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得失两难

硕士毕业论文得失两难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皮皮,女性,两性关系
论文概述:

一方面,皮皮自觉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识,对这个世界的情感格局下男女两性关系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极大限度的怀疑,对女性个体成长的艰辛表现出自觉的痛惜——皮皮处在女性的内部世界

论文正文:

导言

皮皮自1987年《迷失的光之路》受到关注以来,就开始在文学阵营中从事她的小说创作。一开始,皮皮只写了简短的话。她的短篇小说不多也不长,但每一篇都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她的个性放荡不羁,文静娴静。戴旭说皮皮的小说实践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机智。早在1989年,另一位女作家赵玫就敏锐地意识到理解这位安静低调的女性写作的生活状况的能力。她也很高兴地表达了她对皮皮的创作抱有很高期望的意愿。然而,皮皮因为个人生活不得不停止写作。四年后,皮皮回到文坛,连续写了四部小说(欲望激情,如《女人》、《所谓的先生》和《爱情结局》)。她继续通过质疑和辨别爱情和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来寻找世界的秘密,尽管皮皮的写作此时已经微调了方向。然而,在皮皮的精神领域,“她仍然是那个聪明但幼稚的小女孩,渴望依靠美丽的幻想,深入探究世界人类的起源”。她在四部小说后创作了回忆散文《不想长大》,这是这种情感的最好证明。皮皮的写作自始至终没有明显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背景,但世俗欲望和现实之间复杂微妙的矛盾坚定地凸显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得失困境,她既非内也非外的辩证思维方式成为她最独特的风格。

无论是早期充满前卫特征的短篇小说,还是后来在爱情和婚姻中摸索的长篇创作,还是在最近的《别想长大》一书中对童年记忆和多年愉快思想的舔舔,皮皮始终表达着她复杂的情感,即得失两难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人类总是面临各种选择,在经历选择的过程中,人性所反映的是最真实的。皮皮从这些情况中进入了她对生存的怀疑过程。虽然目前还没有人能真正清楚地解释生存的意义,但这并不妨碍皮皮用前卫的个性精神与女性情感相融合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世界的得失困境。我将用皮皮的话一个接一个地测试她的困境价值。

第一章女人:爱情的选择是一种困惑

“绝大多数女人发现自己陷入了爱情,最终迷失在爱情中...爱情这一主题是女性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的。这个主题仍然令人困惑,它无法找到一个完美的最终答案。”皮皮以女性的自我能动性为契机,有意识地观察女性意识的内心世界,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皮皮的女性角色在事业和情感上都有独立的意识和自律,但作为情感神经最敏感的生物,女性在自我恢复的过程中面临婚姻和情感的不确定性,困惑和痛苦仍然扭曲着自我恢复和复活的状态。对爱情态度的选择最明显地反映了女性内部自我审批的困境。精神人格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实现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女性文化意义的现实状态。女性微妙的焦虑感伴随着意识的流动,强烈的心理冲突使女性陷入两难境地。

婚姻可以说是两性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合法的方式证明感情的合理存在,保护感情不受侵犯。然而,事实上,“婚姻的目的是结合男人和女人的经济性欲,服务于社会利益,而不是确保个人幸福。”男人视婚姻为“围城”,视婚姻为“牢笼”,而女人则在努力追求这种稳定。他们还绝望地发现,婚姻不能防止两性之间的不平衡,也不能解决自己的矛盾:“他们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被另一个世界包围着,他们没有地方安顿自己。他们的温柔经常被拒绝,而他们的拒绝经常被接受。”

第二章男人:得与失的情感困境

“传统文化塑造和安排的两种性别类型和地位,是所有人难以打破和超越的。性别的类型和地位注定了男女在对整个世界和生活的理解上的差距“[1”,尤其是在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对女人来说,爱是生活本身,而对男人来说,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冲突导致了男女心灵的分离,这也是许多女作家作品中孤独和困惑的根源。然而,与大多数自觉弱化、诋毁甚至消解和颠覆男性形象的女性作家相比,皮皮的作品呈现出另一种味道。她所塑造的男人并不比女人更容易受到情感诱惑和困扰,他们的情感节奏也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如果女性在处理两性关系时不能摆脱传统伦理道德的局限,那么男性也就不能逃避和置身事外。不同的是,当男人对待和处理两性关系的不确定性时,他们会表现出与女人不同的情感反应和紧张,而当处理情感问题时,他们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行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是造成男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皮皮能理解男人,从不批评男人,因为她认为男人的所作所为与女人自己向他展示的可能性有关——男人也是男性主导中心的受害者。这是皮皮从里到外的表现,因此她会看到其他女作家忽略或不关心,甚至不愿承认的事情。

目录

第三章儿童:成人情感的渗透.......................................................................29
我,谁毁了我的童年.................................................................................29
2,童年记忆和中年感受.......................................................................32
第四章过滤温暖的感觉.................................................36
一、先锋形式背后的诗意情感.......................................................................36
二,思考死亡......................................................................................38

结论

皮皮曾在接受《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的采访时总结了西藏生活对她的影响:“它的优势是我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我既不能从内部看,因为我不是从内部看;我也不能向外看,因为我在里面。”]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确实给皮皮带来了独特的价值认同,并实际上反映在她的创作意识中。一方面,皮皮有意识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识,对世界情感模式下男女关系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极大的怀疑,对女性个体成长的艰辛表现出有意识的遗憾——皮皮在女性的内心世界,意识到女性在父权制中心下的情感世界中所遭受的艰辛,深深体会到女性在不可预知的男女关系中的痛苦甚至绝望;另一方面,皮皮站在强大的女队之外,客观地对另一半性别关系——男性——进行了细致而宽容的分析。她平静而温和地发现,在爱情、婚姻和宗法制度下,男人并不总是掌握权力的宙斯。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外部和内部现实并不缺乏敏感性。因此,皮皮在创作中一直纠缠不清,不是执着于表达女性单薄而痛苦的经历,而是对两性关系的不确定性深表怀疑。自始至终,她不是一个尖锐的女权主义者,而是通过两性关系中“人”的生活经历和困境表达了她对世界最真实的价值认同。这也是皮皮写给孩子们的作品表现出既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成人的复杂情感的原因——她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每个阶段不断增长的经历的哭泣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