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宗教世俗性与市场化理论变迁的关系研究

3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宗教世俗性与市场化理论变迁的关系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3000字
论点:宗教,世俗,理论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和比较法。通过系统阅读世俗化、市场化与新世俗化理论的中英文文献,对他们的观点加以系统梳理和比较。

论文正文:

2.1现代性和世俗化

2.1.1世俗化历史

词源学上讲,世俗化来自萨库富姆一代。世俗化在“时代”和“世界”的双重含义中,对应于宗教救赎的时代和宗教世界,即上帝之城。所有欧洲语言的词典都显示,“世俗化”意味着“世俗化”,即改变人、事物、意义等。从宗教或教会到世俗或普通。在欧洲,这一概念承载着过多的历史意义,并指向无处不在且不可否认的长期状况。欧洲曾经经历了一个整个社会被一种宗教控制的时代,即中世纪。然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欧洲打破了宗教对社会的全方位束缚。因此,可以说世俗化进程及其理论具有浓厚的欧洲背景。在欧洲,世俗化意味着与包括政府、经济和科学在内的世俗体系相比,教会体系的规模、力量和功能正在缩小。
“世俗化”最初是随着宗教战争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土地或财产与教会权力分离。在罗马教会的规定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表示有教职的人回归“世界”。它可以用在纯粹描述和非价值判断的意义上。然而,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世俗化逐渐成为一个富有价值判断的意识形态概念。
欧洲启蒙运动对宗教的批判遍及所有世俗化理论,不仅是实际过程的叙事理论,而且是宗教的批判谱系理论和规范性一目的理论。认知批评认为宗教是一种原始的、前理性的世界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宗教将被科学理性思维的进步所取代。政治批评认为宗教是统治者和神职人员的阴谋,并提出让人们无知和遭受压迫的宗教将被大众管理和民主自由所取代。人文主义批评认为上帝的概念是人的自我异化,是对人的向往和欲望的一种自我否定,是对世界另一边的投射。这种批评把上帝的死亡作为人类解放的前提。简而言之,以法国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欧洲世俗化理论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大多数欧洲人接受世俗化理论的前提,认为它是对事实正常状态的描述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他们还将把描述性和中立性的世俗化概念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的“世俗主义”,即意识形态、广义世界观、社会运动和政府力量。正是世俗化作为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和推广,导致了对世俗化理论的广泛批评和质疑。..............................
................

3.1宗教市场化理论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困扰世界各地宗教科学家的难题是:宗教在现代性条件下并不弱小和消亡,而是充满活力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经过努力探索,终于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宗教市场理论。宗教市场理论创立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特·斯塔克(Rodneyst Stark)。他长期在华盛顿大学任职,目前在德克萨斯州贝勒大学任教。他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宗教社会学家。他的代表作包括《信仰的规律——解释人们对宗教的看法》、《宗教的未来》、《1776-1990年美国的宗教化》、《基督教的兴起——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反思》和《解释宗教生活》。
宗教市场理论,又称宗教经济学、宗教理性选择理论和供给理论。宗教市场理论将宗教理解为“理性且相当明确的行为者选择‘消费’宗教‘商品’,就像他们在消费世俗商品时权衡成本和收益一样”。宗教市场理论的理论起点是理性选择的假设,它驳斥了以往宗教“非理性”的理论。它认为“人们在宗教行为上也像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是理性的”,并且“宗教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也是理性的行为,这通常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计算”(2)。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宗教制度和经济制度在一些主要因素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宗教现象的分析。宗教市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宗教产品的消费者、宗教产品的供应商以及两种宗教产品之间的联系。用经济原理解释宗教现象将有很大的解释力。斯塔克用经济原则来解释美国宗教的繁荣和传统欧洲表面的衰落。斯塔克指出,一些人断言美国宗教缺乏深度,所以它的流行是肤浅和虚幻的。欧洲学者喜欢将其归因于美国文化的落后、天真轻信的大众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影响力小。根据市场化的理论范式,美国宗教生命力的真正原因是,基于政教分离的传统,美国政府对宗教组织事务的干预相对较少。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自由竞争,美国的宗教组织发展得超乎想象:有1500多个不同的教派,其中24个有100多万成员。这些群体中的每一个都完全依赖自愿捐款:美国人的宗教捐款目前每年超过600亿美元,或者说18岁以上的人均330美元。这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

第三章宗教市场化理论.............................................20
3.1宗教市场化理论背景..............................20
3.2宗教市场化理论的核心命题................................22
3.2.1微观层面:承诺、改革和改革................23
3.2.2中等水平:教派-教会理论..............................24
3.2.3宏观层面:一元一竞争与繁荣的调控...................25
3.3本章总结了第四章中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比较......................................................27
..............................29
4.1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29[/比尔/]4.1.1世俗化是市场化理论的事实基础。……29
4.2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30
4.2.1市场化理论:信徒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30
4.2.2萨默维尔拒绝……33
4.2.3世俗化和高度现代化.........35
4.3本章概述.............................37

结论

宗教经济模式和世俗化理论真的是截然相反的吗?它们是彼此不可接受的吗?从世俗化和市场化两种范式的冲突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俗化理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该理论本身包含了欧洲历史上从“宗教文化社会”到当代“信仰社会”的转变。传统世俗化理论和新世俗化理论都侧重于解释空框架下的社会变革。从出发点来看,古典世俗化理论的核心关注点是现代性与宗教变革的关系。总之,古典世俗化理论不可避免地与宗教衰落的预测有关。长期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性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甚至被视为零和游戏。世俗化也从最初用来描述现代宗教变化的描述性概念转变为预测宗教未来发展趋势的意识形态概念。这种预测性断言与各种“进步”或“保守”的意识形态纠缠在一起,阻碍甚至限制了世俗化理论的研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俗化理论应该被埋葬或不值得一提。新世俗化的理论视野仍然是现代性与宗教变革的关系。它保留了世俗理论对有组织宗教衰落的事实判断和个人满足宗教需求的非制度化方式,但放弃了世俗理论对宗教的预测判断,从而完成了对古典世俗化理论的超越。
在这个意义上,宗教经济模式似乎无法把握世俗化理论的理论方向。同时,由于他的研究集中在宗教的微观基础上,他忽略了对宏观社会结构和社会“精神气质”的关注。事实上,即使采用宗教经济模式,也必须考虑各种宏观因素。