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15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国时期江西农村信用探析

15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民国时期江西农村信用探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50000字
论点:借贷,江西,乡村
论文概述:

本论文,重点探讨了江西民间借贷利率问题,其中包括民间借贷利率赖以存在的经济根源、蕴藏载体、外在表现形式、一般特征、传统视野中高利率的道德批判以及回归理性分析下的民间借贷高

论文正文:

第一章序言

1.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民国时期,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农村地区的地位与传统时期相比有所变化,但农民占绝大多数,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绝大多数的事实没有改变。根据调查,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840年为95%,1894年为92%,1920年为90%,1936年为88%,1949年为89.36%。(1)同时,直到1936年,中国的农业产值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8%。(2)难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农村经济研究确实是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工作。只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这一事实足以作为这一判决的依据。此外,还可以说,即使是少数不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他们的基本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相当于农民的模式或从农民的模式发展而来。因此,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研究应该从对农村地区的研究开始。”此外,就农民地位的重要性而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农村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其中,学者们更加关注土地权、生产力、农作物、农村劳动力、阶级关系和金融关系。对农村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不容易,这大大超出了作者现有的能力。那么作者为什么选择民国时期的江西农村信用作为研究对象呢?
首先,农村贷款在农民的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含糊地说,通过对借贷过程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当时全村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模式。借贷分为“借贷”和“借贷”,借贷不仅直接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是衡量农村生活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借贷,它可以反映农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从借款的抵押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农村土地权利的变化。从贷款来源和贷款利率,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地区人际关系的变化,从借款人和贷款人身份的变化,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分析所有社会阶层人员结构比例的上升和下降。同样重要的是,新的金融机构以及城市金融和商业资本从贷款机构的转型中渗透到农村经济中。因此,农村借贷无疑为我们的历史学家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起点。对此,就连外国学者r * h·塔尼在研究了中国的农村土地和贷款问题后也惊呼:“在中国,租赁问题不如贷款问题重要。”?……
……

第二章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经济概况

2.1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经济破产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进入了政治经济快速转型的时代。传统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开始迅速瓦解。借助各种不平等条约、充裕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势力开始对中国进行疯狂的商品倾销、资本出口和原材料掠夺,试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商品出口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市场。虽然帝国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速度,甚至催生了名为“东方巴黎”的畸形超级城市上海,但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农村经济的影响。这是由中国的传统经济属性决定的。从古至今,中国一直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在国民人口和经济中一直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40年为95%,1894年为92%,1920年为90%,1936年为88%,1949年为89.36%。同时,直到1936年,中国的农业产值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8%。也正因为如此,外国势力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更多地表现在中国传统农村经济的衰落上。
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全面衰退自然波及到了内陆省份江西,甚至比其他省份更严重地影响了江西。这也是由江西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省份的地位决定的。据统计,1914年,全省农户总数为407.7万户。如果平均家庭人口为4人(实际上可能超过4人),全省人口约为1600万。当时,全省总人口估计约为2000万,而农村人口不应少于85%。(1)此外,根据1934年国家土地委员会对江西23个县的调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江西23个县的农村人口约为353,198人,占被调查县总人口4,544,408人的77.70%。?据1936年江西省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江西省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该省的国民经济收入最高,占总收入的82%,而工业、商业、矿业和运输业则不到15%?这与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基本一致。经济史学家吴程明曾经对国民经济作过总体估计:“抗战前,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0%,而90%属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生产。”..............................
……

第三章民国时期江西农村传统民间借贷.........................................22
3.1传统民间借贷来源的分布.......................................................................22
3.2私人借款的分类-..............................26
按借款内容、方法和目的3.3本章总结....................................................................................48
第四章江西民间信用组织.........................................51
4.1江西农村传统信用组织.........................................51
4.2江西农村新信贷组织...........................................90
4.3本章概述....................................................................................110
第五章农村贷款的原因..........................................................113[/br/ ]5.1直接原因:家庭收入入不敷出..............................113
5.2根本原因................................................................................117
5.3本章概述.........................................................................145
民国江西农村信用局第六章利率讨论................149
6.1传统时期高利贷的出现及其特点……149
6.2传统概念中的高利贷.................................................154
6.3................................159
6.4本章概述.........................................................................165

结论

在本文的讨论中,笔者始终主张民国时期江西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要讨论农村借贷的经济行为。这不仅取决于农村借贷的重要性,还取决于借贷经济行为的客观必要性。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借贷行为产生到信用组织的出现,以及各种组织的运作模式和影响结果,借贷行为都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在过去,关于它的讨论(尤其是高利率问题)更多的是出于道德谴责,目的在于道德说教。虽然这种观念在借贷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道德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的基础是基于相对缓和的社会矛盾的条件。一旦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生态发生了更剧烈的变化,以往基于伦理的借贷行为规范往往容易受到现实的影响。历史现实告诉我们,面对需求,尤其是生存需求,伦理道德规范甚至法律的约束力都会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这在借贷行为中尤为明显。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借贷的盛行,尤其是高利率的盛行,已经在现实中宣告了上述两种效应的有效性。其原因是,虽然有些人通过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如前面讨论的合同中隐瞒贷款利率)规避了法律限制,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制定没有遵守经济行为的操作规则。然而,我们知道经济法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意志。
因此,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传统思维中的借贷行为规范行为将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这实际上被民国政府试图实现农村借贷行为现代化的结果所证实。通过对上述农村借贷行为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借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观念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