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鲁迅在日本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鲁迅在日本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鲁迅,日本,故乡
论文概述:

虽然中日两国的中学生都在课堂里读同一个作品,但日本学生要读的鲁迅作品都是翻译。教材的本文都采用竹内好的翻译。如果说原文是一次本文的话,译文就是次要本文,那么课本里的本文可

论文正文:

1.日本中学语文教科书与外国文学

1.1关于教科书的选择,[学生对世界文学的看法也越来越积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有必要多接触外国文学,以便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了解日本文学的本质以及日本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互动的历史。然而,如果它被用作教材,就有必要建立其选择标准。标准如下:
(1)翻译的文章成为优秀的日本作品。
(2)读者有同感的作品。
(3)致力于加强民族意识。
(4)国际友谊和民族团结的事业是可以培养的。
(5)日本文学中没有内容或性质的作品。
(6)对日本文学史有很大影响的作品,或优秀的经典译文等。
(7)内容能唤起学生问题意识的作品。
此外,在教材中提到外国文学的选择标准和指导方法时,当然有必要将文学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日本中学教科书在采用外国文学教材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采用外国文学作品的必要性和标准尚不十分清楚。
(2)外国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有限的。出版的作品和作者几乎没有变化。
(3)日本文学和外国文学在教科书《现代汉语》的中文课上有不同的时代。外国文学也可以是古典的。
(4)更多的小说片段出版了。
(5)文学选择名著和教养的倾向更强。

1.2关于日本中学语文教科书

1.2.1初中
以下是日本初中语文课使用的教科书清单。调查的对象是
五种教科书,鲁迅的故乡在日本初中三年级的教科书中。祖李越说,鲁迅的“故乡”最早是在1953年被纳入日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后,几乎所有的中文教科书都出版了。可以说,《故乡》被纳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悠久。目前,有五家出版社出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全部使用《故乡》。翻译都是朱内浩。家乡也是中国中学语文课的教材。据说应该有超过十亿人读过它,数量很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年级初中生使用的五家出版社的教科书都采用了鲁迅的故乡。原来中文教科书中没有亚洲作家的作品,只有鲁迅突然出现,他的存在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鲁迅是舒静海记和光村元海出版的教科书中唯一的外国作家。舒景海出版的每本教科书都有外国作家的作品,国海光村也是如此。鲁迅的故乡是在每本教科书中都出现了一位外国作家,并且很少有小说出版的时候被选中的。其他学校、幼儿园和教育出版物是三年级的教科书。除鲁迅之外,还有外国作家的作品,但它们都是不同的。只有鲁迅必须出现。因此,可以说鲁迅的故乡是日语教材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语文课中的鲁迅

关于鲁迅在日本中学语文课教学的具体情况,我去了五所学校进行访谈和调查。学校的具体日期和名称如下:20n年6月17日,三中县立津高等学校;6月23日福井县李付景商学院;6月24日福井绿园市金金中学;6月24日福井县福井市明伦中学;7月15日福井县李煜水利学院。

2.1日本中学语文之乡
无论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还是语言教育都无法绕过鲁迅的丰碑。鲁迅代表的新文学传统与古代文学传统一样,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宝库和思想资源。探索鲁迅作品中学研究教学的历史经验和当代价值,对于我们继承新文学的创作精神,探索文学教育的方法,塑造学生的文化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故乡》首次出版于1921年《新青年》第9卷第1期。这是一部在鲁迅作品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小说。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温暖回忆和现实感的小说。
鲁迅的故乡于1953年首次被选为日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初中生一直在阅读它。这部小说写于20世纪初的中国。它描述了作者20年后回到家乡再次见到人们时的“我”心情。希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绝望变成新的希望。作者在每一个场景中将回忆的故乡与现实的故乡进行比较,然后强调写出严酷的现实。尤其是关于杨二嫂子和润土的小故事,他们在记忆和现实中的差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红耳和水笙的关系”和“我和润土的关系”代表了严酷现实中的“希望”。

2。鲁迅和...........................................19-39
2.1“家乡”...........................................19-20
日语高中语文2.2家乡文章写作...........................................20-21
2.3课堂学习活动内容...........................................21-28
2.4《藤野先生》一文的组成由...........................................28-29
2.5日语“藤野先生”...........................................29-30
2.6课堂学习活动内容...........................................30-39
3。...........................................39-45
3.1家乡和藤野先生的教学...........................................39-40
3.2两国教学的共同点...........................................40-41
3.3两国之间的教学差异...........................................41
3.4中国学生对“希望”的看法...........................................
3.5中国学生读藤野先生...........................................42-43
3.6中国学生对“学术”的评价...........................................43-45

结论

如上所述,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中日两国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此外,学生周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当然也有差异。在《故乡》的教学中,日本学生倾向于读出文章的情感,而中国学生则读出文章的思想。也可以说,日本学生对文章的感受有很好的理解,而中国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很好的把握。至于“家乡”中“希望”的含义,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希望”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对于未来的一些期望和想法,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日本学生重视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希望以及在它的背景下会发生什么。中国学生仔细看看希望的前后部分,然后思考作者所说的希望以及如何实现它。例如,关于“平等”,这个社会不可能人人平等,因此,一些学生被发现有更现实的想法。
在日本教授“藤野先生”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两个人的感受,以及为什么在鲁迅和藤野先生交流的每一个场景中。这是一种主观和感性的阅读。用中国的话说,重视对鲁迅和藤野先生伟大人格的分析是为了引导学生的道德观,这可以说是一种相对客观合理的阅读方法。在这项研究中令我惊讶的另一件事是,在中国初中,“家乡”和“藤野先生”都在2到3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内结束。在日本,通常需要6到7个课时(每课时50分钟)才能完成。为什么中国高中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白?另一方面,为什么日本高中生需要这么长时间?在我的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听说现代日本中学生不了解当时的背景。在课堂上,我们需要解释学生不熟悉的单词,从日语的教学方法来看,学生读完课文后要花很多时间写下自己的想法,表达每个人的观点。尤其是“藤野先生”,尽管高三学生阅读,许多老师说他们实际上挤出时间欣赏文学内容。因为词汇很难学,学生们以前对中国了解不够。为了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学,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它的文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如果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内容也是初中生的话,也应该有一些他们不太理解的部分。然而,如果只需要大约3个课时就能完成,那么以统一的方式阅读课文或多或少是必要的。在我看来,在日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正确合理地阅读难以理解的文章。
在日本中学未来的语文课中,无论选择哪一部鲁迅作品,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不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还要介绍他的一些情况,这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本研究,我们知道普通日本学生把《故乡》和《藤野先生》这两部作品理解为积极的前瞻性小说。虽然小说描写了一些受命运摆布的悲伤的人和事,但学生们都看到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至于藤野先生,很多学生说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确很感人,他们也重新发现了“文学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可以说很少有人认为文学艺术是教育民族精神的工具。多年来,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其他电子设备变得流行起来。对我们来说,读小说、电影、听音乐等等都很容易。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在它们用完之后就扔掉它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开始考虑真正文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