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网络竞争中银行卡研究的博弈模型及仿真

硕士毕业论文网络竞争中银行卡研究的博弈模型及仿真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网络,竞争,银行卡
论文概述: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信贷消费、降低交易成本、新兴业务衍生、扩大税基、加强金融监管、提升国际形象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银行卡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

论文正文:

z绪论问题的提出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信贷消费、降低交易成本、新兴业务衍生、扩大税基、加强金融监管、提升国际形象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银行卡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网络,并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由网络内部不同成员、机构间的竞争演化成网络之间的竞争。如何提升网络的竞争力,不单纯是利益的争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支付与掌控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银行卡网络是一个整体性概念,由完成刷卡交易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组成,成员种类繁多,关系复杂,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和双边市场特性,并表现出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特征,深刻影响银行卡网络竞争。银行卡网络竞争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既包括以银行卡组织为核心的网络之间的,竞争,也包括网络内部各类成员之间的利益纷争。归结起来,就是网络之间划分市场的同时完成网络内部的利益分配。在整个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是交易发起方,利润的根本来源,是网络之间争夺的关键。本文从基于效用的消费者选择入手,结合网络竞争的寡占特性和地域性,对限定市场空间内具有非对称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的双寡头垄断网络间的差异化竞争展开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基于单网络平台的网络内部竞争问题上,尤其是价格结构和价格水平问题上。基于多网络平台的竞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寡头竞争与完全垄断在总体价格水平、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比较上,并初步讨论了网络外部性强度和兼容性意向对竞争的影响,但是并没有细化深入,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具有非对称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的双寡头垄断网络间的差异化竞争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经典的差异化竞争模型、方法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框架的同时,缺乏行业特点,也很难准确描述具有显著外部性的银行卡网络竞争。    本文将重点研究产品差异化中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特征对网络竞争的影响作用,构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型,静态比较分析市场均衡的同时,借助仿真工具,深入动态的研究差异化因素的影响及作用规律。1.2国内外研究综述    银行卡产业自形成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对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难以详尽。本文重点研究网络外部性的产品产品服务差异化因素对网络竞争影响的分析,所以将围绕银行卡产业的竞争问题和网络外部性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1. 2. 1银行卡产业竞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性将整个银行卡网络划分成发卡市场、收单市场和网络平台,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选取各领域的代表性文献,综述研究进展。    (1)发卡市场中竞争问题研究进展    关于发卡市场竞争有效度的研银行卡网络竞争| 网络外部性| Vensim系统仿真究发现,发卡市场不充分竞争直接导致了非完全竞争的价格水平,信用卡利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贷款利率[1. 2]。对部分持卡人仍能接受较高利率解释为存在寻找成本,以及换卡成本中逆向选择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防止消费者转移,有学者利用回归模型研究利了美国消费者换卡的概率,证实了信用额度和还款利率是影响消费者换卡的两个重要因素。自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家授予行为经济学研究者Daniel Kahneman之后,一些学者也在发卡市场中展开此类研究。利用盲目乐观行为很好的解释了对于消费者低估信用卡未偿还贷款金额问题的疑惑。并在此基础上进入拓展,将信用卡特性函数和消费者特性函数结合起来构建信用卡消费选择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未来用卡的乐观程度影响了他们对信用卡年费和贷款年利率的敏感程度,从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盲目乐观型消费者更容易低估信用卡内的未偿还贷款金额从而选择不太适合自己消费习惯的卡种,也为长期以来信用卡高额利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合理解释[[4J。也有国内学者从消费者行为视角研究了信用卡的定价问题[    借记卡不同于信用卡的储蓄储值特性和不断提升的市场份额,使得一些学者转到了借记卡相关研究中去。并发现消费选择借记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缺乏自我约束的消费者控制其过度消费;也有研究分别从消费者对各种支付手段价格敏感程度、均衡双边市场定价等方面,证实了借记卡对贷记卡很强的替代作用〔7一8]0      (2)交换费合理性及定价水平问题    双边市场竞争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换费定价水平问题。    银行卡网络中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合作关系不言而喻,而彼此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交换费定价上。交换费的定价水平严重影响着双边市场的利益分配和发展动力,也是整个产业均衡发展的关键。    双边市场定义有很多种,从市场结构定义来说,是指通过某个交易平台促使不同用户形成互动,并通过适当定价使市场的每一端用户都能够参与的一类市场,这个交易平台既要吸引每一端的用户,还应保持总体上盈利或盈亏平衡。  Rocket0和Tirole从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上的定义更有助于理解交换费的重要作用:给定每一端市场的定价总  参考文献[ 1 ] Ausubel, L. M. Oligopoly When Market Share Matters. Mimeo [D] . Stanford University,    1984. Ausubel, L. M. The Fail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81(1): 50-81.[3] Prelec, D., Loewenstein, G. The Red and the Black: Mental Accounting of Savings and    Debt [J]. Marketing Science, 1998, 17(1):4-28. Yang, S., Markoczy, L., Qi, M. Unrealistic Optimism in Consumer Credit Card Adop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7, 28: 17Q-185.[5]陆明柱.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信用卡定价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 Fusaro, M. A. Debit vs Credit: A Model of Self-Control with Evidence From Checking    Accounts [R]. Working Paper,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2008. Zinman, J. Debit or Credit?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9, 33:358-366. Borzekowski, R., Kiser, E., Ahmed, S. Consumers\' Use. of Debit Cards: Patterns,    Preferences, and Price Response.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8, 40:    149-172.[9]钟伟,谢婷.信用卡定价模型的新近进展及其比较研究[[J].学术月刊,2006, 38(9):73-81.Baxter,  W.  F.  Bank  Interchange  of  Transactional  Paper:  Leg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26( 3):541-588.[ 11 ] Rochet, J., Tirole, J. Cooperation among Competitors: The Economics of Payment Card    Associations [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33(4):549-570. Wright, J. The Determinants of Optimal Interchange Fees in Payment Systems [D].    University of Auckland, 2001. Wright, J. Optional Card Payment System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2,    47:587-612. Wright, J. The Determinants of Optimal Interchange Fees in Payment Systems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4(52), 1:75-89.Malensee, R. Payment Systems and Interchange Fee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1.Schmalensee, R. Payment System and Interchange Fee [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2, 2:103一122. Katz, M. Reform of Credit Card Schemes in Australia II  [R]. Australia: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2001.林采宜.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J].金卡工程,2006, 5:14-18.[ 19]丁一虹.开放式银行卡组织的营销模式与奥运营销机会策略分析—以VISA和中国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绪论 10-19     1.1 问题的提出 10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17         1.2.1 银行卡产业竞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4         1.2.2 网络外部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6         1.2.3 国内外同类研究小结 16-17     1.3 研究思路 17-19 2 银行卡市场特性及竞争博弈分析 19-30     2.1 银行卡市场经济特性分析 19-22         2.1.1 银行卡市场的网络结构 19-20         2.1.2 网络外部性特性 20-21         2.1.3 双边市场特性 21-22         2.1.4 竞合博弈特性 22     2.2 银行卡市场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 22-26         2.2.1 国外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进程 22-24         2.2.2 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24-26         2.2.3 银行产业竞争中的寡头垄断经济现象 26     2.3 银行卡网络网间竞争策略分析 26-29         2.3.1 非对称双寡头垄断市场格局 27-28         2.3.2 Bertrand-Stackelberg博弈分析 28-29     2.4 本章小结 29-30 3 网络间竞争建模及均衡市场的静态比较分析 30-41     3.1 Hotelling-type模型建立 30-34         3.1.1 传统Hotelliing模型 30-31         3.1.2 Hotelling-type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1-32         3.1.3 双寡头垄断银行卡网络的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型 32-34     3.2 求解Bertrand-Stacelbeg均衡 34-38         3.2.1 价格均衡 35-36         3.2.2 差异化的产品市场定位 36-38     3.3 网络外部性强度的比较静态分析 38-40         3.3.1 网络外部性和网络规模 38         3.3.2 网络外部性和均衡利润 38-40     3.4 本章小结 40-41 4 银行卡网络网间竞争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建模 41-59     4.1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概述 41-44         4.1.1 系统动力学简介 41         4.1.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与适用性分析 41-43         4.1.3 建模步骤与Vensim仿真工具简介 43-44     4.2 网间竞争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44-47         4.2.1 竞争影响因素扩展分析 44-46         4.2.2 扩展因素对竞争影响作用的因果关系分析 46-47     4.3 网间竞争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47-53         4.3.1 建模目标 47-48         4.3.2 核心变量和主要回路 48-51         4.3.3 模型方程与参数 51-53         4.3.4 消费者选择的状态流速图 53     4.4 仿真输出与银行卡网络竞争| 网络外部性| Vensim系统仿真现实的比对分析 53-58         4.4.1 仿真结果输出 53-56         4.4.2 仿真输出与现实数据的比对分析 56-58     4.5 本章小结 58-59 5 竞争策略模拟与建议 59-69     5.1 竞争策略选择 59-65         5.1.1 成本策略 59-61         5.1.2 营销策略 61-63         5.1.3 兼容性策略 63-65     5.2 竞争对策分析 65-68         5.2.1 成本策略与兼容性对策 65-66         5.2.2 营销策略与兼容性对策 66-68     5.3 本章小结 68-69 结论 69-70 参考文献 70-75 附录A 仿真模型校验的部分数据比对 75-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6-77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