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移民社区生活设施供需错位调查——以陇南市G村为例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村移民社区生活设施供需错位调查——以陇南市G村为例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移民,设施,生活
论文概述:

本论文,试图探讨政府和农民如何通过生活设施的建设来寻求实现各自目的,如何表达各自的利益关切,从而关注生活设施供需错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题目来源

作者参加了“甘肃省农村移民社区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在考察移民安置中生活设施配套问题时,他发现,与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求一样,政府主导的农村移民社区生活设施配置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例如,由于原材料不足和缺乏建设用地,沼气建设被迫停止。“三库一变”是一种一刀切的政策,不注重后续保护。由于不习惯使用、原材料缺乏和质量差,工人和劳动者建造的厕所、沼气和围栏被遗弃。与此同时,“上楼”运动已经重复了一遍。尽管有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但价格上涨、移民对住房建设投资增加、负担加重等因素抵消了这些补贴和贷款。
移民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国家提出了“迁出、保持稳定、致富”的最终目标。在农村移民社区实施配套生活设施是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是生态移民、扶贫移民还是工程移民,政府都需要给予支持,使他们能够跳过贫困陷阱,攀登发展的阶梯。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运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移民社区建设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乡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柯炳生把新农村解释为“五新”新农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和新时尚,它们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新设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尽管生活设施是私人的和排他性的,但他们的需求完全受到农民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社区文化和家庭偏好的影响。然而,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引导他们改变传统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政府实施了生活设施,作为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支持项目,包括住房、饮用水安全、将厕所改为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炉灶、围栏、仓库和沼气设施。
在“新农村建设”社会建设背景下,所有与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社区建设,如灾害移民安置、征地移民安置、工程移民安置等各类移民社区建设,一般都按照新农村建设“五新”标准执行。然而,政府控制着资源的分配,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积极地位。“县政府、乡政府、村政府”的社会控制模式发挥了深远的作用。生活设施的分布在结构上像公共产品的供应一样不平衡。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提供见效快、成绩突出的生活设施。在同样的政治利益趋势下,各级官员达成了共识。……
……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移民社区研究综述

1、移民社区存在的问题研究

1.1主要问题:

(1)对移民缺乏了解。葛藤高娃等人认为,人们对移民的认识过于简单,移民的建设普遍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总体认识仍停留在“移民安置”上。
(二)资金不足。首先,安置资金不足。其次,移民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
(三)移民的返回。移民的回归与移民安置条件等政策因素直接相关,因此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国家应充分重视、保护和补偿移民在移民工作中的利益,采取更优惠的补偿措施,通过经济诱导促进移民工作的发展(侯董敏)。
(4)对移民后续产业的支持不足。移民最初被迫采取行动,因为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恶化导致当地人民的经济利益不足。这需要与移民摆脱贫困和致富的后期支持联系起来。只有搬出去,保持稳定,逐步致富,移民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根本解决。
(5)对形式系统的研究还不够。对价值观、伦理秩序、道德规范、习俗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农民的消费意识、消费习惯和移民心理等风俗习惯在移民安置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和研究。移民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政策设计,还取决于政策执行情况。实施机制(Implementation mechanism)是社会组织或机构惩罚那些违反规则(制度)的人(并奖励那些遵守规则(制度)的人),从而有效实现约束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激励(权力)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实现机制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对于一个社会或组织系统来说,如果系统得不到有效实施,不仅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还会使人们对系统产生异常的期望。
1.2基础设施问题:由于投资不足,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改造缓慢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功能薄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尤其是与农民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极其缺乏。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和电网基础设施更加缺乏,由于水源不足和管理不善,能够获得自来水的自然村庄无法得到保障。仍然有村庄没有电,农村电网陈旧,电压不稳定,电价高。在交通方面,现有的农村交通设施落后,路面崎岖不平,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机械的功能,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研究与设计..........................................................11
一,核心概念.....................................................................11
1。1个农村移民社区........................................................11
1。2农村生活设施........................................................11
二。研究方法.....................................................................12
第四章G村生活设施规划中的决策逻辑……14
一、G村生活设施规划背景............................14
1,G村形成概况........................................................14[/ br/]2,“新农村建设”对城中村生活设施规划的影响...........................................15
2、“县级行政、乡镇党政”示范龙头村生活设施规划...................16
1,“县政府”对G村的生活设施规划拥有高度控制权。...............................................16
2、“乡镇党政”负责G村的生活设施建设.............................................17
第五章G村生活设施规划中的村民话语..........................................................19
一、庚村村民对生活设施的了解……..........................................19
二、G村村民对生活设施供给的需求....................................................................21
3,本章概述.................................................................................................23
第六章G村生活设施供需错位具体...........................................25
a,住房.................................................................................................................25
二,厕所.................................................................................................................26
3,附文..............................................................................................................26
4,沼气..............................................................................................................27
五,仓库..............................................................................................................27
第7章讨论:原因、结论和不足.........................................................................28[/ br/] 1。G村生活设施供需不匹配的原因分析........................................................28 [/溴/] 1。分析................................................................................基于“治理”理论....28
根据对农民发言权的分析,...............................................................................................29
3,根据对村民平等投诉渠道的分析,....................................................................31

结论

以G村为例,提交人认为政府大力参与了作为生活设施的私营部门。结果,村民和政府的需求脱节。以此为主线,恢复了G村的搬迁安置进程。基本结论是“强社会,弱政府”应该还给农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历史上,“公民个人”和“主体”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几千年,导致农民公民意识淡薄,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低下。在基层,尽管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环境宽松,但国家对社会的参与有增无减。村干部已经成为政府基层的代言人。行为的逻辑是向上负责,以“成就”为基本取向。农民对村干部的限制是有限的。他们不能充分行使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也不能决定是留下还是提拔村干部。寻求利益的渠道不畅通,基本上没有发言权。村民利益分散,没有自己的组织,“善治”社会中也没有独立于政府的非政府组织。村民的公民意识薄弱,合作能力差,参与度低。公民社会的基础还远未形成,甚至它们还依赖于国家和集体。
农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缺陷。首先,农民缺乏发言权,包括知情权、监督权、参与决策权和平等上诉权。第二,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利益分散。当他们失去兴趣时,他们通常会采取观望和宽容的策略。这反过来又导致村干部和政府效率低下和无所作为。最后,第三部门不发达,缺乏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基本上没有非政府组织来协助社区自治。政府积极参与社会。作为国家在农村的代言人,村干部行动的逻辑是以“政治成就”为导向,对社会负责,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为自己的利益和事业寻租。以这种方式,政府也干涉私人领域,如公民对生活设施的需求,各种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从“统治”到“善治”是改变生活设施供需不匹配等现象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社会控制方式的唯一途径。然而,民间社会和市场经济仍远未到来,甚至远离
农村,这一进程还有多远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