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小学“学习思维”教师能力分析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小学“学习思维”教师能力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胜任,特征,研究
论文概述: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胜任特征建模方法,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及团体焦点访谈法,获取了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行为资料,以人类服务行业从业者的通用胜任特征词典为基础,分析得出了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2006年制定实施的《中国中长期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全面推进中国创新体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是关键。然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水平普遍低于国外。这种情况赋予了培养幼儿教育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巨大责任。在此背景下,胡卫平教授在承担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基于自己十多年来对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进行系统研究的深厚基础,主持开发了一套新课程——“学习思维”(Learning Thinking)活动,旨在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创新素质。
“学习思维”活动课程是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和中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思维培养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核心教学原则是激发动机,产生认知冲突,加强互动,提高元认知能力,促进迁移能力。基于发展性、整体性、主体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原则,设计了各个阶段的思维训练方案,然后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向相关学科转移价值的教材,形成理论基础扎实、教材新颖的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发挥其独特的训练作用。目前,该课程的开发已经覆盖了学前的大中班、小学1-6年级和初中7-8年级。其中,小学至初中一至八年级“学习思维”活动课教材相继出版、修订和再版。该课程形成了系统、一致的螺旋思维训练体系。
“学会思考”活动课程开发源于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在开发和推广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研究。截至2011年,该课程已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深圳等省市的30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一系列后续实验表明,该课程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自尊、改善同伴关系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胜任能力研究

2.1.1胜任能力基础理论研究
胜任能力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当时人们构建了“罗马士兵”的“胜任能力概况”来描述“好罗马士兵”的特征。在现代意义上,运用科学方法对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管理科学之父”泰勒(Taylor \' s management competency movement),他把能力主要指向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运动技能或身体因素,并通过“时间-运动研究”,将复杂的工作分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来识别不同工作活动对能力①的要求。然而,第一个研究能力真正含义的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教授。当他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优秀工作表现的原因时,他发现个人潜在的人格特征可以带来比以前认为的技能更好的表现。因此,他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衡量能力而非智力”。这篇文章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智力和成就测试的理解和依赖,引发了一场名为“能力运动”的革命。从那时起,能力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

2.1.2胜任力的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胜任力的应用与研究可分为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
(1)外国研究
1973年,麦克莱兰在行为事件访谈中为外国外交官建立了第一个能力模型。能力评估的方法和理念首先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随后在各行各业推广开来。
管理者研究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胜任力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博亚兹斯。R (1981)首先对管理者的一般能力模型进行了研究,然后是尤克(1989),莱尔。斯宾塞先生(1989年),诺德豪格协会(1994年)。1998年,芒特(1998年),杜勒维奇&赫伯特(1999年),里夫金&费恩曼(1999年),濮培德。尼尼微。伍兹(2000)、维朗斯(2000)对不同的经理进行了能力研究,如经理、技术经理、总经理、公共经理等。对企业管理者的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贴近具体行业,这也代表了胜任力模型研究的一种趋势。
除了对企业管理者的研究日益细化之外,斯宾塞自1989年以来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历史性。通过对科学技术、教育、制造、销售、服务、政府机构、军事、医疗保健、宗教等不同行业和组织的200多种工作类型的工作行为进行20年的综合比较研究。获得了包括21个基本个人能力特征的数字词典,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建立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经理和企业家在内的5个一般行业的模型。此外,他还发现成功人士的关键能力特征是动机、人际影响和政治技能,而不是传统知识、经验和专业工作技能。胜任特征的研究领域已经大规模扩展。
(2)国内研究
我国国内胜任力研究始于1998年首次引入胜任力方法对通信行业管理干部进行评价,主要集中在管理领域。目前,它经历了从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中高级管理人员研究(1999-2002)到企业部门职能人员研究(自2003年以来)再到非常规职业和企业家等地方研究的扩展过程。
在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研究中,王崇明(1999)对总经理的研究,顾钦轩对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研究,钟立风和石侃02002)对中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研究(1),刘雪芳和王崇明(2006)对家族企业接班人的研究(2)都是在没有特殊行业限制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此外,还对一些特定行业的经理进行了研究,如石坎、王中和等人(2001年)对中国通信企业高层经理的研究(③)、曹明宗(2008年)对中国电网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的研究(④)、金华阳等人(2004年)对浙江地区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总经理的研究(⑤)、魏军、张德(2005年)对国内三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胜任特征的研究(⑥);对政府职能部门经理的研究包括王崇明、陈敏科(2001)、郑富芝(⑦)和顾向东(2005)对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特征的研究。

2.2教育能力的应用与研究

2.2.1国外研究
(1)在教育能力应用之初,主要针对教育管理者的能力研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高中校长协会就建立了校长能力指标体系,并开发了一个优秀的模型来指导校长的选拔和职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能力特征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索教育管理者具备能力所需的基本能力和行为。20世纪90年代,英国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估中心(NEAC)。研究者借鉴美国胜任特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专业标准化,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者基准胜任特征研究模型。他们相继开发了以技能和行为、职业资格、素质和特征为核心的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极大地促进了胜任特征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育领域的胜任力研究逐渐扩展到教师胜任力方面。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能力有不同的定义:唐纳德·梅德利(Donald M . Medley)(1995)卡尔·奥尔森(2000)认为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个人拥有的与成功教学相关的一种特殊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Mcconnell (2001)认为,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个人履行工作职责和实现绩效的能力,这是必须的,也是其标准”;Dineke e h (2004)认为,它是指“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的教师个性特征、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的结合”。
1989年,斯宾塞在对包括教师、护士和医生在内的人类服务工作者的研究中,提出了人类服务工作者的一般模型,包括影响和影响、对他人的培养、人际洞察力、自信、自控、个人效率、客户服务倾向、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分析思维、概念思维、主动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等。

2.2.2国内研究
国内教育领域的胜任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校长、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这里主要讨论教师作为教学任务胜任能力的相关研究。
(1)对于教师能力的内涵,一些学者直接引用了外国学者唐纳德·梅德利(Donald M . Medley)(1995)卡尔·奥尔森(Carl Olson C 2000)的观点,认为教师能力是“一种由个别教师拥有的、与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一些学者直接将胜任特征的内涵称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能够区分高水平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个人潜在特征,包括能力、自我意识、动机和相关人格特征等个人特征。
(2)教师能力研究按教学阶段可分为幼儿园教师、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能力研究。其中,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研究可分为两类:

第三章总体研究...................28-34
3.1概念定义............................28
br/] 3.2研究目标............................28
3.3研究思路................28-29
3.4研究方法.........................................29-34
3.4.1行为事件................................29-30 [/BR/] 3.4.2非结构..............................30-31 [/BR/] 3.4.3集团焦点访问................................31-32
3.4.4情境判断和测量............................32
3.4.5课堂观察...........................................32-34
第四章小学“学习思维”活动课教师胜任特殊............................34-44
4.1研究目的.............................34
4.2研究工具................................34-35
4.2.1面试工具.............................34
4.2.2编码工具................................34
4.2.3辅助工具..............................34-35[/比尔/] 4.3研究方法.............................................35[/比尔/] 4.4研究过程……35-42 [/ Br/] 4.4.1受访者的选择..............................35
4.4.2采访............................35-36
4.4.3采访记录文本……36[/比尔/] 4.4.4代码..........................................36-39 [/BR/] 4.4.5统计,处理代码............................39-42
4.5研究结果.............................................42-44
第五章小学“学习思维”活动教师............................44-52 [/ Br/]..................................................................................

结论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胜任特征建模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群体焦点访谈法。获得了小学“学习与思考”活动教师的行为数据。基于人类服务业从业人员通用能力词典,分析了小学“学习与思考”活动教师的基本能力词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其核心能力,建立小学“学习与思考”活动教师的能力模型。为了利用该模型评价一线“学习思维”活动教师的能力水平,在访谈、大量课堂观察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学习思维”教学情境测验,以测试在情境中适合于做出行为选择的能力。同时,心理学中的科学测试被用来对人格特征进行自我评估测试。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学习思维”活动教师胜任力问卷更科学、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在调查了绝大多数在职“学习与思考”活动教师的能力水平后,研究者还借鉴了国内前大型企业和教育界的能力本位培训,对“学习与思考”活动教师的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充分发挥本研究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小学“学习思维”活动教师的胜任力模型由十个核心胜任力特征组成,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概念思维、分析思维、动机导向、主动性、对学生的理解、倾听与回应、自信心、专业知识和创造性人格。
(2)由情境判断测验和人格自评问卷组成的小学“学习思维”活动教师能力问卷,能够更好地测量“学习思维”活动教师的能力水平。
(3)在目前在职的小学“学习和思考”活动教师中,整体能力水平一般,不到一半达到良好水平或以上,很少达到优秀水平。基于能力的培训需求很大。
(4)基于能力特征的小学“学习与思考”活动课教师培训在内容上围绕能力特征模型的五个层次进行,在形式上采用传统指导与新型体验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注重教师培训动机的激发,培训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多样地进行,还要在培训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实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