种,分属300科。其中,最古老的植物占世界总属数的62%。在植物种类中,有1000多种树木、4000多种药用植物、300多种水果植物、500多种纤维植物、300多种淀粉植物、600多种油料植物和80多种蔬菜植物,使其成为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5]这些丰富的植物物种为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农业生态公园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从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价值出发,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发展水果生产基地、蔬菜基地、药材基地、茶叶基地等农业生态公园。根据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价值,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森林景观区。同时,根据当地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从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角度,规划综合植物发展基地,发展纤维植物生态公园、油料植物绿色生态公园等绿色生态公园。因此,从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侧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植物资源为主体的各种区域生态旅游园区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如何规划和安排。作为农业生态园区的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振兴战略应结合起来。简单的旅游业发展将失去经济发展的基础。

2.2原生态资源与旅游开发

中国是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始生态资源类型齐全。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湖泊、瀑布、喀斯特洞穴、峡谷、河流、泉水、温泉、冰川、沙漠、草原、石林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对于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原始生态资源更具特色,大多处于不发达状态。它们也是大众游客游览、放松、度假、探索和体验的最佳场所。他们有很大的旅游资源群体,因此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2.3民间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文化财富。它也是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成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已成为所有民族共享的宝贵旅游资源。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戏曲、舞蹈、剪纸、壁画、石窟、雕塑、石雕、民族特色工艺品等地方工艺美术。桥梁、寺庙、村庄、古镇、农具、传统文化节等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头文化遗产都有。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仍然滞后,缺乏整体规划的连锁发展,许多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尚未开发。因此,大力发展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公园,建设各类历史博物馆、遗产展厅和文化会馆,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还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带和旅游圈,使之成为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可见,少数民族村寨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各类农村农业生态工业旅游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然而,从过去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任何单一旅游区的吸引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当前或未来的旅游发展可以将农业生态公园、自然景观区和文化遗产旅游区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它还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农业生态公园和田园旅游综合体形成旅游圈和旅游带,扩大和延伸空旅游公园,从而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3旅游景区是农村农业生态公园发展的典范吗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但学者们主要关注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资源和旅游景区开发。然而,现实情况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农业生态公园是否应该按照旅游景区的范式发展成为本文的重点。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甲级景区10340处,其中5A级景区250处,4A级景区3034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这些甲级景区根据旅游资源禀赋可分为三类,即以自然遗产为特征的风景旅游区、以文化遗产为特征的风景旅游区和自然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风景旅游区。三大旅游景点主要是古典园林、著名历史文化建筑、著名名山古镇、宗教文化石窟、佛教文化寺庙、皇家宫殿、湖泊、瀑布、池塘、山脉、风景、森林、海滨和革命纪念地。可以看出,这些甲级景点基本上都是观光景点。如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镇远古镇、铜仁范静山、荔波七洞、石阡温泉群、织金洞、西江钱家寨、遵义会址、德天瀑布、黄姚古镇、百色起义、桂林丽江风景区、北海银滩、三江东寨于风大桥、五色田园农业示范区、龙胜龙脊梯田风景区等。都在贵州和广西的3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虽然也有农业类型,但这些甲级景区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型,只有少数是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区。显然,就功能属性而言,这些甲级景区不适合农业生态公园的旅游开发范式。首先,在自然界中,全国所有甲级以上的景点大多是观光景点,而农业生态公园则是休闲体验公园。其次,甲级以上的旅游景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知名度高。农业生态公园是一个新兴的农业产业化公园,以民俗文化和动植物养殖为特色。最后,甲级旅游景点与其服务社区分开。景区内不允许服务社区进入,以免破坏景区。农业生态公园是一个休闲体验的地方,生产和服务相结合。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是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下,农业生态园区创造性地开发动植物资源和原始生态资源,使其成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农业生态工业园区,为人们提供观察和体验,购买新开发的产品,享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利益。作为风景名胜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公园在性质、功能和功能上完全不同,农业生态公园的旅游发展不能遵循旅游景区的范式,而应该开辟新的路径和模式。

[/s2/]4[农业生态公园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S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使农村农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农业生态公园的旅游开发应首先立足于当地农村民间文化遗产、动植物资源优势和开发工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潜力。然后,在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整合“生产、生态、文化、生活”,开发各种独特的体验景区,再在体验景区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服务项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终形成“三园合一”的农业旅游综合体。

4.1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公园

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首要问题是发展工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商品生产基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基地,而是科技、专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要解决发展工业商品生产基地的问题,关键要坚持大农业条件下农林牧渔并举的原则,即农随农,林随林,牧随牧,渔随渔。首先,在发展农业种植业时,应优先发展丝绸、茶叶、蔬菜、水果、药材、花卉等产业中经济价值高、加工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商品生产基地,因为水果、蔬菜、茶叶、花卉是城市居民“四大消费”指数最高的产品,具有“三高价值”的特点,是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主导产品。其次,在发展渔业和农村水产资源时,应优先发展鱼虾养殖场、青蛙养殖场、蟹养殖场、甲鱼养殖场等水产养殖业。它不仅是农业和渔业生态园区发展的主导产品,也是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是“三高”中综合效益最高的产品。第三,经济林资源开发应优先发展珍贵家具木材生产基地、园林景观生产基地、城市绿化苗圃生产基地、雕刻工艺品木材生产基地等。也是“三高”中加工价值最高的产品,农林生态园区发展的主导产品,现代林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支柱产业。

这表明,发展和建设工业商品生产基地不仅是振兴农村、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工业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农林牧渔旅游相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它是发展农业生态公园的基地,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精准扶贫产业的成熟标志,是广大游客开展乡村旅游的大本营和体验场所。

4.2农村综合体的开发

田园情结是从商品生产基地向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转型升级。它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和乡村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禀赋,实现和谐发展。[6]它不仅是一种以农村居民、新居民和游客为主的新型社区模式,而且涵盖农业生产、种植销售、观光旅游、住宿等行业。就形式而言,它是在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工业价值的“放大器”。从现代农业、加工体验、休闲旅游、宜居度假到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的联合产业和人居环境的发展是完全统一的。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交响曲”。它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使城市人、信息流、物流真正回馈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整合城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7]

牧区情结作为新农村产业发展的亮点,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村庄发展到一个更加发达的新阶段的产物。目前,在“农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和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升级和发展,乡村综合体已经成为新型生态绿色产品的摇篮、新型绿色产业的发源地和新品种的孵化器,为农村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载体和新的机制创新与一体化发展模式。未来,随着农业链条的深化和渗透,以及向科技、卫生、物流等更多维度的进一步拓展,“农业+园区”的农村复合模式将会焕发出光彩。[8]

4.3农业生态公园的旅游开发

农业生态园区是集生态工业、科技、创新和创业于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体验和接受教育。为了向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旅游服务社区应运而生。农业生态公园旅游服务社区由三个服务体系组成:生态公园服务区、村庄服务区和乡镇服务区。从生态公园的服务区域来看,它主要由体验场所、科技实验楼、产品展厅和购物中心组成,是旅游活动的中心。从乡村服务区来看,主要由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组成,形成了“住在农家、吃在农家、享受农家”的服务体系,是游客休闲娱乐活动的中心。从乡镇服务区来看,主要由酒店、商场、会馆、交通等旅游服务场所组成。它是每个农业生态公园的中心服务区,起着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公园及其旅游服务社区是集娱乐、体验、休闲、学习、购物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景区。它们也是新型旅游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特色旅游的主流市场。

4.4加强农村科技专业队伍建设

农业生态公园是一个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商业生产基地。因此,科技专业团队是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核心力量。没有科技人员的参与和技术指导,农业生态公园的发展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应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模式,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兼职离职,建立“一帮一区多”的指导机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第二,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顾问将其技术直接投资于农业合作社,以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即“创新团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型管理主体”。要实行“一组一组”的形式,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以村民夜校的形式培养生产、加工、销售农产品的人才,扩大农村新型实用专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为了成功发展农业生态公园,各民族地区的乡镇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对当地科技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建立农村农业科技图书馆和农业科技展厅,开设专门的科技培训课程。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应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基层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范围,鼓励村两委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共建;依托国家和地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内外结合,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人,促进农业生态园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总之,发展农业生态公园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是振兴农村和帮助穷人的唯一途径。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齐心协力,统筹规划,搞好科技培训,疏通融资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农业合作社才能有序发展,才能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精确的扶贫政策。只有这样,全新的农业生态公园才能扎根农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只有这样,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才能真正在中国土地上展现出来,花卉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到来。

参考
[1]戴宋啸。聚焦乡村旅游:多元进化构建梦幻乡村旅游生活[电子商务/其他]。[2016-09-28]。http://www.davost.com/SEO/detail/4300-689c22e7ea.html.·
[2]湘西武陵赤油大峡谷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 (11) :31-36。
[3]陈丁原。[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研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3) :39-40。
[4]叶莉。中国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研究[。《农村经济》,2017 (5) :72-78。
[5]赵乔松。中国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自然资源杂志,1986 (4) :21-23。
[6]北京山水一规划设计院。在“农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综合体在未来5年有什么发展前景?[eb/ol]。[农牧综合体的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和建设意义。[2017-11-29]。HTTPS://www.sohu.com/a/207371810 _ 99899493。
[8]伊诺休闲农业规划。讨论:什么是田园情结?中国有什么样的学校项目?[执行局/其他职等]。[2017-07-16]。HTTPS://www.sohu.com/a/157590777 _ 247689。
[9]郭艳芳。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购物中心现代化,2012 (4) :53。
[10]王慧。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3) :198-201。
[11]张骞。[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生态环境保护,2016 (10) :206。
[12]左戎方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切入点、重点和切入点。中国民族新闻,2018-04-06。
[13]张芳。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思考。行政资产和财务,2011年(4) :170。
[14]魏傅生。广西民族旅游发展与扶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6) :83-87。
[15]陈京辉,成彦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比较分析与创新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11) :98-100。
[16]新浪博客。[生态农业园区的良好功能和盈利项目是什么?[2015-03-23]。vi7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 _ 1495 BC 9 b 40102。
[17]Sohu.com。田园情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2017-05-17]。HTTPS://www.sohu.com/a/141143826 _ 247689。
[18]sohu.com。讨论:什么是田园情结?[执行局/其他职等]。[2018-01-11]。[http://www.sohu.com/a/216018503 _ 99952138。
[19]卢桂民:基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农村综合建设试点[EB/ol]。[2018-01-31]。http://NFB.MOF.gov.cn/Zheng吴新溪/灵岛交化/201801/t 2018 01 31 _ 280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