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历史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历史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教学,预设,历史
论文概述:

有效教学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热门理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的实践意义更是无需赘言。本文试图从历史有效教学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并对历史课堂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绪论

1。问题提出
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改革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课程改革的科学性,还取决于广大历史教师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出有效的课堂。因此,有必要保证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进步和发展。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涉及到许多问题,包括新世纪历史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历史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历史课堂师生的相互学习等教学问题。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是围绕课程改革展开的,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及其课堂实践研究是基于这一系列连锁环节的教育发展体系的集中体现。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求内在地、不可避免地、本质地实施有效教学。
另一方面,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中,虽然课堂预设和生成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它涉及的面很广,对新课程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历史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导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探索、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因此,历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立足历史教学课堂,精心设计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讨论预设和生成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那就是努力保护每个学生固有的学习权利。与传统的课程知识观不同,新课程知识观试图恢复知识的原始面貌。也就是说,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而且具有文化、不确定性、情境和价值的基本属性。(1)课程知识不再是外部管理和灌输或强加给个人的“客观”事物,而是一个可以探索、分析和讨论的动态探究过程,一个通过反思实践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过程。2007年3月,在聂友利、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专家主持的中国历史课程网在线讨论中,任鹏杰认为:“历史教育的最终定位在于帮助学生用‘整体’历史观认识自己...简而言之,这是“服务生命”。应该说,这也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1)这体现了新课程关注人、以人为本、服务生活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创造者和建设者。此外,面对新课改后历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教师不能有效地构建课堂,不能把握课程目标的基本需求,不能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些都强烈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和有效构建课程目标、标准和教材。 使教师成为从预设的静态课程向动态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因素和力量,从而实现历史课程与实际教学以及一系列其他课程生成过程的整合。 因此,要改变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回到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出路。因此,研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可以为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视角。综上所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也要求我们充分探索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关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有效历史教学的最终实现服务。

2。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和探索涉及两个基本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二是历史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1)有效教学理论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出现了科学教育的趋势。在验证教学有效性运动的推动下,有效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其突出的核心是教学的有效性,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19世纪,俄罗斯教育家乌辛斯基批判地继承了夸美纽斯等教育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提出了适应性教学的观点。他提出了所有教学都必须具备的十个“成功的教学条件”,即及时性、顺序性、坚实性、一致性、掌握知识的坚定性、清晰性、学生的独立性、紧密性、道德性和有用性的适当性。他的理论规定了有效教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原则。
1915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提出了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五步”教学的原则,即:第一,运用真实的经验情境;第二,形成真正的问题;三是通过掌握学习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四是逐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第五是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思想的意义和有效性。杜威非常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在“发现学习”和“问题教学”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他的理论一度成为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志。
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张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他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再次否定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他的理论本身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程的教学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开始以课堂教学和深入学习为突破口。其措施是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机制的探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深入学习效率。
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广大历史教学研究者积极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为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经验。

(2)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预设是传统教学观的体现,其理论来源于对课程观价值的探讨。在课程概念史上,大量西方教育专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理论学派。
20世纪初,杜威通过发表一系列专题文章,确立了他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杜威的理论并不直接考虑课程准备,但他指出课程必须涉及“从儿童当前的经验出发,进入我们称之为纪律的有组织的真理所代表的经验的连续建构”。(1)作者认为,杜威宣称的真理经验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积极和创造性作用。此后,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向于强调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认识论强调学生是预先转化的对象,课堂教学目标只是教师预先预设的模型。教学预备理论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即一切都可以用线性和程式化的方法来回答,一切的发展都是可以控制的。在这种教学理论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目标,随后的经验选择、活动组织和教学评价都围绕着这一预设目标。教学只是实现预设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学效果最终是根据教学结果与预设目标的吻合程度来判断的。”

第二章历史课包括..............................14-22
一、..............................14
二,............................14-22
(一)教师.............................14-18
(2)学生..............................18-19
(3)优化课堂环境................19-22
第三章:前-..............................22-33
一、预设与生成概念..............................22-23
二,预设与生成..............................23-25
(一)预置是生成的前者..............................23-24
(2)生成的.............................................24
(3)预设与生成互补..............................24-25
3,预设和生成..............................25-33
(一)预设实施.............................25-30
(二)产生实施..............................30-33
.............................................

结论
有效教学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中的一种流行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现实意义毋庸置疑。本文试图从历史有效教学的角度理性看待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历史有效教学的实现以及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由于空间的限制,有效教学评价的影响和表现以及有效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预设和生成将不在此讨论。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多种资源组成的复杂系统。它既有预设的资源,也有生成的资源。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并存。教室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的学习分工,积极构建创新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最终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