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探讨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分析
论文概述:

引 言 研究的目的 科学技术作为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把现代技术革命推上了

论文正文:

导言
研究目的
科学技术作为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微电子学和生物工程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将现代技术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科学技术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多莉羊的诞生使克隆人类成为可能,人们再次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双重性。那么,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它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人们应该如何控制和引导它,以便它能更好地造福人类?为了避免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和战争?如何有效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社会科学研究者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和理论的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本质,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它为制定各种法律和政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它还能给普通人提供指导,解决日常问题。
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7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应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1982年,中共中央发表了一份特别文件,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有很大的发展,否则就不可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创新局面。1991年,江泽民指出,社会科学的发展将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对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发展,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以便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可以看出,运用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来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极其重要的。面对众多复杂的现象,直觉经验或感性经验本身会导致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政策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政策思路、决策依据和可行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有力地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各级政府和各类管理者实施科学决策的“智囊团”。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在这一理论出现之前,研究的规模已经急剧扩大并繁荣起来空。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理论形态、学科结构和科学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互动日益加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强烈要求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来说,在当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创新的任务,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合理、优化地配置社会科学研究资源?这包括在宏观层面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础是掌握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这不仅需要用事实、推理和判断进行定性分析,还需要用数据进行准确描述和定量分析。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和实证,而很少侧重于定量分析。
因此,本文拟运用科学方法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应用等。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和总结相关规律,揭示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趋势和不足。并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提出合理、可操作的科学建议,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事实上,无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分析,对社会科学研究外部评价和指标的深入分析,还是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提出评价体系,本研究的根本目的都是提出创新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创新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出发点,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事实等依据和合理思路。因为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研究也很少。中国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两个文明建设方面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持,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成果,迫切需要符合社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合理地配置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优化,获取最大的效益,为社会科学管理提供思路,也是本研究的目的。

参考

1.范赫斯。1978-1995年中国当代社会科学报刊文献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德国]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吴同瑞、张冕主编。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美国]沃勒斯坦等人,开放社会科学。联合出版公司,1997年。
5,严一民等.现代信息科学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6。罗史圣,《文献计量学导论》,中山人文出版社,1994年。
7,王兴成,秦林正,主编。对外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8,丁东学编辑。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9。大卫r .克拉特沃尔: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综合方法。赵郭琦,总编辑。社会科学信息论和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11,作者:老弗兰克·坎宁安。社会科学的困惑:客观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12,夏玉龙著。社会科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13。[美国]德“西”尔霍恩。变革时代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14,王正平、白玉田主编。社会科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15,《美国》丹尼尔。贝尔。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
16,《日本》,蓝亚朗50页。智囊团和政策研究。科技文献出版社,1986

1引言8-17
1.1研究目的8-9
1.2国外研究概述9-11
1.3国内研究概述11-13
1.4分析工具选择13-14
1.5受试者确定(样本选择)14-17
2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定量分析17-34
2.1内容分析17-27 2.1.2.2研究形式与“社会化”20
2.1.2.3社会需求分析20-21
2.1.2.4时间范围分析21-22
2.1.3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探索22-23
2.1.4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23-25
2.1.4.1量化趋势23-25
多渠道25
2.1.5论证分析25-27
2.2.3作者与期刊“近亲”关系研究28-30[/BR/]2.2.3.1作者工作地点与期刊地点关系分析28-30[/BR/]2.2.3.2作者与同一单位期刊关系分析30
2.3引文分析30-34 [/BR/] 2.3.1载体类别分析30-31 [/BR/] 2.3.2引文数量分析31-32[/BR// 2.3.5文件半衰期分析33-34
3社会科学研究外部评价方法评价34-42 [/BR/] 3.1组织方法评价35-38
3.1.1“背靠背”专家组织35-36
3.1.2“面对面”专家组织36
3.1.3“德尔菲法”专家组织36-38
3.2目标评价 3.2.3引文法确定核心期刊的可能性分析40-42
4《关于创新的评论》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指标体系42-48
4.1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文献情报工作的内在关系42-43
4.2社会科学文献情报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评价的可能性43-44
4.3合作互利形成“双赢”, 开展社会科学查新的可行性44-48
4.3.1建立社会科学查新系统是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需要44-46
4.3.2建立社会科学查新系统是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的需要46-48
附录1被调查期刊的名称48-49
附录2定量分析问卷49-50
附录3主要参考文献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