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4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从科学发展观看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44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从科学发展观看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4000字
论点:发展,人民出版社,北京
论文概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正文:

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追求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例如,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停止了发展。然而,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可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加。对外开放扩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空范围,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也在加大。等等。我们党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手必须硬”,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经验的产物。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实践的推进,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增长不同于发展、经济发展不同于社会进步、发展不能以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等共识。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概念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借鉴世界发展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的思维结晶。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规划。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对理论来源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理清科学发展观的唯物史观理论渊源,对于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全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包括其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以研究和发展,特别是社会发展为主题,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研究和思考发展问题指明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参考
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斯大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
[5]毛泽东选集“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6]毛泽东·[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江泽民作品选”[·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件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1]十四大以来党的重要文件(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件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学出版社。2006.
摘要4-5
摘要5-7
目录8-10
导言10-17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二、研究现状11-15
三、创新15
四、 主要研究方法15-17
第一章的第一个实质是发展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理论17-24
1.1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17-20
1.1.1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7-18
1.1.2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准18-20[/ Br/] 1.2生产力理论应用的发展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22
1.2.2生产力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统一22-24
第二章以人为本大众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24-31
2.1大众历史观的以人为本的继承24-27
2.1.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24-26
2.1.2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26-27 [ 2.2.1以人为本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新飞跃28-29
2.2.2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升29-31
第三章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继承与发展31-41
3.1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继承31-36
3.1.1社会是一个发展和动态平衡的有机体31-34
3.1.2社会是 3.2.1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全面性36-37 [/BR/] 3.2.2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协调37-39[/ Br/] 3.2.3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39-41
第四章全面考虑历史合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41-50
4.1全面考虑历史合力理论的继承41-45
4 4.1.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43-45
4.2总体考虑是发展45-50
4.2.1历史协同理论,坚持“五个”实现科学发展45-48
4.2.2兼顾各方利益。 促进协调发展48-50
结论50-51
参考文献51-54
在学位学习期间对主要研究成果的认可54-5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82年。
[15]赵晓芒。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李崇福。李建平。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8]赵嘉祥、李庆坤、李世坤。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孟任青。现代唯物史观概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0]曾郭冰、高梁华、刘力、吴彤。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1]陈绍贵。李凤莲。米·华政的中华民族雄心[·米】。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读者[。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4]胡锦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政治理论教育读者[·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5]周舒炼,金培。国外城乡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26]小倩,王永祥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7](美国)丹尼斯·米德斯。李宝恒等译《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