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 >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综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观点,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有何意义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全面、协调、统一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十分重视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自身实践的协调发展。 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中,实践概念的本质、范畴、意义和理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众所周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主观的观点是客观的,包括主观的客观必然性和客观的主观必然性。 实践概念包括三个基本内容:第一,生产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人类生产的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为了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实践是指人们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活动。它有两层含义:(1)实践的一般性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的特征。(2)实践的特殊性:实践也是人的具体客观活动。实践以人为本,以客观事物为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所有活动。 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 实践包括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综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观点,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有何意义

当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范文

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观点。因此,为了更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有必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了研究,具体阐述了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背景下的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当代价值;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属于哲学范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过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这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认识论的完善也促进了实践观的进步。因此,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促进每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意义所在。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涵概述

(一)实践的性质

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项活动把人看作主体,把客观事物看作客体。简而言之,它是通过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来创造和改变客观世界。因此,实践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主要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即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这三个要素都是客观的,所以实践可以说具有客观物质性。其次,实践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实践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自觉创造和改造,所以可以说实践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实践也必须在社会关系的影响下进行。与此同时,实践的规模、内容、模式和水平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实践的发展必须在历史条件下进行。这种做法受到某些历史条件的限制。

(二)主客观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重要原则

除了了解世界,改造世界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因此,期望在精神上实现更高的发展阶段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物所独有的。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说,仅仅了解世界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除了无止境的繁衍之外,还取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提高。这个客观现实需要物质的帮助,也就是客观世界本身。客观世界的运作不是随机的,而是需要基于一定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主要取决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友好关系。人类能够正确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改变客观世界,合理利用这些规律实现自身发展,满足自身需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而任意破坏客观世界。人的主观认知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确保最终的改造能够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人类对社会及其自身发展的理解都是由一个无休止的上升过程驱动的。人类在理解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现实,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世界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认知否定和否定的过程。在客观世界的转化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使之更加全面和准确,然后通过科学认识来指导客观的实践活动,提高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社会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人类也在不断改变对世界的认知,以确保在更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世界中,人和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保证了两者能够在螺旋式的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客观统一规律。

(3)实践与人类社会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人类开展历史活动的首要前提是能够生活和创造历史。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也是人们实践转化的对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必须首先创造物质生产资料,然后才能创造物质生活本身。因此,从本质上说,物质生产资料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使人们能够进行物质生产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也是人们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实践,就没有人类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概述

(a)在实践中理解和检验真相

为了改革客观世界,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我们必须首先检验知识和理论,使之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在检验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客观科学的标准,这就是时间。人们的理解不能直接判断一种理解是否客观。只有通过实践来确认它是否能转化为事实,才能确定理解是否真实。通过实践检验,错误的理解应该得到纠正,并转化为正确的理解,确认的正确理解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为了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认知的检验,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必须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认知主体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以保证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最后,有必要普及知识和理论,提高人们的接受度,并将正确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

以我国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为例,在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特殊国情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这种认识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和发展。多年以后,它证明了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的国情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又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更好建设。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是中国发展的唯一选择。

(2)从实践出发,促进人的全面进步

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有实践的支持。对马克思主义来说,人的存在是生活过程中的一种实践。在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他们美好的生活,人类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最重要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有机统一。

(三)在实践中实现社会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人们进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因素,这也标志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全球发展带来的危机也随之出现,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威胁。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告,如果我们不能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开展实际活动,我们最终将得不到任何好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成熟的科学实践观,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开展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纠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错误认识,使人们与自然更好地相处。

三。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是一种先进的、适用于任何时代的重要思想,为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然而,为了充分发挥其对客观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促使人们反思当前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为人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参考

[1]魏源。马克思实践观发展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3 (06) :76-83

[2]甄宏宇。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2018年法律博览会(27) :234+233。

[3]雷·甘龙。批判性批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超越”内涵[。意识形态阵线,2018,44 (05) :162-172。

[4]张太泉。从《费尔巴哈提纲》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内涵和当代意蕴。南方研究杂志,2018 (09) :7-9。

[5]傅俊.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16) :17-18+33。

辛雷甘,杨周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及其现实意义[。长治大学学报,2018,35 (03) :4-8。

[7]刘晓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启示》。广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32 (05) :84-8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