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企业对中小学教育捐赠行为研究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企业对中小学教育捐赠行为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捐赠,教育,企业
论文概述:

教育捐赠是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利润是业业的根本价值诉求,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围绕利润最大化这一本质目标开展,教育捐赠行为也不例外。

论文正文:

介绍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中,教育捐赠比例较低    教育经费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相对于不断增加的需求,任何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教育经费也不例外。在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力是既定的,国防、外交、工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地方都需要政府财政经费支持,教育领域的经费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为了缓解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我国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鼓励企业、校友、第三部门等组织和个人捐赠教育事业。1999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鼓励自然人、法人和社会组织捐赠教育事业。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教育税收政策通知》等配套政策,对捐赠单位和个人实行税收上的优惠鼓励教育捐赠。虽然政府积极出台法律法规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但是中小学对政府财政性教育拨款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教育捐赠在教育经费渠道构成中比例较低。图1-1  2008年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图    如图1-1所示,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按照来源类别可以分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其他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和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经费五大类。按照教育经费来源主体分类则可以分为政府、市场和第三域三大教育投入。主体。其中,政府教育投入主体包括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两个类别,市场教育投入包括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属于第三域教育投入。结合教育投入主体和投入类别,政府教育投入占中小学教育投入的97%,市场教育投入份额不足1%,第三域教育投入仅占教育投入总额的1%。可以说,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依靠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局面严重。教育捐赠在中小学教育经费构成中的比例较低,对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分担比例有待提高。    2.企业具有捐赠实力,但很少进行捐赠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①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快2.5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占世界GDP的比重由5.0%上升到9.5%0②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93693亿,利润总额34542亿,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3.6%,绝对额已经达到3.5万亿。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具有捐赠实力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捐赠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根据《美国慈善(2008 ) )) C Giving USA 2008)的统计,2007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同期中国慈善捐赠总额为223.16亿元(折合约为30.53亿美元),占GDP的0.09%,美国捐赠总额是中国的100倍,即使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美国慈善捐赠也是中国的24倍。从人均水平来看,美国人均捐赠为1024美元,而中国仅为2.35美元,美国是中国的436倍。国内注册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捐赠记录的却不超过10万家,近99%的中国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④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企业的经济实力、中美捐赠数额对比和我国企业捐赠记录,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有未被开发的捐赠潜力。    3.企业捐赠的相关政策法规对捐赠的激励不足  企业对中小学进行教育捐赠需要一套健全的企业捐赠制度保障。我国颁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支持各级学校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促进教育发展,鼓励各捐赠主体捐资助学。但是,此类法律法规对于企业、个人和第三部门三大教育捐赠主体的捐赠行为没有约束性和激励性,特别是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的潜能。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不能期待通过公益心和校友情感等唤起企业的捐赠热情,需要政府制定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捐赠。  参考文献[1] [美」西奥多·W.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美〕埃尔查南·科恩著,范元伟译.教育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箫深主译,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9. [美〕安塞尔·夏普著,郭庆旺译.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美」加里·S·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美]马丁·卡洛依主编,闺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 http://sblunwen.com/jygllw/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刘京.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4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陈津利.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6]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张学敏叶忠.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9]杨团.2010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企业对中小学教育捐赠行为研究摘要 5-6Abstract 6-7导论 8-18    (一) 问题的提出 8-11    (二) 文献综述 11-14    (三) 基本概念界定 14-16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7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18一、企业对中小学教育捐赠不足 18-22    (一) 企业缺乏供给教育捐赠的动力 19-20    (二) 中小学对教育捐赠需求较小 20-22二、企业教育捐赠的常见行为及分析 22-32    (一) 常见行为描述 22-24    (二) 企业教育捐赠对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的价值 24-27    (三) 企业教育捐赠的影响因素和捐赠模式 27-32三、构建中小学与企业互惠的教育捐赠 32-47    (一) 互惠价值的形成阶段 32-37    (二) 互惠价值的应用阶段 37-42    (三) 互惠价值的转化阶段 42-47四、中小学与企业互惠的教育捐赠实践个案分析 47-55...................................................................后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