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利益诉求的法律实现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利益诉求的法律实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诉求,利益,农民
论文概述: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缘起 1.1.1问题提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一系列十一个一号文件,①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对农民利益的真切关心。各个一号文件的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的缘起
1.1.1问题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表了11份“一号文件”,(1)表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真正关心农民利益。每一个“一号文件”的重点都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平等权利,给予农村比城市更高的优先地位,给予农业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三农”指导思想。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目前,根据户籍统计,中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②农业从业人员约3.87亿人,农民工1.49亿人,剩余劳动力约3亿人。上述三类人员一般收入较低,地位较低,成为人口最多的弱势群体。(1)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利益需求逐渐增加,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涉及农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且不断扩大。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随着利益的不断分化和组合,中国农民的利益需求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基本特征,农民的利益需求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农民利益诉求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农民利益诉求的现实并不同步,不能突出农民利益诉求的法律保护、平等实现和可持续发展。传统农民利益诉求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民的生存上,但缺乏对农民发展利益的平等保护。传统农民利益诉求的内部制度结构存在缺陷,各实体与程序制度的衔接不强,各制度的法律效力水平不高,甚至各实体与程序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农民利益的良性运行要求在实体和程序体系中合理界定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此外,政府、农民和农村社区(社会中间层)之间界定的权利和义务不适当,权利和义务之间实质性平等的概念没有得到有效反映。农民利益诉求主体的行为容易失范,政府在农民利益诉求中的违法行为和不作为的法律责任规定缺失且无效。
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充分有效地反映所有群体的利益,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因此,农民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这是由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的。只有疏通农民利益,整合利益冲突,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研究目的
在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本研究充分考察了中国农民利益需求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整合了法律、政治、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学等研究视角。,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实现农民利益需求的途径。本研究围绕农民利益诉求,积极转变利益诉求理念,整合农村社区发展平台,在农村社区平台上构建农民利益诉求的有效路径,并以农村社区发展平台为基础,在宪法、经济法、行政法和法律救济等地方对农民利益诉求做出具体的法律制度回应,突出关注农民多元化多层次利益诉求,化解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
1.1.2.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对农村社区发展和农民利益需求的具体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及制度市场、社区发展权和社区利益等理论的演绎,提出了农民利益需求与农村社区发展之间实质平等、利益和谐、优先保护和社会规范的基本概念和价值原则。并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探索农民利益
试图在符合中国农民具体特点的农村社区发展平台基础上提出符合农民利益的具体法律制度对策。。
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指出我国农民利益诉求的现实问题和制度困境,进一步厘清农民利益诉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灾难,从宏观角度构建农民利益诉求与农村社区发展良性互动的理论和实践范式。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研究基地(湖北),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和修正逐步推广到全国,为中国农民利益提供有益的范式和指导。
1.2文献综述
1.2.1农村社区发展研究综述
自从德国社会学家托尼斯提出社区的概念以来,社区及其发展成为世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各国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了这一理论。本文的研究成果十分广泛,对农村社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社区及其发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2.1.1农村社区发展基础理论研究
C1)国内外学者对社区和社区发展内涵的解读
在众多研究成果中,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性质、功能和目标、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案例和运作、政府的责任和转型等方面的研究。,以杨团等学者为代表。(1)第二,以邱白胜、李程伟等学者为代表的社区资源类型、资源动员和资源共享研究。(2)第三,治理主体、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研究以陈卫东、布万红等学者为代表。(3)第四,以杨敏为代表,对社区参与的概念、分类和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4)从许多学科的定义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识的地方,即社区可以被认为是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区域、位置、结构、人口和心理。此外,社区发展的理论深度主要是在二战后。一般来说,社区发展的主要理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区成员的发展,社区的主体。第二,发展和整合社区共同意识——社区法制、道德等约束力。第三,管理机构的发展——组织与其成员关系的权利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第四,改善物质环境——社区的自然资源、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住宅建设等硬件环境。

参考
(1)中文翻译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 s.
2。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汉斯·汉姆克勒。合作法律原则十讲。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4。凯尔森:法律和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冰岛]施瑞德。新制度经济学的囚徒。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法尔·门德尔松。论法律精神4】。张沈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方法]魁奈。魁奈经济学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弗里德曼(美国[)。法律体系[阅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美国]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无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lo。[美国]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调频台。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8.
11。埃德加·斯诺。斯诺对中国[国际米兰的看法。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
12。[美国]Y .巴泽尔。附产权的经济分析。由费郁芳和段毅蔡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3。埃尔金斯·索尔坦卡。新宪法理论调频。由周野·钱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997.
14。道格拉斯·拜耳等人,《法律的博弈分析》。严徐阳译。法律出版社。1999.
1S。波斯纳(美国[)。第四定律的经济分析。蒋赵康译。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6。卡尔·费里德希。先验大法官[·里德。由周勇和王丽芝翻译。上海:联合出版公司。1997.
17。托马斯·尤伦罗伯特·考特。法律和经济学[硕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8。基思·桑斯坦。自由市场和社会正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9。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辛春英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20。乔治·恩德勒。以行动为导向的经济伦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1。[美国]1}}}詹姆斯·唐纳利等人,《管理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2。范布伦(美国[)。休闲阶层理论[·米]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3。美国[]北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联合出版。1994.
24。科斯[美国[]。企业性质[。上海:上海联合出版社。1990.
25。汉斯曼。企业所有权理论[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6。[美国1尼古拉斯麦卡洛。经济学和法学囚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7。桑德斯(美国[)。许真的翻译。社区理论。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2.
28。[美国]罗尔斯。正义理论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9。拉塞尔·林登。王大海等译。无缝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9-11[/BR/]摘要11-12
第一章引言13-29
1.1研究起源13-15
1.1.1提出的问题13-14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1.2文献综述15-24 [/BR/] 1.2.1研究综述15-18 [/BR/] 1.2.2研究综述18 方法与路线26-27
1.3.3研究框架27-28
1.3.4创新与困难28-29
第二章利益的和谐发展: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利益诉求的基本原则29-38 [/BR/] 2.1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利益诉求的渊源涵义29-31 [/BR/] 2.1.1农村社区及其发展特征29-30
2.1.2 2.2.1证明实质平等31-32[/比尔/] 2.2.2方向32-33[/比尔/] 2.2.3扩大社区发展权33-34[/比尔/] 2.2.4社区利益的汇总34-35[/比尔/] 2.3农村社区发展和农民利益需求的法律和经济理论符合35-38
2.3.1机构市场理论35-36
的应用 第三章现实与借鉴:湖北农民利益诉求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38-58
3.1外国农民利益诉求实践调查38-43
3.1.1美国农民利益诉求实践38-39
3.1.2欧洲农民利益诉求实践39-40
3.1.3日本农民利益诉求实践40-41
3.1.4韩国农民利益诉求实践40 3.2.1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43-44
3.2.2研究样本分析44-51
3.2.3中国农民利益需求现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51-55
3.3国内外分析对湖北农民利益需求的启示和借鉴55-58
第四章利益平台困境:中国农民利益需求成因分析58-70[/BR// 4.1.1农民宪法利益缺乏平等权利58-59[/比尔/] 4.1.2农民宪法利益缺乏发展权59-61[/比尔/] 4.2经济利益索赔:农民经济权利损失61-64[/比尔/] 4.2.1市场失灵造成农民经济利益损失61-62[/比尔/] 4.2.2政府失灵造成农民经济利益损失62-63[/比尔/]4 . 2 . 2 4.3.1农民文化利益供给失衡64-65 [/BR/] 4.3.2农民文化利益冲突65-66 [/BR/] 4.3.3农民文化利益价值矛盾66-67
4.4社会利益需求:农民社会权利设定错误67-70
4.4.1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设定错误67-68
4.4.2农民环境权设定错误 5.1基于和谐农村社区实现宪法利益诉求的平台突破70-73 [/BR/] 5.1.1基于农村社区实现农民平等权利的途径70-71 [/BR/] 5.1.2基于农村社区实现农民发展权利的途径71-73
5.2基于追求和谐农村社区经济利益的平台突破73-78 [/BR/] 5.2.1和谐制度供求:制度缺陷的均衡弥补73-75[/ 5.2.3良性利益驱动:政府缺陷的主体性构成76-78
5.3平台突破78-81
5.3.1文化供给质量平衡78-79
5.3.2文化主体利益平等79-80
5.3.3文化利益义利统一80-81
5.4平台突破81-83
5.4.1 第六章互动和谐建设:中国农民利益的制度回应83-117
6.1中国农民利益互动和谐的制度理念83-86
6.1.1倾斜保护理念83-84
6.1.2社会标准理念84-85 [/BR/] 6.1.3无缝政府理念85-86 [/BR/] 6.2政府与农民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应然取向 6.2.1政府与农民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应然取向86-88[/ Br/] 6.2.2农村社区与农民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正确取向88-89
6.2.3农村社区与政府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正确取向89-91
6.3中国农民利益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91-95
6.3.1构建可持续的公平的农民利益法律体系91-92
6.3.2构建农民利益法律体系92-93
6.3.3构建农民利益法律体系93-94
6.3.4构建有序优化的农民利益法律体系94-95 [/BR/] 6.4中国农民利益法律体系的具体设计95-117 [/BR/] 6 6.4.3基于和谐社区发展的农民利益诉求经济法律制度设计98-104
6.4.4基于和谐社区发展的农民利益诉求环境法律制度设计104-106
6.4.5基于和谐社区发展的农民利益诉求行政法律制度设计106-107 [/BR/] 6.4.6基于和谐社区发展的农民利益诉求其他相关法律制度设计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